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举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王公墨之千枝攒万叶

过了好一会,李迪呜呜的哭了起来,“悔之晚矣,悔之晚矣啊,为何才送过来?为何才送过来?”

李迪被诗里的话感动到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就应该坚持原则,管你刘娥李娥,我都认为后宫不得干政!

可是,如今怎么办?我已经把马屁送出去了。

哪怕这块墨锭早送来一天,我也一定不放松!

“老爷,我……”,管家紧张的不知所措。

李迪的夫人听说李迪哭了,跑了过来,“官人,怎么了?”

李迪使劲抽搐了一下,“娘子,没事没事。”

“真没事?”

“真没事。”

李夫人离开后,李迪问道:“还有吗?”

管家慌忙答道:“还有,足足十块呢。”

“此墨价值不菲,老夫感觉比圣人和官家所用的贡墨还要好,如果拿到市面上,估计一块至少百贯。”

李迪爱屋及乌,所以觉得李公墨的价格,应该比贡品还要好。

“管家,你拿一千贯送到晁家,就说我谢谢他们了。”

“好的。”

随后,李迪哑然失笑,“罢了罢了。”

李迪也明白晁家的意思,无非是想借用自己的名头,打开他们松烟香墨的销路而已。

“明日,我带去衙门。”,李迪已经想好了,哪怕为了这首诗,也得把李公墨推广出去。

与此同时,王曾也拿到了自己的王公墨。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诗词很平常,不过咏竹而已。

但是,这首诗非常符合王曾目前的身份。

他的地位决定了,目前不能招蜂引蝶,而是缓慢的攒枝叶。

等他真正当了使相时,才是他一展抱负的大好机会。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把墨锭带到了衙门里。

王曾让中书省录事余靖磨好了墨汁。

余靖咦了一声,“相公,这是什么墨?好香啊。”

王曾忍着笑意,指了指墨锭一侧。

余靖拿起来一看,“王公墨?这首诗……”

王曾笑道:“济州郓城县送来的,我觉得还不错,就拿过来用一用。”

“王相,这是专门给您写的诗啊。”

王曾很想笑,可不能笑,忍住。

“王相,哪里买的?我也买一块珍藏起来,这可是王相的真实写照,只这一首诗,王公墨从此之后名扬天下。”

王曾终于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王曾的笑声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集贤殿大学士,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晏殊正好到东府办事,听到笑声,进了王曾的值房。

“王相,笑什么呢?”

余靖解释道:“有人给王相送了一块墨锭,晏枢密请看。”

晏殊看到诗词后,瞪大了眼睛,“好诗,好诗,王相,从哪买的?我也去买一块。”

“暂时买不到,如果你想要,就去晁家镖局问问有没有。”

“下官一会就去。”

集贤殿大学士、会灵观使、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知白也凑了过来。

不一会,给事中、参知政事吕夷简,吏部侍郎、参知政事鲁宗道也凑了过来。

不到一天时间,松烟香墨的名字在东西两府传开。

连西府的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会灵观使张耆都安排家人去晁家买墨锭。

晁晋两兄弟猛的一批。

作为镖局的东家,和当朝达官贵人打好关系很有必要。

可平时他们都是和这帮达官贵人的管家,甚至普通家丁打交道,何曾一下见到了这么多相公的直系亲属?

晁晋额头上的汗水哗啦啦下来了。

“各位大官人,不是小人不卖,而是小人手里没有啊。”

“直娘贼,晁晋,不想在开封混了是吧?我家叔父要一块墨,你还藏着掖着?又不是不给钱。”

晁雍满脸堆笑:“好叫衙内知道,这不是我家产的,而是我们郓城县王家的,小人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回郓城去取了,明天,最晚明天……”

晁雍的话还没说完,镖局门口传来了马蹄声。

“晁家叔父。”

晁晋一听,“李家大郎?他怎么来了?”

李虎头戴毡帽,脚踩快靴,把马扔在门口,跑进了镖局。

“虎哥儿,你怎么来了?”

“晁叔父,这是姑丈让我送来的墨锭,说京里可能用得着,我便快马加鞭送来了。”

晁雍大喜。

真是需要什么,就送什么。

晁晋问道:“为何不提前给我?”

“我姑丈说,截止到昨夜,墨锭才正式成型,所以今日才送过来。”

屁的正式成型,他们纯粹在打时间差,目的就是制造稀缺效应。

“嗯?是李公墨吗?”

“是王公墨吗?”

李虎说道:“启禀各位大官人,五十块李公墨,五十块王公墨,圣文墨十块,应元墨十块。”

众人傻眼了。

圣文墨?应元墨?

当今陛下和太后的尊号前两个字?

晁家两兄弟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姑丈说,圣文墨乃是专门为当今陛下所制,应元墨乃是专门为当今太后所制,非卖品,存世仅这二十块,不知道哪位大官人可以代我家姑丈呈送当今万岁?”

王曾的小儿子王降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迪的侄子李珣立刻站起来说道:“我叔父乃是知制诰,每次都能……”

王降说道:“家父代为送入宫内吧。”

王降一说话,其他人都不敢争了。

使相王钦若病重,整个朝廷以王曾为首,谁敢和王曾争?

“小人谢大官人。”,李虎说完,摘下包袱,从中挑选出二十块墨锭,送给了王降。

“李虎,你姑丈可有什么交代?”

李虎从怀中掏出信递给晁晋,“姑丈专门给晁大官人写了信。”

晁晋看着看着,一脸牙疼。

“大哥,怎么了?”

晁晋把书信给了晁雍,晁雍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

其他人不悦的说道:“既然墨锭已经到了,为何还不发卖?”

“这……”,晁晋为难的说道:“小人怕说出来,吓着各位大官人。”

“休得胡言,我等是怕事的人吗?难道你们不肯卖?”

“那小人就实话实说哈,墨锭的主人说,天圣三年,李公墨和王公墨各制售九十九块,所以,价格稍微高了点。”

“高?还能高得过文府贡墨?”

“小人不知道文府贡墨最贵多少钱,但李公墨售价一百八十贯,王公墨两百贯。”

堂屋里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两百贯,大概相当于两百五十两白银。

而最贵的文府贡墨,售价八十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