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宋,大官人的逆天科举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8章 李公墨之咬定青山不放松

晁琼想了好一会,才问道:“可是那副数字对?”

“对对,就是从一到十的那个。”

晁琼摇了摇头,说道:“未曾,王相公家的衙内找到了做这副楹联的举子,举子说他只想出来上联,未曾想出下联。”

晁敏吃惊的问道:“本人都不会对?”

晁琼无奈的点了点头。

“呵呵,我对出来了。”

晁琼微微一笑,没当真,你对出来了?母猪上天了吗?

“琼姐姐,你不信?”

“信,我信。”

晁敏撅起嘴巴,不悦的说道:“哼,你就是不信。”

“我信,真信。”

“哼。”,晁敏哼完了,打开包裹,找出下联,缓缓展开,“现在信了吧?”

刚开始,晁琼还没当回事。

可当露出第一个字,晁琼咦了一声。

第一个字是“十”,很正常的对法,关键是这个字的书法。

随着晁敏缓缓展开,晁琼捂住嘴巴,一脸的不可思议。

晁琼不是晁敏那样的知识小白,虽然王延睿写的是狂草,但晁琼能完全认得出。

只听晁琼喃喃道:“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妙,对的精妙。”

晁敏神气地说道:“哼,服了吧?”

“嗯。”

晁敏很高兴,力压自己一头的姐姐,终于输了一局。

“妹妹,这是谁做的?”

晁敏骄傲的表情凝固在脸上。

“我猜,作者应该是一位举人,年龄大概在二十二到二十五之间,上次科举落第,家境殷实,妹妹,是也不是?”

晁敏又哈哈笑了起来,“姐姐,你也有算错的时候,哇哈哈……”

任凭晁琼如何问,晁敏就是不告诉她作者是谁。

晁琼恨得牙痒痒,可又无可奈何。

七月七,乞巧节。

女孩们都要举行一场拜月仪式。

开封府的女子们,更是热衷于这种活动,甚至逐渐演变出了很多其他的聚会。

例如翰林大学士,知制诰李迪的嫡亲小女李莲,也组织了一场文会,并且邀请了很多未出阁的小娘子参加。

晁琼也在受邀之列。

晁敏得知后,也要跟着去凑热闹。

晁本田揶揄道:“你去做甚?参加李家小娘子聚会的都素有才名,你字都认不全。”

“晁二郎,你想挨揍?”,晁敏目光不善的看着二哥。

晁本田打了个哆嗦,果断闭嘴。

晁琼说道:“虽然是乞巧拜月,但凡参加的人都要做拜月诗,你会吗?”

晁敏眼珠子转了好几圈,问道:“做对联可以吗?”

“也可以。”

“那我做对联。”

晁琼还是没答应。

晁敏又换了一副表情,拉着晁琼的衣衫,“琼姐姐,你要是带我去,我就告诉你对子是谁对出来的。”

晁琼虽然心里乐开了花,但还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好像知道作者是谁无关紧要一般。

“小娟。”,晁琼把侍女喊了过来。

“把这份回帖送到李府。”

天色渐暗。

翰林大学士,知制诰李迪刚下值回家。

今日的李迪,感觉自己的内心正在遭受煎熬。

一方面,李迪认为,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李家,更为了天下苍生,哪怕说一些唯心的话,都是可以原谅的。

但是另一方面,李迪认为自己的品德遭受了巨大的侮辱。

真宗朝,李迪曾经担任过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为看不惯奸相丁谓而被罢相。

确切地说,因为李迪坚定的反对刘娥被立为皇后,才是被罢相的根源。

宋史记载: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刘娥掌握朝政后,怎么可能允许李迪还在中枢?

李迪出知济州府,不到一个月,又被贬雷州知州,还未到任,又被贬为衡州团练副使。

有人对丁谓说:“若贬死,公如士论何?”,意思是如果李迪被贬死了,士林的议论怎么办?

没想到丁谓说:“异日诸生记事,不过曰'天下惜之'而已。”,意思是,以后大家记住这件事的时候,不过说一句可惜罢了。

可见丁谓当时嚣张到什么程度了。

赵祯登基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天圣二年七月,丁谓倒台,王曾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会灵观使后,李迪的仕途之路才又被重新打开。

短短半年时间,历任秘书监,知舒州、江宁府尹、青州知州,又任兵部侍郎、知河南府。

今年正月进京,当了翰林大学士,知制诰。

如果李迪想再次拜相,一定躲不开一个人。

刘娥!

今日下午,尚在病中的刘娥忽然问道:“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意思是刘娥问李迪,你一直反对我参与国事,我觉得你错了,今天,我把天子培养的如此优秀,你以为怎么样?

李迪犹豫了很久很久,缓缓道:“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李迪说:臣下蒙受先帝的恩德,如今见天子聪明通达事理,臣不知道皇太后的大德,到了如此地步。

一记马屁拍过去,刘娥心情大好。

但是李迪却认为自己卖掉了良心。

“老爷。”,管家小心翼翼的帮李迪摘下官帽,脱下官服。

“后院这么热闹?发生了什么事?”

管家笑道:“小娘子们在商议乞巧节的事呢,王相公家的小娘子都来了。”

李迪哦了一声。

“刚才郓城晁家来人,送了十块墨锭过来,老奴看了一下,当真精美。”

李迪又哦了一声。

郓城县晁家,和李迪家也算是旧相识,只不过,一直是晁家上赶着给他家送礼而已。

虽然李迪老家是河北东路,但毕竟自己在濮州长大,也算半个老乡。

管家可能拿了晁家的银子,所以格外尽心尽力,缓缓打开一块墨锭。

一股异香直入鼻腔。

当看到描金的“李公墨”三个字时,李迪不淡定了。

“李公墨”三字,说明这是专门给李迪制作的,晁家有心了。

反面是雕刻的描金竹子,两侧还有诗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迪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