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 百年中国货币汇率简史
第一章 近现代中国货币汇率制度史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新的学科不断出现,跨学科和微观化成为学科发展的方向,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宏观金融学科正逐步地“走向衰弱”。货币和汇率是国际金融学的永恒主题,在国际金融学“走向衰弱”之际,对货币和汇率的研究更需要追本溯源。在进行深度的国际金融分析之前,对货币和汇率史的考察显得尤为重要。本章将首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史做简要介绍,为后面研究做好铺垫。
人民币产生自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其出现有着极为沉重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自1948年12月发行以来,人民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加入WTO、纳入SDR等重要历史时刻,也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危机时刻。人民币更是经历了多次汇率改革:1955 年新币改革,人民币维持固定汇率直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81年官方汇率和外贸内部结算价实行“双轨制” ;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双轨制”时期结束,实行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2005 年“7·21汇改”,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直到2010年“6·19汇改”启动;2015年“8·11汇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
本章共分为四节,主要梳理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进,为本书随后对人民币汇率的深度分析提供历史脉络和背景。其中,第一节主要讲述了民国时期的货币发展概况,分析了人民币在诸多货币当中存活下来的历史原因;第二节研究了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及波动情况;第三节则在研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币汇率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日元汇改的对比,为我国进一步改革提供启示;最后一节将中间汇率制度引入篮子货币选择模型当中,对当前中国的事实汇率制度进行分析,为未来的汇率改革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