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仙家功法
师徒三人看了看两人离去的方向,非常默契的同时调转马头,向另一个方向开始策马狂奔。
一个修内劲的三境,一个外功四境。
这种热闹不要乱凑,况且还是自己惹出的麻烦。
一口气跑出去几十里,眼前出现一条小河,姜元微微抬起右臂。
“吁——”
两匹马同时停下。
“差不多了,休息一下吧。”
姜岩刚刚下马,身后的小鱼突然惊异道:
“师父,石头哥,你们看。”
姜元从马鞍上取下水袋,一边喝水,一边漫不经心的扭头看向姜渔,心中暗道:
“小女孩就是爱大惊小怪。”
下一刻,姜元的表情陡然僵硬。
“咳咳咳——”
堂堂四境武者,被这一口水呛得险些过去。
一只通体通红,散发着淡淡灵气的红色小雀,正站在姜渔肩膀上,轻轻梳理着身上宝石般晶莹的羽毛。
“师父,好漂亮啊!”
姜渔终究是个小女孩,此时眼中已经开始逐渐冒起晶莹的亮光。
姜岩也好奇的看着这只火红的小雀,好奇的伸出手,想要轻轻触碰鸟喙:
“这是什么鸟?
传说中的凤凰?”
啪——
还没等姜岩碰到那只小雀,便被姜元一记飞石砸在手上。
姜岩一声痛呼,连忙收手。
“别动!”
姜元训斥一声,随即缓慢靠近姜渔,眼中尽是灼热。
“仙家功法,真有这等宝物!”
“仙家功法?”
师兄妹二人同时疑惑的看向姜元。
姜元深深看了一眼那只小雀,解释道:
“习武之人,先天便是极致。
但是有上古传闻,先天只是武道的极致,却不是修为的极限。
若能修行某些上古仙人遗留下来的仙家功法,能使武者突破先天极限,踏入另外一个境界。
从此实力暴涨,福寿绵长。”
姜岩疑惑道:
“这种传说我也听过,但据我所知从未有人见过。”
姜元看了他一眼,说道:
“锦衣卫一些绝密典籍中有记载,在我天渊朝开国时,便出现过几位疑似仙人的存在。
并且有些非人手段,你也曾见过。”
姜岩想了想,突然眼睛瞪得溜圆:
“师父,你是说当年的那个木牌。”
姜元神情凝重:
“不错,仅我所见,世上便不止这一种远超我等理解的神奇术法。”
姜渔此时已经与肩头上的红色小雀混熟,轻轻抚摸着小雀头顶,疑惑道:
“师父,那这小家伙和仙家功法有什么关系呢?”
姜元眼中浮现出一丝羡慕:
“传闻中,这些仙家功法的典籍,都具有自己的灵性。
若是寻常人拿到手里,只会是晦涩难懂的天书,有些人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或许略有所得,但更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参悟其中奥妙。
可某些人,似乎具有天生灵性。
仙家典籍只要感应到这些天生灵者的存在,便会自行化作各种奇特生灵,出现在这些天生灵者身边。”
姜元顿了一下,对姜渔说道:
“你试着用心神和他沟通,看看是否能获取到某种讯息。”
姜渔一双大眼中充满好奇,双手将红色小雀轻轻托起。
那小雀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突然在姜渔小手上叽叽喳喳蹦个不停。
姜渔眼中起初有些疑惑,随即便充满了惊讶。
片刻后,少女兴奋的对姜元说道:
“师父,我听见了!
他真的教了我一篇功法!
并且就像印在了脑子里一样。”
姜元心中一喜,连忙说道:“能不能复述出来?”
姜渔张了张嘴,突然脸上充满疑惑:
“不行,只要一张嘴,就仿佛不会说话了一般。”
姜元有些遗憾:
“那便是了,当年我看到那篇古籍时,也曾疑惑为何那些天灵者不能将功法复述下来,现在来看,定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在这时,那只红色小雀似乎是耗尽了力气一般,在姜渔手上转了一圈,缓缓卧下,随后在三人惊讶的目光中,化成了一本闪烁着神秘光泽的古朴薄册。
姜元心中微动,伸手从姜渔手中接过那本薄册,翻阅了几页。
他立刻发现,这册子上似乎有着某种神秘力量。
明明觉得自己每个字都认识,却无法将其组成完整的句子,更别说用于修炼。
暗叹一声,姜元将那册子收入怀中:
“这册子我先替你收着,若是有用时我再给你。”
“嗯嗯!”
姜渔重重点头。
姜元神情有些凝重。
他倒不是要贪徒弟的宝物。
现在姜渔已经记住了其中内容,暂时用不上。
现在回想起城中情况,姜元立刻大致猜到了一些事情。
天狼帮把整个县城搅得鸡犬不宁,多半便是与这册子有关。
对方为了寻找这功法,把宝鼠那种上古异种都弄了出来,可见其心之坚决。
若是一直把东西放在姜渔身上,保不齐会给小姑娘惹出什么祸事。
还是放在他身上安全些。
当然,姜元也会试着参悟这功法,若能摸索到一点门道,自然最好。
若是一时半会没有领悟,那慢慢来便是。
他寿命悠长,日后总会有机会获取到其他的仙家功法。
有了这等收获,姜元三人更加不敢停留,便再次匆匆上路。
不过许是天狼帮的注意力都被那黑衣人吸引,三人路上并未遇到任何问题,一路畅通无阻,又开始了游山玩水的旅途。
当然,小姜渔如今多了一项工作。
参悟那仙家功法。
小姑娘虽然将其记住,但这功法却极为晦涩难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琢磨理解。
足足数日,姜渔才堪堪搞懂了这功法的名字。
嗯,当然,还是说不出口。
姜元无奈,只能一边赶路一边练他那暗器飞蝗石。
只是用了一次,姜元便迅速察觉到这暗器之法的妙用。
远程攻击,出手隐匿,威力大,且材料易得。
简直是给他量身打造的绝世武功,远比刀法拳法要好用得多。
-----------------
常言道,路虽远,但行则必至。
新元五年,八月。
姜元师徒三人终于到了雍州境内的最后一站,武威郡城。
一间饭馆中,苦练外功的姜岩和还在长身体的姜渔,大口吃着当地的特色羊肉泡馍。
而胃口比年轻时差了许多的姜元,则一颗颗扒着糖蒜,听着身边食客的谈话。
“听说了没有,前些时日,雍州军在雍梁边境和红巾军打了一仗,红巾军死伤惨重。”
“狗屁,你就听官府在那吹吧!
我兄弟就是雍州军内的什长,跟着运粮队给大军押运粮草。
他可跟我说了,那帮红巾军,一个个跟不要命一样。
区区千人,就和雍州的近万大军杀了个两败俱伤。”
“这么邪门!?
这么打下去,岂不是武威郡的人都要打没了?”
“唉,谁说不是呢。
听说去年打的那一仗,隔壁天水郡都要打空了。
尤其是边界那几个县里,户户发丧,满街白布。”
姜元面色逐渐凝重下来。
食客的对话,可与他所知的信息截然不同。
离京前,姜元看过雍州刺史传回京城的战报。
其说法是:
梁州叛军,不足为惧,雍州军三战三捷,杀敌数万,寇不能进犯雍州半步。
姜元默默吐槽道:“真他娘敢吹啊......”
虚报收成,谎报军情。
这是历朝历代,最令皇帝头皮发麻的两件事情。
然而为了手中的权力和囊中的利益,纵使一旦发现便是革职抄家的下场,无数封疆大吏依然前赴后继的学习着前人的做法。
只要事情还在可控范围内,不会损伤自己的利益,官员们便会竭尽所能的将事情捂下去。
雍梁边境距离京城甚远,就连锦衣卫都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消息,更不要说被世家大族把持的朝堂。
再这样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又是一场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