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欲和性行为:一种批判理论的99条断想(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篇 批判主义性理论:前提与盲点

所有正在思考的人,都会陷入一种有着普遍意义的思维框架,没有人能够将这种思维方式排除在世界之外。即使是反对这种思想潮流的人,也只能是在这一潮流中游泳。普遍的客观事实、范式、命令和强制、话语机制以及个人生活中一些有意无意的决策,它们组成了这个框架内思想潮流的内容。这就导致所有的思考者,比如当某一天面对“他们的理论是否还具有现实性”这么个问题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或是做出赞许的解释或是持拒绝的态度。因为人们最终在某个时刻,必须公开自己有意或无意的、理论政治上的和个人的决定。

可以稍稍粗略地将思维的这类理论框架分为两大思想潮流,即乐观主义的潮流和悲观主义的潮流。乐观主义的代表有将一切非积极的历史事件都作为垃圾看待的黑格尔,不顾一切仍然坚持呼吁人性中的善、热爱和平和理性的埃利亚斯(Elias)和哈贝马斯(Habermas);悲观主义的思想代表则有人类学家德·霍尔巴赫(d’Holbach)或蔑视生命意志(但当柏林爆发霍乱时,却又为了活命而逃往美因河边的法兰克福)的叔本华(Schopenhauer),或者是“人”在他的社会力量中没有一个体系性地位的卢曼(Luhmann)。

在任何一种思维过程中,人们都得多少做出明确和长久的决定反对或赞同哪个潮流,究竟应当在哪种思想潮流中游泳。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决定(这自然有些自我矛盾)是:为了不把自己封闭在简单的肯定和赞同中,宁可在理论上取极端的悲观主义态度;在治疗和政治实践中,则取极端的乐观主义态度,以期望不要耽误那些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即不把那些无助的人同业已死亡的事物一样对待和不低估新的现象或事物。这可能就是性研究工作者对人类的性(Homosexualis)和性别的特殊差异(Differentia generosexualis specifica)等特征,以及对马丁·丹内克尔(1987a:27)写成的《性戏剧小品》(kleinen sexuellen Dramen)这一著作中故事的一种绝望的空想。但只要我们仍确信性别和性生活只有在真实的个人中才是真实的(11),我看不到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尽管如今具有私人性的性已经在社会中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化程度,并且人们也已认识到,生活不仅仅只是为了活着,性生活也不只是与性相关。

按照我的经验,理论上的悲观主义不仅不排斥实践中的乐观主义,并且还有助于乐观主义实践的实施。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的反思,经常会终结在它不愿前往的终点,即仅仅停留在妥协、愚昧、残害、酷刑和屠杀;而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经验教导,也常会走向它自己所设想的反面,即走向非理性或盲目自大。因此,理论与实践有着一种不可分离的共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