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羞耻感与慈悲心
第1章 童年受虐经历如何以及为何引发羞耻感
羞耻感是别人口中关于你的谎言。
——阿娜伊斯·宁(Anaïs Nin)
如果你在童年时期被虐待过,那么这段经历很可能对你的余生都有负面影响。你可能过度追求完美,自我评判,自我漠视,自我毁灭(如自残、自杀),对某种东西上瘾(如酒精、毒品、购物、赌博、偷窃、性交或工作)。你可能饮食失调,人际关系失衡,前程受阻,甚至沉迷于虐待伴侣或受其欺凌。或许你也会寻求解决之道,比如,参加一个互助小组或寻求个人咨询。这些或多或少会对你有些帮助,但唯有童年受虐带来的羞耻感迟迟无法得到缓解,无论多少人对你伸出了援手,都无济于事。难以抑制的羞耻感,成为受害者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作为一名治疗师,我已经和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的成年受害者打了35年的交道。我发现,大部分来访者都遭受着羞耻感的折磨:羞耻感的负面影响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影响他们对自我的感知、与他人的相处、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承担业务风险和取得成功的能力以及身心的健康。虽然每个人都会感到羞耻,许多人也苦于面对,但与一般人相比,儿时的受虐者在成年后常常更感到羞耻,并且在羞耻感的应对和处理上也面临着更为广泛且深刻的问题。
这是因为,羞耻感是人在遭到虐待后产生的一种自然反应。虐待本身就是羞辱他人,蔑视人性。受虐者感到被侵犯、被玷污,为自己的无能为力、任人摆布感到羞耻不已。对遭受过儿童性虐待的受害者来说,这些感觉会深深地烙在内心。当然,所有形式的虐待都会让受害者产生这些感觉。比如,身体虐待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伤害,更是对受害者尊严的践踏。法律规定:没有人有权力伤害我们的身体。而情感虐待则无异于“灵魂的谋杀”。不断的批评、辱骂、轻视,不合理的期望以及其他的情感虐待,会像身体伤害和性伤害一样给人带来创伤和羞耻感。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情感虐待造成的负面影响,远比其他形式虐待的影响更为持久、深远。受到漠视也会让孩子感到羞耻,产生类似“连妈妈都不爱我、不在乎我,那我一定坏得一无是处”的想法。一旦被家长漠视或抛弃,除此想法之外,孩子还能作何解释呢?
作为人类,我们希望一切尽在掌控中,而儿童虐待受害者之所以感到屈辱、羞耻,是因为这一信念在受到任何一种伤害后都会土崩瓦解。我们自认有能力自保,而当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无助无力。这种无力感进而会导致屈辱感和羞耻感的产生。
当家长虐待孩子、侵犯其身体、践踏其尊严时,孩子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耻。身体受到虐待会让孩子归罪于自己,认为自己“不好”,所以“不值得被爱”。孩子都渴望父母的疼爱和接纳。正因为父母之爱远胜其他,所以孩子会为父母的行为,哪怕是虐待行为开脱。因此,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通常都会落入自怨自艾的陷阱,进而反思“如果我乖乖听话,就不会惹妈妈动怒”“爸爸对我失望透顶,怪不得一直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