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风水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寒鸦舐过往 大殿生诡火

深秋斜阳笼罩长安宫,映得墙砖昏黄,屋檐愈发黛黑。迎着阵阵秋风,宇文护的亲军抵达长安,一并尾随而来的还有前来汇报任务的北宫珩。

每次完成刺杀任务后,“凪”组织成员都会来此处向宇文邕汇报刺杀结果,同时收取新一份刺杀名单,这一系列过程犹如不断翻腾的水车,在暗处持续轮回。在阴暗里摄人魂魄,于无形中取人性命,这就是“凪”的常态。

望着在长安街上徐徐前进的军队,北宫珩伫立在宫檐上,远方逐渐下沉的夕阳晖光洒落在身,不知为何,一股无所适从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

不久后,宇文护的亲军抵达长安宫,随即几人上前去同宫人传话。军队领头的是一位气势不凡的魁梧大汉,从着装来看应当是军中骑尉。北宫珩认出此人乃当朝齐国公、益州总管、骠骑将军宇文宪,也是当今陛下宇文邕的五弟。

宇文宪性格豁达,不拘小节,虽表面归属于宇文护,实则已在暗中与宇文邕达成统一战线。此番前来,除引领宇文护亲军驻扎长安之外,还另有他事。

正当宇文宪一行人进入宫内时,大德殿突然打开,紧接着从门里跑出一个垂头丧气的少年,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宇文宪一眼就认出了他,随后把少年叫住,简单交流几句后,二人似乎话不投机,最终不欢而散。

观察了一会儿后,北宫珩依照那位少年的浮夸服饰,进而认出他是宇文邕的长子、当朝储君宇文赟,这家伙自小懦弱,又疏于管教,随着年龄的发展逐渐开始变得跋扈和专横,一心沉溺玩乐,就连继母阿史那皇后也对他束手无策。

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后,宇文邕开始着手参与对太子的管教,不过方式比较极端,加之父子二人都缺乏耐心,教育效果并不怎么样。此外在繁忙政务、勾心斗角和逆子挑衅的多重侵扰下,宇文邕性子逐渐变得暴烈易怒,一旦宇文赟表现出什么逆反心理就加以鞭打,父子关系降至冰点。

不过就算经受了宇文邕的威压、阿史那皇后的劝解和叱奴太后的抚慰等多种态度,宇文赟还是不肯改掉自己身上的顽劣脾性,他的贪婪和色心非但没有减弱,反倒愈发高涨,像是挑衅一样,就算差点被宇文邕打死也不肯就范。

或许宇文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反抗宇文邕残暴的教育方式吧,不过对自己身上的恶劣品性不加收敛,也怨不得别人会不耐烦。

看来身处皇家深宫的人们,向来都不怎么正常。

报告完毕后,北宫珩领取新的任务就离开了长安宫。在回去的路上,他看着街上熙攘的人群,随风摇曳的黄柳,道旁人家的稀松平常,不由得慨叹起来。

北宫珩出自东胡,祖上因曾跟随东汉军阀而改姓北宫。几年前大魏分裂,战争频发,父母亲人亡于战乱。为谋求生路,他携带祖传之“细水”长刀和刻有自身姓名的玉佩,如此一来就算出现意外,也有能陪伴自己离去的物件。

之后他随其他部族从大漠向南迁徙,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难坎坷,最终来到长安。初来乍到的日子极为艰难,为了能在这里多苟活一会儿,北宫珩不惜铤而走险、无所不做。不论是搬运工还是养马小厮,抑或带有几分助纣为虐成分的家丁,只要是能挣钱的活儿,他都来者不拒。

凭借这种悍不畏死的秉性,北宫珩才勉强在长安立足。就在觉得以后日子可以稍微顺利一点时,却不料再次遇到变数,身负重伤,丧失劳动能力,濒临死亡的边缘。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凪”成员偶然察觉到北宫珩的存在,认为他身上具备练习兵气的绝佳天赋。

再三考虑后,“凪”将北宫珩带入宫中,治好其伤势,以兵气者刺客为目标对他进行培养。而北宫珩也不负所望,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最终掌握了“木”“水”等多种兵气,与细水长刀配合得十分协调,是绝对的处刑者。

在“凪”待的时间一长,北宫珩了解到组织的最终目标乃是夺取“最高神器”长流之珠,也清楚它的功用。这份目标十分明确,尽管迄今为止从没人见过它,至于所处何地更是无从知晓。

但北宫珩知道,自进入“凪”后,他的命已然不属于自己,余下的日子只能在刀尖舐血中度过,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找到所谓的“最高神器”。

一天夜里,完成刺杀目标的北宫珩来到宫中,打算和宦官何泉交接一下任务。刚登上屋檐时,一股古怪的味道突然传来,北宫珩马上察觉到这是燃烧的气味,莫非有地方着火了?

此时宫内逐渐传来吵嚷声,宫女宦官纷纷提着水桶朝大德殿跑去,北宫珩见状跟着众人的脚步一路看了过去,只见大德殿一隅冒着熊熊烈火,浓烟直冲天际。而且据宫人之间的呼喊来看,似乎宇文邕还被困在殿内。

北宫珩有些迟疑,宇文邕被困,去营救他本非自己的分内之事,完全可以放手不管。然而转念一想,如若宇文邕死于这场起因不明的大火,自己这份差事大概率也会无疾而终。一想到这里,北宫珩不由得紧张起来,这份差事来之不易,他可不想再回到那种颠沛流离、无可归宿的日子了。

一不做二不休,北宫珩立刻飞身前去大德殿,随后绕道较为隐蔽的后侧,猛力一脚踹开后殿门。在一瞬间,他发觉这触感不太对劲,就算后殿门的规格不如正门,但也绝不至于如此松垮不堪。

然而火势愈发严重,来不及多想,北宫珩一个猛子扎入火中,搜索一番后,最终在偏殿找到了被烟雾呛晕的宇文邕。北宫珩立刻背起他,顷刻间发动“木”宿兵气飞速奔出殿外。

待观察四周,确认无人注意到自己后,北宫珩将宇文邕安置在殿门口石狮旁,随后假扮禁军招呼宫人和宦官来此处,在众人发现宇文邕后,自己则趁机离开,确保自己的秘密身份不会透露在人前。

脱身后,北宫珩来到一处高台观察形势。宇文宪、阿史那皇后等人皆已抵达大德殿,并在听闻宇文邕的消息后直奔而去。姗姗来迟的宇文护则伫立原地,表情看起来异常严峻和冷酷,似乎在沉思些什么。

一场大火发生得如此突然,但身处各地的掌权者却能在短时间内就汇集在此地,究竟是心急迫切,还是早有预料?这一切,又有谁能清楚呢。

烈火烧毁了大德殿的一隅,顺势点燃了时代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