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孩子的懒惰行为

在对有益的和无益的优越感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讨论前,我们先来说说懒惰这一行为。从理论上来看,懒惰与“所有儿童都有追求优越感的天性”这一观点似乎相悖。事实上,懒惰的儿童受到批评,大多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们不思进取,没有表现出对优越感的追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就会发现这种普遍的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懒惰的儿童正在享受偷懒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首先,他不需要背负其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对所有事都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就算成绩不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谅解;其次,懒散的状态常常成功吸引别人的注意,至少他的父母会为此操心,而别的行为想要吸引注意力,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这样看来,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有的儿童利用懒惰这种方式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

当然,心理学对懒惰的说明并不全面。懒惰不过是许多儿童摆脱不利于自己的处境时所使用的方式。因为,懒惰可以成为他们没能取得好成绩以及能力欠缺的借口,而人们也总有这样的观念,家人可能会说“如果不是太懒,他可以完成很多事”。这自然满足儿童的想法,为他们的不自信提供自我安慰。这种认知还可能形成一种成就补偿,不只是儿童,成人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懒惰,我什么都可以做到”,这个具有欺骗性的假设句式使他的一无所成变得理所当然;而如果做出一点点成绩,立刻与他们之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获得大家的赞扬。而那些一直勤奋向上、埋头努力的儿童,即使获得比懒惰儿童更好的成绩,得到的认可和赞许却未必更多。同样,懒惰的儿童如果犯了和其他儿童一样的错误,受到的批评也比其他儿童要轻得多。

显而易见,懒惰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应对策略。懒惰的儿童就像表演走钢索的人,钢索下方总有一张保护网,即使不小心摔下来,表演的人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伤害。懒惰成了这些儿童的保护网,被认为是懒而不是无能,相对伤害更小。简单来说,懒惰就是缺乏自信的儿童自我保护的一道屏障,让他们不会受到大的伤害,但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努力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然而,目前的教育方法似乎对懒惰的儿童束手无策。相反,这些教育方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期望。他们不愿意自己能力方面的问题受人关注,所以对他的懒惰的批评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力,满足了他的心愿。对他们进行惩罚取得的结果也一样,大人们总以为惩罚能够让他们改掉惰性,结果却注定失败,一个懒惰的儿童不会因为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变得勤勉。

如果儿童真的发生了转变,那么让他改变的原因必然是他的境况发生了变化。比如,他在某一方面意想不到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或者之前对他非常严厉的老师换成另一位温和的老师,不仅态度好,而且还能理解他,与他平等交流沟通,赋予他新的勇气,点燃他的自信心。于是,原本懒惰的儿童会突然勤快起来。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有一些儿童上学的前几年成绩一直落后,但转到一所新学校后,他们在学习上变得异常勤奋,主要原因是他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儿童逃避学习的方式不只有懒惰,有的儿童还会采取装病的方式。还有的儿童遇到考试会表现得异常紧张,紧张是他们表达需要得到关注的一种方式。爱哭的儿童也有同样的心理,哭泣和喊叫都是他们想要获取关注的表达方式。

有一些生理上有某种缺陷而要求得到特殊照顾的儿童,他们的心理与上述儿童相同,比如口吃的儿童。事实上,几乎所有儿童在开始学说话时,都或多或少存在口吃。我们知道,影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儿童社会感的发展情况。有的儿童社会意识较差,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有的儿童对周围的人感兴趣,也乐于与人交往,相比之下他们更容易学会说话,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