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不良行为背后的意义
有益的优越感
每个孩子都会追求优越感,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追求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并确保他们能够通过追求优越感获得心理健康和精神幸福,而不是遭遇精神疾病或不幸。
那么,如何判断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有益还是无益?答案其实很简单,只要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利益。我们几乎很难想象,会有与社会利益无关的杰出成就。回溯人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事迹,无论是对行动者本人,还是对社会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教育者必须要培养和协助儿童建立社会感,促使儿童尽量保持与社会意义的一致性。否则,他们对优越感的追求可能会偏离有益于社会的方向,最终成为问题儿童。
当然,人们对于什么才是对社会有益的这个问题,看法各异。正如我们可以根据果树结的果子,来判断这棵树的优劣;我们可以通过某一行为产生的结果,判断它是否有益于社会。事物的普遍结构是判断行为价值的标准,一种特定行为对社会是否有益,都会在具体行为的结果表现出来。这种判断的方法比较复杂,我们要考虑时间的因素。因为行为的结果与这种标准是否契合,必须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逐渐清晰。例如,社会变迁、政治改革的价值效果,开始时可能会有相当大的争议,只有经历了历史的验证,才能做出最终的评价。庆幸的是,需要运用这种复杂的方式对某一行为的结果进行判断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认定某种行为对所有人有益。因为这关乎绝对真理和正确解决人生问题,而人生问题同时受到地球、宇宙和人际关系的制约。客观宇宙和人类主观认识到的宇宙的制约如同一道数学题摆在我们面前,虽然很难解答,但答案又似乎隐藏在问题之中。我们只有通过分析问题和问题的背景来探讨解决的方案,并进一步判定它的准确性。可惜的是,检验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法的时机并不会及时出现,以至于我们没有时间去纠正错误。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能以一种符合逻辑的客观角度对自己的人生结构进行审视,因此也就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一旦遇到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惊恐不安,而不是想办法解决。对于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他们的想法只是归结为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这个问题如果放到儿童身上,我们需要引起重视,由于儿童的理解能力不足,无法理解问题的意义,因此当他们的方向出现偏离,他们无法从负面的经验中获得有积极性的教训。这就需要我们教导儿童,让他们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整体。任何事件都是在个体生命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不能把某一件事单独从整个生活中抽离出来,要理解具体的某件事,必须参照以往发生过的所有事。只有认识到这个道理,儿童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偏离正轨,也能从负面的经验中获得积极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