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中国—东盟10国人口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5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其中,中国向东盟出口2791亿美元,同比增长9%;进口2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主要出口对象国为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主要进口来源国为马来西亚、越南和泰国。[1]2018年,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15年来双方经贸合作发展异常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双边贸易来看,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8。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8年1—5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8.9%,达到2326.4亿美元。每年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双方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盛会。东盟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安全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较为开放的市场条件和颇具潜力的市场容量,成为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和优先地区。2017年5月,东盟10国元首、政府首脑或高级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交往、区域合作更加深入、紧密,研究该区域人口变动对进一步巩固合作、多元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日臻成熟、区域合作日益密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和区域经济合作。由于沿线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社会文化、人口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呈现明显差异,各因素对区域交流和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盟10国中,中国、新加坡和泰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等经济落后国家人口红利优势明显,但人口效率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需要寻求中国与东盟国家人口变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 CAFTA),即“10+1”,是一个涵盖了11个国家、总面积达1406.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17亿的庞大区域经济组织。该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2016年,贸易区国内生产总额已从2010年建成时的接近6万亿美元增长至13.75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超过5.94万亿美元,[2]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在双方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下,中国与东盟不断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在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方面的强度,致力于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携手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双多边投资机制,并为双方实现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各缔约国企业和人民广泛受益,逐步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据《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2017年中国对东盟投资流量为1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占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总额的8.9%,占中国对亚洲投资流量的12.8%; 2017年底,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存量总额达890.1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4.9%,亚洲投资存量的7.8%。同期,中国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4700家,雇用外方员工35.3万人。相比2010年(见图2—1), 2017年中国对东盟投资总额增加了97.14亿美元,除菲律宾和缅甸外,中国对东盟其他国家投资流量显著增加,各国净增加情况如下,文莱0.8789亿美元,柬埔寨2.7773亿美元,越南4.5927亿美元,泰国3.5772亿美元,老挝9.064亿美元,印度尼西亚14.8094亿美元,马来西亚15.586亿美元,新加坡52.014亿美元,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往来更频繁密切。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既是中国—东盟各国双边关系加固的又一架桥梁,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有利于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加强该地区国际影响力和区域整体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享和成果共享。

图2-1 2010年、2017年中国对东盟10国直接投资流量比较

资料来源: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出版的《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附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