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头颈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6 右眼球突出半月余

疾病介绍

女性,60岁,右眼球突出半月余。病人因“右眼球突出半月余”入院。病人半月余前无意中时发现右眼球突出,及右上眉弓外侧扪及一肿物,偶伴眼眶针刺样疼痛感,无伴眼红、畏光、流泪,无视物重影,曾至“余杭五院”求治,行眼眶CT检查提示“右眼眶内占位”,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医院,门诊拟“右眼眶占位”收入院。病人有高血压史1年余,口服氨氯地平(压氏达)及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血压控制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具体不详。

影像方法

查体:视力:VOD.0.6,VOS:0.6;眼球突出度:右23mm/左20mm,眶间距 120mm;右眼球外观示内下移位,右眼眉弓外上方可扪及约2cm×2cm大小硬物、质硬、界欠清、不能活动,眼球运动:右眼球上转及外转欠到位、余方向活动到位;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右眼底可见后极部放射状皱褶,中心凹反光可见,左眼(-)。

眼眶MRI检查:采用3.0T超导型磁共振机器,头部正交线圈,行自旋回波轴位T1WI、T2WI平扫。T1WI参数:TR=400ms,TE=7.1ms;T2WI参数:TR=3500ms,TE=101ms;层厚 3mm,层间距 0.5mm,矩阵256×256,FOV 230mm×230mm。同时行轴位、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平扫。对比剂为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为0.1mmol/kg,见图1-6-1。

图1-6-1 眼眶MR和CT

A.MR T2WI轴位;B.MR T1WI轴位;C.MR T1WI增强冠状位;D.CT平扫轴位

问题1 右眼后上方肿块起源于(单选)

A.右侧眼眶外侧壁

B.右眼外直肌

C.右眼视神经

D.右侧泪腺

答案 D

解析:病灶起源于右眼内外直肌之间,正常泪腺结构未见,故起源于泪腺。

问题2 以下对该病灶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

A.形态规则

B.可见骨质破坏

C.囊实性

D.信号不均匀

答案 A

解析: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信号欠均匀,形态不规则,邻近眼眶骨质可见破坏。

问题3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及CT、MR表现,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单选)

A.泪腺多形性肿瘤

B.泪腺腺样囊性癌

C.炎性假瘤

D.神经源性肿瘤

答案 B

解析:以上四种疾病均可发生于泪腺区,但根据形态、信号特点及邻近骨质破坏,不难得出恶性肿瘤的诊断。

术中所见

沿外眦水平“T”形剪开眶骨膜,直至眶尖深处,拨开骨膜下脂肪钝性分离肌间膜,轻轻拨开外直肌后,向眶上方处分离泪腺部位发现紫红色肿物、质地较硬、表面粗糙有包膜、肿物呈扁平梭状,切除少许肿物组织后送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①右眼眶腺样囊性癌,大小约2.5cm×2.4cm×1.3cm,肿物侵及眶骨膜及睑上缘,神经累犯(+)。送检骨组织内可见癌浸润。②上睑、下睑切缘阴性。③视神经断端切缘阴性。④“右眼”眼球组织,未见肿瘤累犯。

诊断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学表现提示的诊断线索

MRI增强可见右侧眼眶肌锥外间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位于右侧眼球外上方,边界尚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呈稍高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占位效应明显,右侧上、外直肌受压。CT平扫可见右侧眼眶上壁骨质轻度破坏,呈虫蚀样改变。

2.本病例的读片思路

(1)发现病变与认证:

病灶位于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区,病灶的发现并不困难,MR显示病灶的成分及周围关系较佳,但是眼眶骨质破坏易被忽略,CT平扫则可以较好的显示这一征象。

(2)定位诊断:

本病例发生在眼眶外上象限泪腺窝区,占位效应明显,右眼上、外直肌受压,正常泪腺组织结构未见,故本病例定位较明确,为泪腺来源。

(3)定性诊断:

本病例为中老年女性,右眼疼痛伴右眼突出,增强MRI下为囊实性病灶,形态、边缘欠规则,增强后病灶实性成分可见明显强化,压迫邻近眼眶内结构,眼眶壁骨质改变不明显,肿块的良恶性较难评估。CT平扫下可见右侧眼眶外壁骨皮质呈虫蚀样改变,故恶性可能较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本病例特点为60岁中老年女性,右眼眉弓外上方可扪及约2cm×2cm大小硬物、质硬、界欠清、不能活动,偶伴疼痛,右眼球外观示内下移位,右眼球上转及外转欠到位。MRI增强提示右眼外上限泪腺窝区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邻居结构受压移位,定位泪腺来源已经明确。CT提示右侧眼眶外侧壁轻度虫蚀样破坏,且病人主诉偶伴疼痛,提示病灶可能浸润周围神经、骨膜及眼外肌,恶性可能大。

2.鉴别诊断

(1)泪腺多形性腺瘤:

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无痛性肿块,质硬,易滑动。影像学表现为类圆形均质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T2WI等高混杂信号,邻近颅骨骨质受压变薄,无骨质的破坏(见图1-6-2)。但泪腺多形性腺瘤浸润生长或恶变时,与泪腺腺样囊性癌较难鉴别。

图1-6-2 泪腺多形性腺瘤

A.眼眶MR横断面平扫T2WI;B.眼眶MR横断面平扫T1WI;C.眼眶MR横断面增强 T1WI;D.眼眶CT冠状面平扫

(2)泪腺炎性病变及淋巴增生性病变:

临床上也可以表现为眼痛、眼突,常有眼睑、眼外肌或结膜充血水肿。病理上分为淋巴细胞增生和纤维增生两种类型,同时还可伴有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增生。多表现为泪腺弥漫性肿大,形态与肿大的泪腺相仿,大多不伴有眶壁骨质的改变。CT上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或眶内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边缘不光滑,密度不均匀。纤维增生型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淋巴增生型T1WI、T2WI均呈中等信号,两者都为均匀强化(图 1-6-3)。

图1-6-3 泪腺炎性病变及淋巴增生性病变

A.眼眶CT横断面平扫;B.眼眶CT横冠状面平扫;C.眼眶MR横断面平扫T1WI;D.眼眶MR横断面平扫 T2WI;E.眼眶 MR横断面增强 T1WI;F.眼眶 MR冠状面增强 T1WI

(3)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

两者均为囊性肿块,最常发生于骨缝附近,发生在泪腺区时,可压迫正常泪腺结构。CT上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的低密度肿块,多含有脂肪成分,伴出血、钙化时局部可见高信号,相邻眶骨呈压迫性凹陷或骨质缺损,边缘光滑并轻度硬化(图1-6-4);MRI表现与囊内容物成分有关,囊内容物既有汗液又有皮脂者,T1WI 和T2WI 均呈高信号,如其中含有较多的囊壁脱落物和毛发,则显示高、中、低混杂信号,增强后肿块边缘强化而内容物无强化。

图1-6-4 表皮样囊肿

A.眼眶CT横断面增强:B.眼眶CT横冠状面增强(下一层面)

(4)恶性淋巴瘤:

发生于泪腺区的恶性淋巴瘤可以表现为孤立的、边界清楚的肿块,也可以表现为弥漫性的病变,多包绕眼环生长。CT平扫显示为等或稍高密度,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增强后病灶可见显著均匀强化,DWI呈高信号(图1-6-5)。

图1-6-5 恶性淋巴瘤

A.眼眶MR横断面平扫T1WI;B.眼眶MR横断面平扫T2WI;C.眼眶MR横断面增强 T1WI;D.眼眶MR冠状面增强T1WI

专家点评

从发病率来说,泪腺窝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泪腺腺样囊性癌,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其他常见病变还包括泪腺炎性病变及淋巴增生性病变、淋巴瘤、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等。对于泪腺窝区的病变,邻近骨质情况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线索。如果有骨质破坏,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如果无骨质改变或骨压迫吸收,考虑良性可能性大。其次,病变形态对进一步鉴别诊断也有重要意义,如果为泪腺窝区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缘光滑,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楚,邻近骨质压迫吸收,首先考虑泪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如果表现为泪腺弥漫性肿大,形态与肿大的泪腺相仿,信号相对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不伴有眶壁骨质的改变,考虑泪腺炎性病变、淋巴增生性病变、淋巴瘤;如果泪腺窝区肿块形态不规则,伴有眶壁骨质破坏,呈扁平状,向后沿眶外壁向眶尖生长,首先考虑泪腺腺样囊性癌。

本例病变,泪腺窝区肿块伴有眶壁骨质破坏,肿块形态不规则,呈扁平状,有沿眶外壁向眶尖生长趋势,病变发展迅速,症状较重,首先应考虑泪腺腺样囊性癌。

(病例供稿:浙江省人民医院 蒋弘阳 丁忠祥)

(点评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陈青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