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4版)考试大纲习题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考点】经济增长

【解析】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即产出的增加。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GDP或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GNP或人均GDP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2经济发展

【考点】经济发展

【解析】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

3国民生产总值(GNP)

【考点】国民生产总值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把握国民生产总值的内涵,需要注意下列几点: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时限通常为一年;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不包括各种中间产品消耗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因此必须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以便真实反映当年的国民经济活动水平。

4国内生产总值(GDP)

【考点】国内生产总值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5绿色GDP

【考点】绿色GDP

【解析】1993年联合国有关统计机构提出了生态国内生产总值“EDP”的概念,即绿色GDP,也就是在GDP的基础上减掉创造GDP所消耗的资源价值,然后再减掉创造GDP所造成污染的治理成本后所得到的值。

6制度

【考点】制度

【解析】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包括三种类型,即宪法秩序、制度安排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

7宪法秩序

【考点】宪法秩序

【解析】宪法秩序指用以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它为集体选择确立了原则,从而是制定规则的规则。

8制度安排

【考点】制度安排

【解析】制度安排是在宪法秩序下约束特定行为模式和关系、界定交换条件的一系列具体的操作规则。制度安排包括成文法、习惯法和自愿性契约。

9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

【考点】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

【解析】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意识形态,是与对现实契约关系的正义或公平的判断相连的,它对于赋予宪法秩序和制度安排的合法性是至关重要的。

10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考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解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标志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评价和度量的,而技术创新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创新。

11经济发展模式

【考点】经济发展模式

【解析】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发展模式的选择既取决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及开发状况、劳动力的供给量与素质、社会文化背景、国际环境等客观因素,也取决于作为决策主体的政府的偏好选择等主观因素。

12可持续发展

【考点】可持续发展

【解析】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二、简述题

1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含义。

【考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解析】(1)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即产出的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通常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增加率来表示。

(2)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除了包含有经济增长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增长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如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人口结构等等,广大人民物质福利的改善,以及环境质量的提高。较之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括数量又包括质量的概念。

2为什么人均GDP或GNP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人均GDP;人均GNP;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人均GNP或GDP之所以不能完全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人均GNP或GDP没有充分反映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情况。一国的人均GNP或GDP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这种增长的受益者,大部分人则可能在就业、平均收入等方面没有什么根本改进,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

(2)尽管一国总产出可能增长很快,但如果人口增长率相当于或大于产出增长率,那么人口的增长就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变量。

(3)由于官方汇率高估,统计资料不全,一些“非市场”的产品和劳务没有计算在内,人均GNP或GDP可能缺乏国际可比性。

(4)人均GNP或GDP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的福利情况。它也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都市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

(5)人均GNP或GDP不能充分反映一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是多方面的,除人均GNP或GDP外,还包括教育和识字率、预期寿命、按人均卡路里的供给或按其他这类指标衡量的营养水平、人均能源消费、人均钢铁消费、耐用消费品的人均消耗等。

3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

【考点】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解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转向主要通过提高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制度创新的原因在于:

(1)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标志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评价和度量的,而技术创新又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创新。当产权制度的效率低下时,随着知识与技术存量的增加,个人的获利能力会既缺乏又不完善,其结果是技术进步变得缓慢,自然资源存量的收益呈递减趋势,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2)体制因素之所以可推动或阻碍经济增长、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因为体制的变化具有既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经济中资源使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体制的这种功能又与体制可影响人类的选择行为有关。

体制实际上为每一个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人设置了一整套正式的(如宪法、成文法、自愿性契约等)和非正式的(习惯等)行为规则,这就为每一个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行为人规定了约束条件。体制的变化也表明这种约束条件的改变,进而影响行为人的选择行为。体制创新正是通过改变交易规则来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条件。

体制创新可通过塑造出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激发行为人参与交易活动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推动经济增长。一个社会的经济缺乏活力或停滞不前,一般总是与既定的体制因素窒息行为人的创新动机或行为人的创新活动得不到最低限度的报酬有关。

当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助于克服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或“搭便车”行为时,它就能以较低的代价换取较快的经济增长。

体制因素还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例如,既定的制度将影响信息的分布、传递及信息的可信度,进而影响信息费用。一个社会因制度因素(如市场扭曲)所导致的信息费用上升必将制约经济增长。

4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考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解析】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运动和谐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的原则。要求人类自身的繁衍、人类的经济及社会活动的总的物质消耗不能超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能破坏自己的生存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妥善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保证再生性资源能持续具有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能获得新增储量和替代资源的充分补偿,并能有效地维持环境自净和纳污能力,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念,强调每一时代的发展既应维护当代人的公平发展,也应维护代际间的公平发展,即每一时代的社会发展,既应力求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能对子孙后代的发展造成危害,并应为子孙后代留下可能的发展空间,坚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注意理好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储备、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本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阶段性发展与持续性发展、内源性发展与派生性及一体性发展的协调统一关系。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在国际发展事务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具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世界各国应力求平等合作、共同协调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确立,不仅标志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方面终于基本达成共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争取平等共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胜利。

三、论述题

1试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考点】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解析】当把制度作为决定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变量时,则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制度变迁的结果。具体来说,制度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影响经济增长的。

(1)产权

刺激经济增长的动力大小与一定的产权结构直接相关。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有效率的产权应是竞争性的或排他性的,这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及避免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产权不清晰通过交易成本的增加而限制经济增长,因为交易实际上是产权的变换,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行为人不能通过交换使自己的利益有所增进,其生产或交换的动力很弱或没有,于是,或者交易活动不可能发生,或者交易规模缩小。其直接后果是交易成本上升,经济效率降低,进而限制经济增长。

(2)国家

有效率的交易需要明确地界定产权,但界定产权本身也是要花费成本的。由于国家拥有“暴力潜能”,由国家来界定和保护产权可降低交易费用。因为国家决定产权结构,所以国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国家通过向社会提供“保护”和“公正”的服务来达到以下目标: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从而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使统治者(和他们的集团)的租金最大化的产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这是导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内在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3)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由相互关联、包罗万象的世界观组成。但凡成功的意识形态都必须解决“搭便车”问题,其基本目标在于给各种集团以活力,使它们能对简单的、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成本和收益采取相反的行为,从而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2试论科学发展观。

【考点】科学发展观

【解析】(1)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着眼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首先,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人的发展为尺度来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在扬弃“民本”与“物本”发展观基础上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发展观演进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所以,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一切以人为目的,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确保全体人民享受到发展成果为终极目标,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物本”思想的超越和提升。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体现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统一。可持续发展要求以持续的,长远的利益作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准,任何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未来损害的发展,都不是科学的、理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的实践运用中,要求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谋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区域发展,是要发挥各个区域的经济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良性互动,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意为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经济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增进和扩大社会公平;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的重大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不仅对丰富和完善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人民的发展权提供了根本指针。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为发展观提供了价值理念、指明了价值目标。发展观不仅关注人的生存,而且关注人在生存基础上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拓展了发展观的范围、完善了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发展观的实现途径。发展观的贯彻实施,既有赖于主体自主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又离不开国家的保障、调节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