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的艺术:运营管理中的供需匹配策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消费的感觉划算

某理发店店庆活动回馈老客户,理发有特惠,一律六折。

一位顾客平时理发都是支付200元,造型师对这位顾客说:“以前你选择的是200元的理发服务,现在原价400元的理发加护理有6折优惠,6折下来才240元,相当于您只比之前多花40元,就可享受价值400元的服务;而且,您想,理发加护理的服务价值400元,你才花费240元,相当于赚了160元。这是店庆活动才有的优惠,不要错过啊。”

如果你是这位顾客,会做何选择呢?

消费者的感觉划算由何而来?

为何女生逛街购物花费的时间那么长?

商务舱机票价格为何能远高于经济舱机票价格?

你或许会忽视各类促销信息,依然选择198元的理发服务;或许会受到价格促销信息影响,选择400元的理发加护理服务,感觉赚了160元。

为何会有“赚了160元”的感觉呢?消费者在评估一项选择结果好坏之时,不仅考虑结果本身的好坏,还将结果与心理预期或者其他标准进行对比,这就是参照点效应。

得与失之感受

参照点效应的表现之一是损失规避—客观程度相同的损失和获得,在主观价值表现上,损失比获得的多(Kahneman和Tversky,1979)[6]

在经济决策情景中,对一般人而言,损失100元的难受程度,比获得100元的喜悦程度大得多,即相同经济程度的“失”比“得”带来的感受更加强烈。表现在效用函数上,就是相同程度的经济效用,“失”带来的负面效用要比“得”带来的正面效用更大。

而对“不一般人”而言,如一些政治家、企业家、赌徒,身处小概率的“得”与大概率的“失”的情景中,“得”所带来的效用增加大于“失”所带来的期望效用,他们很容易忘记“失”,而不停地去变革、创新、赌博。

上述中的“一般人”较为看重“失”,“不一般人”较为看重“得”,介于其中的人,是理性的人,能够用期望法则,客观地看待得与失。

另外,即便是在对“一般人”而言的决策情景中,男性与女性对“得与失”的感受也不同。或许,男性的购物决策更少受参照点效应的影响。尽管如此,那些希望借助消费者购物决策参照点效应获利的商家,也无须太多忧虑,毕竟依从“男性购物不花时间,女性购物不看时间”的原则,多数情况下,购物权被女性牢牢地掌控着。

在接下来的行文中,笔者想要讨论的,是对多数一般人而言的决策情景。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产品或商品本身给其带来的经济效用,另一部分是相对于参照点的“得与失”的交易效用。譬如,消费者往往出于占便宜的心理进行购物,这是“交易效用”的力量。

消费预期引发参照点效应[7]

面对商品,消费者有两种行为—消费者预期购买和不购买。

当消费者预期购买时,消费者的参照点为(购买,预期费用)。当消费者预期购买,实际也购买时,消费者效用由经济效应,及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值带来的交易效用构成。当消费者预期购买,实际没有购买时,消费者效用由没有发生购买行为产生的负效用,及“省下”购买经费带来的正效用两部分构成。

当消费者预期不购买时,消费者的参照点为(不购买,预期费用)。当消费者预期不购买,实际购买时,消费者的效用一部分是经济效用,另一部分是预期不买实际购买了产生的效用。当消费者预期不买,实际也不购买时,消费者的效用为零。消费者通过比较买与不买带来的效用,做出买与不买的决定(Köszegi和Rabin,2006)。

考虑到参照点引发的效用,消费者可能会购买那些高出预算的商品。

一位消费者想购买一部新的手机,但价格高出他的预算。有一天,他在邮件中收到百货商场发来的优惠券,虽然优惠后的价格依然高出他的预算,但他已经开始想象自己获得心仪已久的手机时的场景。虽然没有发生任何现实交易,但这种幻想唤起了他的积极情绪。

当他来到商场时,发现手机价格过高,此时放弃购买将使他的幻想破灭,空手而归无疑会让他陷于失望之境。因此尽管价格高昂,他最终还是有可能以高出预算的价格购买手机,目的是避免这种失望。

采用同一个产品在不同时段以不同价格销售策略的企业,其管理的复杂程度也高[8];而差异化定价只需两类价格,但是差异化定价常常使得看似等值的产品价格相差甚远,引发消费者不满,降低了消费者重复购买的意愿。

品类间差异引发参照点效应

依赖参考价格的交易效用取决于消费者用什么价格作为参考价格。参考价格越高,消费者越容易获得正的交易效用。这可以用来解读为何女生逛街的时间那么长,一是她们需要花费时间,搜寻到合适的产品;二是她们需要不断地货比三家,通过对比价格,获得正的交易效用。

考虑到消费者选择产品时会将同一品类中的最低价格作为参照点,当最低价格产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他产品的市场份额会增加,且消费者消费剩余也会同步增加。这是因为在没有引入参照点时,消费者在购买时只是比较价格的大小,产品价格低就会买,产品价格高则不买。当引入参照点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取决于价格差值。如果参考价格对产品评估有较强的影响,那么企业会提供更多的高价产品,从而使低价产品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

质量差异引发参照效应

实行产品线策略的企业,在决定低端和高端产品质量的时候,有一个最优的质量差距,这个最优差距与不同支付意愿乘客的区分度有关。

当消费者区分度高的时候,最优差距就大。实际中,由于质量差异化制约因素的存在,产品质量上不去,产品质量差距过小,产品区分度不足以满足乘客的不同支付意愿,于是企业将附属产品或服务捆绑在主产品上,从而达到最优的质量差距(Shugan等,2017)。

● 航空公司为商务舱乘客提供高品质餐食

给商务舱乘客提供美味餐食,提升商务舱的服务质量,有助于拉开商务舱与经济舱座位的价格差。

若航空公司不借助餐食、优先登机权、行李托运额度等区别商务舱和经济舱,则会令商务舱乘客觉得物非所值。毕竟,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核心服务是一段旅程,同一航班的人出发时间一样、目的地一样,受天气影响而延误飞机的情况也一样;若没有附加服务,就很难令乘客区分商务舱与经济舱的座位价值,体会到商务舱的座位物有所值。

虽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餐食遭到经济舱乘客的嫌弃,但是,航空公司为经济舱乘客提供餐食的成本却不低。餐食配送面临着较高的不确定性需求,直到起飞前的1个小时左右,航空公司方知道较准确的登机人数;而批量的航空餐食制作与配送需要至少2个小时。在飞机上,由于餐饮是免费的,若有乘客没有拿到餐饮会产生很大的不满,所以不允许存在库存不足的情况。因此,餐食通常供过于求,从而导致巨大浪费[9]

如果能使浪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减少很多浪费。航空公司该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呢?

一是,提高对经济舱餐食需求预测的精度,尽可能使供应和需求不匹配概率降低。

二是,提供泡面一类的即食餐食,用于补充正式经济舱餐食供应不足时的需求。

三是,取消免费提供的经济舱餐食。譬如,天津航空国内航班不再向经济舱乘客提供免费餐食,乘客若有需要,可在天津航空官网、微信公众号(tianjin-air)或乘坐的航班上购买餐食[10]。乘坐经济舱的乘客或想带泡面上飞机,航空公司会允许吗?笔者曾经购买虎牌航空公司的一张经济舱机票,从南京飞往新加坡,登机后被告知,没有免费的餐食,也不准食用自己携带的餐食,而只能在客舱中购买餐食。

● 为经济型酒店客人提供免费早餐

把低质量产品往上拉,缩小高端与低端产品之间差异的做法,在美国的酒店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酒店受限于地理位置,两种核心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差异过大。高端酒店可以设在高收入者喜欢的地方,并达到高收入者喜欢的质量水平。但经济型酒店就会受到各种制约,首先,其所处位置是租金较低的地方,并且酒店的服务质量是较低的。

受位置和服务水平的限制,经济型酒店所能提供的核心服务质量受到制约。具体来说,低端酒店会雇用工资水平较低的厨师、服务员,所以菜品的样式和质量不如高端酒店;另外,低端酒店的位置不如高端酒店好。

酒店需要用一个很低的价格来维持低端产品的存在,因而无法达到最优收益。故企业在低端核心产品上捆绑附属产品,提高低端产品价值,缩小两类产品的价值差距,令消费者觉得经济型酒店性价比较高,所以经济型酒店需要提供免费的早餐、无线网络、电视服务(Shuga等,2017)。

不过,Shuga等(2017)的研究是基于美国的酒店商业情景。笔者所在的研究领域,每年一度的学术会议INFORMs多在美国的五星级酒店举办,入住会议所在酒店,房费默认不包括早餐;若参会者自行选择预订会议酒店周边的经济型酒店,房费较低且有免费早餐。回到中国的酒店商业情景,无论是高端酒店,还是低端酒店,多数都不会提供免费早餐,这或是因为,高端与低端酒店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差距不是那么大,或者说,核心产品或服务的差距不是那么大。

消费者购物时,要的不仅是经济划算,还要感觉划算。若要规避感觉划算所带来的经济不划算,消费者需要明确购物目标,发现并“虏获”商品后,立刻离开商场。不过,这么想来,消费者失去了购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