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形式主义诗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托洛茨基)

列昂·托洛茨基(1879—1940)曾经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早年参加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以论著和演讲闻名。1917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并入选中央委员会,后来担任苏维埃外交事务委员,1929年因反党活动被驱逐出苏联。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庸俗马克思主义文艺批判不同,早期的托洛茨基对形式主义的批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又比较中肯,实事求是,颇能激发心智,他对形式主义的许多批评至今仍然有效,整篇文章仍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是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形式主义进行批评的佳作。

什么是形式主义流派?

正如当前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日尔穆蒙斯基、雅各布森等人所表现的那样,这个流派显得极端狂妄和不成熟。他们宣称形式是诗歌的本质,把这个流派的任务简单地归结为分析诗歌词源和句法(基本上是描述性的和半统计性的),计算元音和辅音重复的频率,以及计算音节和称谓出现的次数。形式主义把这种分析看作是诗歌或诗学的本质,这无疑有必要也很有用,但人们必须知道它比较片面、琐屑、次要、起辅助作用等特点。它可以成为诗歌技巧和诗艺规则的一个基本要素。诗人或作家为了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要罗列同义词以求增加它们的数量,因此,诗人同样有必要不仅按照词语的内在意义判断一个词,而且还要考虑其音响效果,因为词语首先凭借其音响效果在人们之间传播。在合理的限度内,形式主义的方法有助于阐明形式在艺术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它的简约、它的运动、对比、夸张等等)。反过来,这又可以开辟另一条道路——一条通向艺术家感知世界的道路,也有助于发现艺术家个人,或发现整个艺术流派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既然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当代仍在不断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流派,那么在我们社会的转型阶段,以社会研究的方式对它进行探究,澄清它的阶级根源,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不仅读者,而且这个流派本身也能给自己明确方向:即了解、净化和指导自身。

但形式主义者却不满足于让他们的方法仅仅具有辅助性的、服务性的和技巧上的重要性,类似于统计学之于社会科学的作用,或者显微镜之于生物学的作用。不,他们的胃口更大。对他们来说,语言艺术最后完全终止于词语,描绘的艺术终止于颜色。一首诗是声音的集合,一幅画是颜色的叠加,艺术的法则就是言语集合与颜色叠加的法则。对我们来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使得关于语言材料的微观、统计的工作具有意义;而对形式主义者来说,那只不过是炼金术而已。

红军时期的托洛茨基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艺术依赖于客观社会,具备社会作用;这种想法转化为政治语言时,根本不等于要用行政规定或命令来主宰艺术。说我们认为只有描写工人的作品才是创新的革命的作品,这是不真实的;说我们要求艺术家一定要描写工厂的烟囱或者反抗资本家的起义,也是无稽之谈!当然,新艺术必然要把无产阶级斗争作为关注的中心。但是新艺术的犁铧并不局限在少数几块土地上。相反,新艺术必须从所有的方向耕耘整块田地。即使范围最为狭小的个人抒情诗在新艺术中也绝对拥有存在的权力。不仅如此,如果没有一种新的抒情诗也难以塑造新人。但要创造新的抒情诗,诗人自己必须以新的方式来感受世界。

托洛茨基和列宁(1921)

如果诗人仅仅热切地拥抱基督或万军之耶和华圣经中常用的语言。(如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史卡普斯卡亚等人的创作),那这只会证明他的抒情诗是多么落后于时代,而且对新人来说这种诗的社会性和审美性是多么欠缺。即使这种术语只是词语而非经验造成的,它表明的仍然是种心理惰性,因此与新人的意识格格不入。没有人要给诗人规定主题,也从来没人打算这么做。请写你所想到的任何东西!但一个新的阶级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地要建设一个新世界,请允许它在任何情况下对你说:把十七世纪的人生哲学翻译成阿克梅派诗人可能喻指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和曼德尔施塔姆等俄国诗人,这些人与1910—1917年出版的“阿波罗”(Apollon)杂志有联系,曾追随戈蒂埃反对象征主义文学。的语言不会使你成为新诗人。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艺术形式是独立的,但是创造形式的艺术家和欣赏形式的观众却不是空洞的机器,前者创造形式,后者欣赏形式。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具有明晰的心理,代表某种完整性,即使并不一定完全和谐。这种心理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创造和感知艺术形式是这种心理的一个功能。不管形式主义者如何努力使自己明智,他们的所有构想都建立在这个事实之上:社会人既创造物质又消费创造出来的物质,形式主义恰恰忽视了这个心理统一性。

如果认为每个阶级可以完完全全从自己内部创造出自己的艺术,尤其是,如果认为无产阶级能用封闭的艺术行会或小圈子或“无产阶级文化组织”等创造出一种新艺术,那确是幼稚可笑。总体来说,人类的艺术作品具有连续性。每一个新兴阶级都使自己踩到被替代阶级的肩膀上。但这种连续性是辩证的,就是说,它在发展中伴有内部的排斥和断裂。新的文学和艺术观点需要新的艺术需求,这种需求是随着新阶级的发展由经济激发产生;次要的激发因素来自于阶级财富和文化权力的增长带来的阶级地位发生的变化。艺术创作是对旧形式进行彻底改造复杂过程,受到发源于艺术之外的新激发因素的影响。从这一词语的广义来看,艺术是一个侍女。艺术并不是一个孤芳自赏的孤立要素,而是一个与生活和环境不可分割的社会性的人产生的功能。在俄国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艺术以如此彻底的坦诚显示出其依赖特定的社会阶级、亚阶级和群体的精神、环境和物质,这种时候,什克洛夫斯基却得出艺术绝对独立于社会环境的想法,如果要追究每一种社会迷信最终的荒诞性,什克洛夫斯基的说法是多么的典型!

不管是在逻辑学、法学还是艺术方面,唯物主义并不否认形式因素的重要性。正如对法学体系能够并且必须通过它内部的逻辑和一致性上对其做出评判,因此艺术也能够而且必须从它在形式上取得的成就来对其加以评判,因为没有形式上的成就就没有艺术。然而,如果某个法学理论想把司法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的话,其基础肯定有缺陷。法律的推动力在于经济,在于阶级矛盾。法律仅仅对这些现象进行形式上的、内部连贯的表述,表述的不是它们的具体细节,而是它们的总体特征,也就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永久的因素。现在我们以一种历史上少见的清晰表述论述了新的法律的制定过程。法律不是根据逻辑演绎制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把握、根据对新的统治阶级的经济需要而调整制定的。文学方法和过程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最遥远的过去,代表着代代积累的语言技艺方面的经验,表达了新时代和新阶级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看法希望。人们无法越过这一点。而且也没有必要越过这一点,对那些不是为已经过去的时代服务、不是为已经消失的阶级服务的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形式分析的方法是必要的,但还有不足之处。你可以统计流行谚语中有多少头韵,对隐喻进行分类,计算婚礼曲中元音和辅音的数量。这无疑会多多少少增长我们对民间艺术的知识;但如果你不了解农民的耕种体系以及他们以此为基础的生活,如果你不知道镰刀的用处,不知道农民嫁娶的时间,或者农妇生孩子的日子,那你只是明白了民间艺术的外壳而无法深入它的内核。要了解科隆大教堂的建筑模式,可以测量它的地基和拱梁的高度,确定正堂的三维,柱子的体积和位置等;但是如果不知道中世纪城市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什么是行会或者什么是中世纪的天主教堂,就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科隆大教堂。让艺术脱离生活,声称艺术只是种自足的技艺,只会使艺术丧失活力并因此泯灭艺术。对这种做法产生需要,显然是知识衰落的症候。

以上把形式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比作神学反对达尔文主义,这个类比对读者来说可能流于表面,有些捕风捉影。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正确的。但其中还有更深刻的联系。形式主义理论必然会让任何读过书的马克思主义者想起一种非常古老的哲学旋律的熟悉曲调。法理学家和道德家(随便列举,如德国人施塔姆勒和我们国家的主观主义者米哈伊洛夫斯基)企图证明经济不能决定道德和法律,因为司法和道德规范以外的经济生活是无法想象的。确实,法律和道德的形式主义者没敢断言法律和道德规范完全独立于经济。他们承认这些“因素”之间存在某种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且这些因素在相互影响的同时保持了他们不知来自何处的独立品质。什克洛夫斯基自说自话,断言审美因素完全独立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这种说法是特殊夸张的一个例子,顺便说一下,它的根源也在于社会环境;这是美学的妄自尊大,把坚实的现实本末倒置。除了这个特点以外,形式主义的理论在方法上具有所有其他唯心主义同样有的缺陷。唯物主义者认为,宗教、法律、道德和艺术表现了同一社会发展过程的不同方面。虽然它们自身与工业基础有区别,十分复杂,加强并发展它们各自的特点,但是政治、宗教、法律、道德和美学仍然是社会性的人的所作所为,并且服从他所在的社会组织的法则。另一方面,唯心主义者看不到历史发展的统一进程,这种发展从自身内部产生出必要的机构和功能;他们看到的只是某些独立原则在相互交叉、结合与影响——那些宗教的、政治的、司法的、美学的和道德的东西,认为它们的起源和解释都在其自身。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把这些东西(这些属于永恒范畴)归结为类的整体而把它们安排为某种序列。黑格尔的这种整体就是绝对精神,它在自身辩证发展的过程中分化为各种“因素”,如果不考虑这一点,黑格尔的系统由于其辩证特点而不是由于其唯心主义,显示出一种历史现实观,犹如手套的衬里翻出来所显示的人手形状一样。但是形式主义者(他们最伟大的天才是康德)并不注重发展的动力,而是注重发展的横截面,注重某时某刻它们自身的哲学启示。在这种交叉处他们显示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是过程,因为他们不考虑过程)。他们对这种复杂性进行分析和归类。他们给这些因素命名,这些因素立即被转化为本质,转化为次绝对物,却没有本源,即智慧、宗教、政治、道德、法律、艺术。这里我们不再拥有一双衬里外翻的历史手套,而是从各个指头撕下来的皮肤,干到完全脱水的程度,而且这只历史之手竟还是大拇指、食指、中指和其他所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学因素是小拇指,个头最小,但并非不受宠爱。

建于十三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科隆大教堂

在生物学里有一种说法,即只需展现世界过程的不同方面而无须知道它的内在关系,生机说与之相同,只是叫法不一。对于一个超越社会的绝对道德或美学,或一个超越物质的绝对“生命力”来说,缺乏的只是造物主了。许许多多的独立因素,无始无终无头无尾的各种“因素”,不是别的,正是伪装起来的多神主义而已。正如康德的唯心主义,它代表的是把基督教历史转变成理性哲学语言,而唯心主义五花八门的形式主张,无论是公开地还是秘密地,也都会走向上帝,把它作为万源之源。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十多种次绝对寡头构成的政治相比,唯一的造物主已经代表了一种秩序。形式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神学反对达尔文学说之间的深层联系也就在这里了。

形式主义流派代表了一种应用于艺术争论中的流产的唯心主义。形式主义者显示出一种快速成熟的宗教性。他们相信圣约翰所宣告的“太初有道”,但是我们相信太初有行。词语跟随其后,语音是行动的影子。

(丁兆国 译)

关键词

侍女(handmaiden)

社会环境的产物(result of social conditions)

辩证(dialectic)

历史发展的统一进程(unified process of historic development)

关键引文

1.在合理的限度内,形式主义的方法有助于阐明形式在艺术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它的简约、它的运动、对比、夸张等等)。反过来,这又可以开辟另一条道路——一条通向艺术家感知世界的道路,也有助于发现艺术家个人,或发现整个艺术流派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对他们来说,语言艺术最后完全终止于词语,描绘的艺术终止于颜色。一首诗是声音的集合,一幅画是颜色的叠加,艺术的法则就是言语集合与颜色叠加的法则。对我们来说,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使得关于语言材料的微观、统计的工作具有意义;而对形式主义者来说,那只不过是炼金术而已。

3.说我们认为只有描写工人的作品才是创新的革命的作品,这是不真实的;说我们要求艺术家一定要描写工厂的烟囱或者反抗资本家的起义,也是无稽之谈!当然,新艺术必然要把无产阶级斗争作为关注的中心。但是新艺术的犁铧并不局限在少数几块土地上。相反,新艺术必须从所有的方向耕耘整块田地。

4.形式主义者显示出一种快速成熟的宗教性。他们是圣约翰的信徒。他们相信“太初有道”,但是我们相信太初有行。词语跟随其后,语音是行动的影子。

讨论题

1.与形式主义观相对照,托洛茨基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什么?指出它们的主要差别。

2.托洛茨基是如何证明“形式分析的方法是必要的,但还有不足之处”的?

3.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你还能指出形式主义批评方法有哪些不足?

4.托洛茨基的观点有什么时代局限性?

阅读书目

Bakhtin, M. M. & P. N. Medvedev. The Formal Method in Literary Scholarship: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Poetics. Cambridge: Harvard UP,1985

Bennett, Tony. Formalism and Marxism. London: Methuen&Co. Ltd.,1979

Craig, D. ed. Marxists on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Penguin Books,1975

Erlich, Victor. Russian Formalism: History-Doctrine. London: Mouton&CO,1965

Fish, Stanley. Doing What Comes Naturally — Change, Rhetoric, and the Practice of Theory in Literature and Legal Studies. Durbam and London: Duke UP,1989

Fokkema, D.W. &Elrud Kunne-Ibsch. Theories of Litera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C. Hurst&Company,1977

Garvin, Paul L. ed. & trans. A Prague School Reader on Esthetics, Literary Structure, and Style,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P,1964

Jameson, Fredric. The Prison-House of Language. Princeton: Princeton UP,1972

Lemon, Lee T. & Marion J. Reis eds. Russian Formalist Criticism, Four Essays. Lincoln: U of Nebraska P,1965

Matejka, Ladislav & Krystyna Pomorska eds. Readings in Russian Poetics: Formalist and Structuralist Views. Michigan: Michigan Slavic Publications,1978

Thompson, Ewa M. Russian Formalism and 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 A Comparative Study. The Hague&Paris: Mouton,1971

Todorov, Tzvetan. Literature and Its Theorists, A Personal View of Twentieth-Century Criticism. 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1988

方珊等编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三联书店,1989

钱佼汝:《文学性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外国文学评论》1989/1

T.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蔡鸿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汪介之:《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中国比较文学》2005/3

辛国刚:《中国文学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拒斥与接受》,《东岳论丛》2004/1

徐岱:《形式主义与批评理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7

周启超:《理念上的“对接”与视界上的“超越”——什克洛夫斯基与穆卡若夫斯基的文论之比较》,《外国文学评论》2005/4

周小仪:《文学性》,《外国文学》2003/5

邹元江:《关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与陌生化问题的再检讨》,《东南大学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