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开伯尔刀
另外一方面,这周布托锻造了足够数量的燧发枪之后,白沙瓦大学那边也有了消息。
“你好,我叫约翰,乔的朋友,经常听乔说他有一个同学是巴铁匠人,手艺超群,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这把燧发枪比我家里面收藏的那把做工还要精湛,极富艺术性啊!”
约翰不仅是乔的朋友,而且还是白沙瓦大学特聘的教授,因此有自由进出巴铁的签证资格。
他受到乔的委托打算带一批东西回去,一开始还以为是巴铁的特产,但是没想到是古董级别的枪械。
“约翰教授,那么就麻烦你了。”
“顺手的事情,反正这些都只是工艺品而已,无关紧要的,如果反响好的话,我再通过乔告诉你!”
“感激不尽。”布托把约翰送到了学校操场上,此刻军方的专属直升机过来亲自把约翰等一些米国特聘的专家教授全部送到了军方机场,这种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他们也不用去辗转去挤飞机了,毕竟巴铁这边的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约翰这种老外很容易在外面被坑。
为了保证此次交流顺利,巴铁军方全力支持约翰等特聘专家教授的行程。
所以说他们想带点什么土特产也是随随便便的,而且为了运输方便,布托还给燧发枪制作了专属的木盒子,因此看起来约翰也只是带了十多个木盒子而已。
反正飞机的空间大,军方士兵还帮忙提着行李,可谓是礼遇十足。
这个平行位面最大的不同是1999年的苏联并没有解体,反而在国家上的影响力极为强大,而且军事力量不弱于米国。
因此米国和苏联两个超级霸主之间的争斗之下,弱小的国家更是需要在两个大国之间游走摇摆。
这段时间正是巴铁跟米国的蜜月期,约翰是以专家教授的身份来到这里交流,所以在得知约翰拿了一些燧发枪回去,也没什么奇怪的。
就算是打包一些热武器或者是所谓的违禁品,军方估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只是古董枪械。
以米国的科技水平,他们也不是拿去学习研究的,反而会赞助不少的高科技的机器和武器给巴铁。
按照巴铁军方的理解,这种燧发枪,估计是拿回去收藏的,提供给有钱人作为娱乐的。
杀伤性有限不说,也不会拿出来去做什么坏事。
反正在这个时期,18世纪的燧发枪只是玩具罢了,只是会在造型和颜值等方面来评价燧发枪,而不是实战能力。
巴铁也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开罪约翰这个特聘教授,所以说特聘教授的专属通道拿来走私是再轻松不过的了。
“要是这一单顺利的话,反响还不错的话,倒是可以利用这条线拿来进口一些武器装备啊。”
按照布托的想法既然可以把巴铁打造的燧发枪运到米国,那么米国的一些先进的武器也能够运过来啊!
不说高尖端的武器,就是枪店里面可以买到的一些武器都能够拿过来扫描。
不过目前来说,布托这方面的想法还不是很强烈,毕竟现在的才是青铜1阶的武器大师。
虽说这些日子增加了不少经验,准备晋升到了2阶,可也只是青铜级别的。
想要扫描这个时代高级武器还是很难的,至少要达到白银以上才有机会,只是这个等级的武器大师该如何赚钱?
“燧发枪算是一个收藏品类型的,杀伤力攻击性不强,所以青铜级别能够扫描出来然后进行仿制。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武器大师系统扫描复刻的武器应该是攻击性来综合评判的,这么说来,冷兵器的武器是不是容易扫描打造?”
布托都忘记了自己是手搓武器的铁匠了,而铁匠最擅长的应该是锻造冷兵器。
其中刀剑方面的话,其实作为工艺品来说售价更高,有名气的铸剑大师每一把刀剑都是价值不菲的。
而且一些高级的厨师作为厨刀的选择方面更是不会吝啬,一把上好的厨刀甚至能卖上几千美元,而且还需要提前预定!
布托这些天在锻造燧发枪的时候也在想着如果前期打造刀剑的话是不是更加合理。
毕竟飞机大炮甚至于洲际导弹什么的,根本不是他一个青铜武器大师能够手搓出来的。
因此在升级的过程之中,布托打算拿冷兵器来练手,燧发枪的订单也没这么多,价格似乎也跟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
一开始觉得200美元一支燧发枪还是很合算的,但是真正沉浸式的手搓燧发枪的时候,他发现燧发枪的手搓强度还是很大的。
每一个零部件的精度要把握,还有枪柄的选择上,不仅是成本高,还有各种雕刻和打磨之类的。
就算布托一天什么事情不做的话,加班加点也最多打造两支左右,而且还不包括组装的时间,效率方面还是太低了。
何况燧发枪毕竟只是小众收藏,如果说实用性和收藏性的话,冷兵器还是亘古不变的。
加之刀剑之类的运输要比燧发枪更轻松不少,也不必走军方专属通道了。
像是约翰这种专家教授也不会经常来到巴铁这个贫困的国家,因此布托想要真正开拓海外市场,还是要有多渠道的进出口渠道。
目前来说,布托刚得到了长老会的认可,接管了代理镇长代理族长的重任。
还是要想办法多的扫描各种武器以此增加自身的手搓能力。
低等级的布托把目光放到了冷兵器之上,翻箱倒柜了一番,看到了一把造型奇特的刀具。
说是奇特,是因为布托以前根本没有看到过,这是一把刀刃占据了刀具大部分的长度,看起来是为突刺设计的。
刀柄用类似于象牙的材质打造,看起来也十分的讲究,布托手握上就感受到了一种极为上手的感觉,从皮鞘上拔出之后,可以感受到森森寒光。
这把刀虽然是从木箱底部拿出来的,沉睡的时间有些年头了。
可是它依然保持着锋利的感觉,没有生锈就算了,整体的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错,是把好刀,只是这把刀什么来头啊?到底是剑还是刀,这种造型在华夏武器谱之中没见过。”
不仅是布托这个来自于21世纪的华夏人没有见识过。
就连常年在米国读书生活的原身里面的记忆也没这方面的印象,可见这把刀的奇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