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朱由校看着汪文言,戏谑地说:“你汪文言与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过从甚密,给他们提出诸多忠言建议。
可惜他们一句都没听进去。
他们一个个自视甚高,都认为自己是国之栋梁,怎么会听你这么一位监生的建议?”
汪文言脸色微微一变,笑着答:“皇上,凡是胸怀大志之人,皆是执固之人,否则难以成大事。
杨大洪、左共之莫不如此。他们心怀凌云之志,自然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
朱由校也笑了,“心怀凌云之志,却无力挽狂澜之才。自认为国之栋梁,身负济世经纬之责,却无容人胸怀,如何成事?”
他指了指冯梦龙,“冯梦龙这几月为了营救你,在京城四处奔走,你问问他,那些东林正道之士,可有一人为你出声?
他们的目光全聚集在杨左六君子身上,曾经为东林党甘冒凶险,赴汤蹈火的你,汪文言,他们却是提都不提一字。
黄尊素甚至告诫同党众人,‘文言不足惜,不可使缙绅祸由此起。’”
汪文言浑身颤抖,双目赤红,死死地盯着冯梦龙。
在他凌厉如刀剑的目光中,冯梦龙闭上眼睛,艰难地点了点头。
“皇上所言,皆为事实!”
汪文言双手握住轮椅扶手把,青筋毕现,指节发白。
两行泪水,在他削痩的脸上无声地流淌着。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朱由校继续说:“人家黄尊素比你聪明。
天启五年春天,他被派往陕西巡视茶马互市。刚出京城,御史曹钦程上疏,弹劾黄尊素依附高攀龙、魏大中,攻讦良臣,于是被削籍为平民。
汪文言,曹钦程是什么人,你最清楚。”
汪文言声音嘶哑地答:“回皇上的话,曹钦程是不知廉耻的奸佞之人,贪赃枉法、声名狼藉,被人揭发弹劾,贬斥为顺天府学教授。
此人通过东林党友人找到草民,求要我帮他打通关系,升迁官职。
草民一是却不过好友的情面,二是居京不易。于是就收了曹钦程的银子,帮他谋到了工部营缮司主事一职。”
冯梦龙在一旁补充道:“汪贤弟,你出事后,他立即投到魏忠贤门下,还列出你卖官鬻爵的种种罪证。”
汪文言轻轻一笑,满是苦涩,“他就是这样的人。
皇上的话,草民也听明白了。
曹钦程是出了名的拿钱办事,不管他以前是与东林党人混在一起,还是改投魏阉门下,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想必是黄尊素花钱收买了曹钦程,让他上疏弹劾,好借机离开京城是非之地,远避江南躲祸。”
朱由校笑着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他脸色一正,朗声问:“冯梦龙赤忱忠义,熊廷弼临行前,也托孙师傅向朕推荐过他。
朕的制置司还有一空缺,要用他。
只是你汪文言,朕迟疑再三。”
室内一时寂静无声。
冯梦龙既惊喜又忐忑。
惊喜的是自己居然入了皇上的法眼,要用自己,安置在制置司。
制置司是什么机构,他在京城这些日子,早已知道。
能进去已是万幸!
自己只是秀才出身,跟白身差不多,难道还想着进六部观政?
忐忑的是皇上直言对汪文言的看法,想用又不敢用。
心里暗暗着急,但是他知道,此时不是他出声说话的时候。
“汪文言,你有智术,负侠气。万历四十三年梃击案,天启元年东林党逆势翻盘,你居功甚伟。
尤其是梃击案。
父皇当时的太子之位,有动摇之时。你主持梃击案,虽然中间有猪队友掺和,差点功亏一篑。但幸好堪堪达到目的,巩固了父皇的太子之位。
父皇若失太子之位,何来的朕这位天启皇帝?
在这一点,朕要感谢你。
然你追逐权位,只求利益,小节尽失,是陈平贾诩一般唯利是图的毒士。
孙师傅他们劝朕不要用你,但你在诏狱中,宁死不屈,绝不出卖和攀咬同伴,这让朕万万想不到。
你在尔虞我诈中游刃有余,相比那些东林党的正人君子,你是一位小人。偏偏你这位小人,比他们更能坚守底线,坚守信念。
这让朕刮目相看。”
朱由校顿了一下:“冯梦龙,汪文言,你二人可有大志?”
冯梦龙看了一眼汪文言,大声道:“回皇上的话,草民出自诗书世家,一直希望能够务当世之务、忧天下之忧,一展才干,济世安民。”
朱由校赞许地点点头,“务当世之务,这一点说得好。
说明你愿意低下头,俯下身,愿意去深入了解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了解他们的问题,了解他们的疾苦,然后再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疾苦。而不是空洞虚泛喊几句不知所谓的圣言大义。
大明多的是聪慧机敏的大才,却极少有愿意低下头、俯下身,深入百姓之中,去了解国困民乏的真正根源。”
冯梦龙满脸涨红,双手紧紧握拳,双腿微微颤抖,激动不已,皇上的话是如此感深肺腑。尤其是那句低下头,俯下身,一句话道破经世致用的真谛!
汪文言听得耳里,动在心里,目光闪烁,掩饰不住的激动。
皇上跟大家说的完全不一样。
朱由校继续问:“汪文言,你呢?”
汪文言答:“回皇上,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朱由校哈哈大笑:“想不到汪文言不仅有陈平贾诩之谋,还有桓温之志。
说的好。
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轰轰烈烈一场,你成功了,自然能留芳百世。失败了,肯定会遗臭万年。”
汪文言双眼圆瞪,激动地双手紧握扶手,恨不得站起来。
“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真的太对自己口味了!
大丈夫就该如此!
“朕要行新法,鼎故革新,力挽大明于汹涌之际。做成功,自然是千古明君。失败了,肯定会骂成桀纣隋炀帝一样的昏君。
但朕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不是朕没有退路了,而是大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没有退路了!”
汪文言双目精光一闪,大声问:“皇上,为何说大明没有退路了?”
朱由校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经此一灾,你对东林党失望了吗?”
汪文言毫不迟疑地答道:“回皇上的话,彻底失望。东林党说着好听,天理大义,其实心里都只有各自的生意账簿。”
“那你对儒学理学失望了吗?”
冯梦龙脸色变得煞白,汪文言脸色变得凝重,迟疑不答。
朱由校继续说:“刘宗周刘起东,海内大儒,朝野上下赞其‘千秋间气,一代完人。世曰麒麟凤凰,学者泰山北斗。’
尊其为念台先生。
万历四十年,刘公上《修正学以淑人心以培养国家元气疏》,言及当时廷臣日趋争竞,党同伐异之风行,而人心日下,士习日险。
疾声大呼朝廷化偏党而归于荡平,不必以门户分邪正。
天启三年,众臣推举刘公入阁,朕感于大明内忧外患,万里江山有风雨飘摇之势,诚心向刘公请教济世解困之法。”
一时间,不仅汪文言、冯梦龙,就连站在旁边的郭明振、张艮,刘良相和刘若愚,都忍不住侧耳倾听。
想知道海内大儒念台先生,给皇上提出了什么济世解困的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