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 分岔的路
高三的第一次月考,温晴盯着数学试卷上鲜红的“78“分,胃部一阵绞痛。
讲台上,数学老师正在分析考试情况:“这次年级平均分85,最高分148,来自高三(7)班的沈墨同学。“
教室里响起一阵惊叹和掌声。温晴偷偷回头,看到沈墨正皱眉看着她的试卷,眼中满是担忧。她迅速转回来,把试卷塞进抽屉深处。
下课铃响,同学们一窝蜂涌出教室。温晴慢吞吞地收拾书包,希望避开人群。
“需要帮忙吗?“沈墨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温晴抬头,勉强笑了笑:“没事,就是粗心错了几道题...“
沈墨在她旁边坐下,轻轻抽出了那张试卷。他的指尖划过几道错题,眉头越皱越紧:“这些题型我们上周才练习过。“
“我知道!“温晴突然提高了音量,引来几个还没离开的同学的目光。她压低声音:“我就是...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
沈墨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我重新整理了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步骤更简单。“
温晴接过笔记本,纸张上工整的字迹和清晰的图表让她眼眶发热。沈墨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棱角分明却意外地温柔。
“谢谢。“她小声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页。
沈墨突然伸手抬起她的下巴,强迫她看着自己:“温晴,你最近怎么了?晚上失眠?还是...“
“我妈妈想让我出国。“温晴脱口而出。
沈墨的手僵住了,黑眼睛里闪过一丝慌乱:“什么时候?“
“高考后。英国的一所大学,她同事的女儿在那里读传媒专业。“温晴咬着嘴唇,“她说...那是个难得的机会。“
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沈墨慢慢收回手,表情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温晴能感觉到他的僵硬。
“你怎么想?“他问,声音异常冷静。
“我不知道。“温晴把脸埋进手掌,“我从来没想过要出国。但妈妈说,以我的成绩在国内可能考不上顶尖大学,不如...“
“你答应了?“
温晴抬起头,看到沈墨紧绷的下颌线:“我说要考虑考虑。“
沈墨点点头,站起身收拾书包:“英国很好。你应该去。“
“沈墨!“温晴抓住他的手腕,“别这样。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办法就是你要抓住机会。“沈墨转身面对她,眼神坚定得让温晴心痛,“我不会成为你的负担。“
“你不是负担!“
沈墨轻轻挣脱她的手:“我去琴房练习。晚上给你打电话。“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温晴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有分歧,但却是第一次,沈墨没有试图解决问题,而是直接选择了...放手。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之间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氛围。表面上看一切如常——沈墨仍然每天给温晴带早餐,午休时帮她补习数学;温晴仍然为沈墨朗读英语课文,因为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中效果不佳。但有些东西变了,就像一首熟悉的曲子突然变了调。
周五放学后,温晴在广播站整理资料,沈墨去参加音乐学院的预选考试。门被推开时,她以为是沈墨回来了,抬头却看到母亲站在那里。
“妈?你怎么来了?“
林律师穿着干练的西装裙,环顾着狭小的广播站:“来看看我女儿工作的地方。“她在转椅上坐下,“考虑得怎么样了?英国的事。“
温晴低头整理CD:“还在想。“
“温晴。“母亲的声音突然柔和下来,“我不是要拆散你们。相反,我很欣赏沈墨那孩子。但你不能因为一段青春期的恋情就放弃自己的未来。“
“我没有放弃!“温晴反驳,“我只是...不想那么远。“
母亲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那所大学的资料和语言要求。至少看看吧?“
温晴勉强接过文件,随便翻了几页。漂亮的校园照片,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就业率...一切都很完美,除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里没有沈墨。
“妈,如果...如果沈墨也能去英国呢?“
母亲挑了挑眉:“他有这个打算?“
“我不知道。“温晴老实说,“但他在申请音乐学院的保送,如果成功的话...“
“亲爱的,“母亲打断她,“即使是最好的情况,你们也会在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远距离恋爱没那么简单。“
温晴沉默了。她知道母亲说的有道理,但心里某个角落仍然固执地相信,她和沈墨能战胜距离。
“至少申请看看,好吗?“母亲最后说,“申请不代表一定要去。“
母亲离开后,温晴坐在广播站的地板上发呆,直到手机震动起来。是沈墨的短信:「通过了初试。教授说复试要准备一首原创曲目。」
温晴立刻回复:「太棒了!我就知道你能行!晚上庆祝一下?」
沈墨的回复来得很快:「好。七点,音乐教室见。」
温晴提前半小时就到了音乐教室。夕阳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给钢琴镀上一层金色。她轻轻按下几个琴键,想象沈墨坐在这里创作的样子。
门被推开,沈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杯奶茶——温晴最喜欢的芋圆口味。
“恭喜!“温晴跳起来,给了他一个拥抱,“教授怎么说?保送机会大吗?“
沈墨把奶茶递给她,嘴角微微上扬:“他说如果我复试表现好,可以直接保送中央音乐学院。“
“天啊!“温晴尖叫一声,又抱住他,“这太完美了!“
沈墨走到钢琴前坐下,手指轻轻抚过琴键:“你呢?英国的事决定了吗?“
温晴的笑容僵住了:“我...还在考虑。“
“你应该去。“沈墨没有看她,声音平静,“那是很好的机会。“
“那你呢?如果我们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
沈墨终于抬起头,黑眼睛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我们会想办法。“
这句话像一束光照进温晴心里。她跪坐在钢琴旁,把头靠在沈墨腿上:“我以为你要放弃我了。“
沈墨的手指穿过她的发丝,温柔得不可思议:“永远不会。“
“可是那天你说...“
“我错了。“沈墨轻声说,“我不该那么轻易就...我只是不想拖累你。“
温晴抬头看他:“那现在呢?“
“现在我想通了。“沈墨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等你。“
这句话让温晴的眼眶湿润了。她直起身,认真地看着沈墨:“我还没有决定要不要去。但如果我去了,你会等我吗?真的会吗?“
沈墨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把手指放在琴键上,弹奏起一段温晴从未听过的旋律。欢快中带着忧伤,分离中藏着相聚的承诺。
“这是新曲子?“温晴问。
沈墨点点头:“《给温晴的承诺》。如果你去英国,我就每天写一段,等你回来时,它就会是一首完整的交响乐。“
温晴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扑进沈墨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松木香:“我不确定自己值得你这样做...“
沈墨捧起她的脸,拇指擦去她的泪水:“你值得一切美好的东西,温晴。包括遥远的梦想。“
他们额头相抵,呼吸交融。钢琴的余音在空气中轻轻震颤,像是为这个承诺作见证。
“复试是什么时候?“温晴问。
“下个月。“沈墨说,“教授建议我弹那首《听见你的声音》,但我想写首新的。“
“我可以当第一个听众吗?“
沈墨笑了:“当然。不过现在它只有个开头...“
他重新把手指放在琴键上,弹奏起一段简单却动人的旋律。温晴闭上眼睛,让音乐流淌进心里。无论将来如何,此刻的温暖足够她铭记一生。
高三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月考、模拟考、各种复习资料堆满了课桌。温晴的数学在沈墨的辅导下慢慢提高,而沈墨的语文也在温晴的帮助下有了起色。
广播站成了他们难得的避风港。午休时分,当其他同学抓紧时间做题时,温晴和沈墨会溜进去,一个朗读英语范文,一个弹奏新写的曲子。
“我觉得这段应该再柔和一点。“温晴指着沈墨的乐谱建议道。
沈墨思考了一会儿,修改了几个音符:“这样?“
新版本的旋律更加流畅,像一条蜿蜒的小溪。温晴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沈墨惊讶地看着她:“你音准很好。“
“真的?我一直觉得自己五音不全。“
沈墨摇摇头:“你有绝对音感。只是没受过专业训练。“
这个发现让温晴兴奋不已。那天晚上,她查了很多关于绝对音感的资料,甚至开始偷偷搜索英国的音乐学院——万一,万一她也能走音乐这条路呢?
十二月的寒风席卷校园时,沈墨的助听器出了问题。那天物理课上,他突然摘下了左耳的助听器,脸色苍白地冲出教室。
温晴追出去,在厕所门口找到了正在干呕的沈墨。
“怎么了?“她焦急地问。
沈墨摇摇头,指了指耳朵:“杂音...太吵了...“
温晴立刻明白了。助听器有时会接收到过多的环境噪音,对使用者来说简直是折磨。她扶沈墨到医务室休息,然后跑回教室拿了他的书包和助听器盒。
“要不要去医院?“她小声问。
沈墨摇摇头:“老毛病了。休息一下就好。“
那天晚上,温晴失眠了。她躺在床上,想着沈墨的听力问题。如果恶化下去,会不会有一天他完全听不见?那他的音乐梦想怎么办?他们之间的交流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她顶着黑眼圈到学校,发现沈墨已经坐在教室里,看起来比昨天好多了。
“早。“他递给她一个保温杯,“姜茶,提神。“
温晴接过杯子,热气氤氲中闻到辛辣的香气:“你耳朵好些了吗?“
“嗯,助听器修好了。“沈墨指了指左耳,那里依然戴着银色音符耳钉,“别担心。“
温晴想说什么,但早自习铃声响了。她只能捏了捏沈墨的手,回到自己的座位。
一整天,她都在观察沈墨的反应。有时老师说话太快或太轻,他会微微皱眉;课间嘈杂时,他会不自觉地调小助听器音量。这些细节以前她从未注意过,现在却像针一样扎在心里。
放学后,她拉住沈墨:“我想学手语。“
沈墨愣了一下:“为什么突然...“
“因为我想和你保持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温晴坚定地说,“如果有一天...你的听力...“
沈墨的眼神软了下来:“不会那么糟的。医生说我的听力虽然受损,但不会完全消失。“
“但我还是想学。“温晴坚持,“教我一些基本的,好吗?“
于是,在空无一人的音乐教室里,沈墨开始教温晴手语。从简单的“你好““谢谢“,到“我爱你““永远“。温晴学得很认真,时不时在小本子上记下动作要领。
“这个是什么意思?“她比划了一个复杂的动作。
沈墨的耳尖微微发红:“'我的世界只有你'。“
温晴笑了:“好肉麻。不过我喜欢。“
他们相视而笑,窗外的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像是要把这一刻永远定格。
圣诞节前夕,沈墨收到了音乐学院复试的正式通知。同一天,温晴的父母再次提起英国留学的事。
“申请截止日期快到了,“晚餐时父亲说,“如果你真的想去,我们需要尽快准备材料。“
温晴戳着盘子里的西兰花:“我知道。“
“沈墨那边怎么样了?“母亲问,“听说他保送希望很大?“
“嗯,复试在一月份。“温晴勉强笑了笑,“教授很喜欢他。“
母亲和父亲交换了一个眼神:“那很好。你们年轻人有梦想是好事。“
温晴知道父母在想什么——沈墨有他的前途,她有她的。两条平行线,终将渐行渐远。
平安夜那天,沈墨和温晴约在市中心广场见面。彩灯装饰着每一棵树,圣诞歌声回荡在空气中。沈墨穿着黑色大衣,脖子上围着温晴织的深蓝色围巾(虽然针脚歪歪扭扭),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给你的。“他递给温晴一个小盒子。
温晴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条精致的银色手链,挂着一个迷你麦克风吊坠。
“这样你就能随时'发声'了。“沈墨轻声说。
温晴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她小心地戴上手链,然后从包里拿出自己的礼物——一本精装的五线谱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给未来的作曲家。无论相隔多远,我都会倾听你的每一个音符。」
沈墨轻轻抚摸着那行字,眼神柔软得不可思议。广场上的钟声响起,雪花开始飘落。在圣诞灯光的映照下,他们交换了一个温柔的吻,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彼此。
“复试准备的怎么样了?“回家的路上,温晴问。
沈墨点点头:“曲子快写完了。教授说如果通过,三月份就能拿到保送通知。“
“那太好了。“温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高兴,“我...我可能真的要申请英国那所大学了。“
沈墨的脚步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正常:“嗯,你应该试试。“
“但我们...“
“我们会想办法。“沈墨握紧她的手,“记得吗?我答应过等你。“
雪花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迅速融化成小小的水珠。温晴突然希望这条路永远走不到尽头,这样他们就不必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
但时间从不为任何人停留。元旦过后,高三进入了最紧张的冲刺阶段。沈墨的复试日期越来越近,温晴的留学申请材料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一月中旬的一个周五,沈墨请假去了BJ参加复试。温晴本想陪他去,但模拟考试在即,被老师和父母坚决反对。
“加油。“送他去车站时,温晴紧紧抱住他,“我会一直想着你。“
沈墨吻了吻她的发顶:“等我好消息。“
两天后,沈墨回来了,脸上带着罕见的兴奋:“教授说基本没问题了!三月初会发正式通知!“
温晴高兴得跳起来,比自己考上还开心。但喜悦过后,现实的问题又浮上水面——如果沈墨保送成功,而她真的去了英国,他们将要面对至少四年的分离。
那天晚上,温晴在日记本上写下一段话:「距离会杀死爱情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些声音,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能清晰地传达到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