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本节围绕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现金流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展开。
1.4.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国际、国内市场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变化而导致企业资产和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5]包括股票价格的波动、汇率的波动、利率的波动、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等造成的风险,是我们日常最常接触的风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影响非常大,中国是世界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直接挂钩。
中航油事件中的主要风险也是市场风险。2004年一季度开始,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开始做空石油,但是国际油价开始飙升,账面亏损共计580万美元。2004年二季度,中航油加大投资,加大石油做空量,直至10月共做空5200万桶石油。与此同时,国际油价达到历史高点,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约1.8亿美元。2004年10月10日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中航油集团呈交报告,说明公司面对1.8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并已缴付了期货交易的8000万美元补仓资金,公司同时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已接近用罄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及68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2004年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关于这个案例,本书下文有详细的分析。
1.4.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手的违约行为而导致企业资产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6]信用风险可以再细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欠账逾期或者拒还,而另一部分是信用质量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风险。如果企业或金融机构持有债券或是其他债务资产、债权类资产,评估过程需要考虑债券发行公司的信用。如果信用级别下降,即使这家企业没有违约,持有债券也会受到损失,这也是信用风险。因为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的变化会造成资产价格的变化。
示例
雷曼兄弟破产事件
雷曼兄弟原本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却在2008年申请破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对信用风险进行充分的管理。2008年次贷危机中,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导致了次级债的金融产品信用评级下降。雷曼兄弟在危机爆发前大量增持次级贷款金融产品(例如CDO等产品),信用评级下降,违约率上升,使得信用风险增大,最终导致破产。
1.4.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人的主观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其行为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的不确定性,具体引发的因素很多,比如人员、内部流程、IT系统和外部事件等。[7]
《左传》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犯错,交易时也会犯错误,尤其是大量操作的时候。
操作风险最大的风险点是员工道德风险。特别是利用交易系统漏洞或者前中后台岗位职责没有完全分离等内部管理欠缺的机会,大肆违规交易,造成公司损失。比如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是由于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交易员尼克·里森既做交易,又负责清算、汇报、风控。当时交易所给巴林银行发送风险提示,最后报告却都回到交易员自己手上,以致交易失控,产生巨亏,银行破产。
示例
2013年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事件
2013年8月16日11点5分31秒,中国石化股票突现异动,一秒内出现五笔跳价成交,合计49035手!股价瞬间从4.48元跳升至4.58元,升幅为2.232%。随后一秒,大单不断涌现,股价跳升至4.90元,盘面上股价涨幅为7.78%。中国石化瞬间飙涨“激起市场千层浪”,资金开始涌入其他蓝筹股。11点5分54秒,工商银行一秒内七次跳价成交,至5分56秒,工商银行股价已跳升至4.35元,两市第一大市值股工商银行触及涨停位,震惊市场。从11点5分31秒到56秒的短短26秒内,中国石化和工商银行两大权重龙头股先后涨停。随后的三分钟内,上证指数暴涨超过5%。
光大证券称,其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出现了问题,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11点5分8秒之后的2秒内,瞬间重复生成26082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是中国A股市场的一次交易失误事件,导致了多只权重股瞬间出现大量买单,带动上证综指大幅上升超过5%,最高涨幅5.62%,造成光大证券公司1.94亿元的损失。
1.4.4 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风险是指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筹措资金,用以偿付各种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简而言之就是资金链断裂。
现金流风险导致的实体企业破产,并非全部是资不抵债造成的,很多是因为现金流跟不上债务支付要求,从而出现了很大的危机。现金流风险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和实体经济中是一样的。生活中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按揭买房。如果贷款不能按时偿付,房子就会被拍卖,这就是现金流风险,因为短期内没办法满足现金需要。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大量美国家庭就是因为手上的现金太少,房贷无法偿还而破产。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例子是期货保证金。期货保证金如果不能按时交纳,那么就会被强行平仓。
示例
个人杠杆购房
在次贷危机前,很多美国人在加州买房,买房装修之后再卖掉以赚取差价。但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后,因为现金流问题,无法按时支付按揭,最后就只能停止还贷,房子被银行没收。但是如果购房者当时手上有现金,只要能把按揭付上,之后价格回涨,还能挣钱。这就是现金流风险。
1.4.5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市场容量不足导致无法成交或无法按市场价格成交的风险,即“有价无市”,不能以比较合理的价格即时成交。作为买家需要支付额外的钱,作为卖家要降低价格,或是无法满足较大的需求量。
以房产销售为例,豪宅与小户型房子相比不容易卖出,豪宅可能要等一两年甚至更久才能卖出去,而小户型房子则相对容易得多。而与房地产相比,股票的流动性更好,再好卖的房子可能也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卖出去,但是流动性好的股票可以随时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
示例
不凋之花基金天然气亏损事件
不凋之花基金天然气交易是十大金融衍生品损失事件之一。2006年该公司看好天然气价格上涨,大量买入,做高市场价格。想抛售的时候却无人接手,最后因为没有对家和抛售的时候造成的价格下跌,导致这家基金破产。做金融衍生品一定要严格考虑流动性。如果是流动性不够的品种就需要考虑成交量,跟市场的交易量做比较,确保能够做得进去并且可以以合理成本全身而退。关于本案例,本书后面还有更详细的介绍。
1.4.6 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是指某一外国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及突发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这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信用风险,但是在巴塞尔协议中专门列出了该风险。在投资一个国家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该国的国别风险。一旦国家政权更替或者动荡,就会给投资造成风险。
示例
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俄罗斯政府宣布将延期偿还所欠的全部债务。俄罗斯政府做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决定,他们将优先支付工人的工资,而将偿还给西方债权人的钱延期支付,并不在海外市场上支撑卢布汇价。简而言之,俄罗斯政府决定放任卢布贬值。至少对相当一部分到期债务来说,俄罗斯政府违约了。而此前他们曾经一再保证,这两种情况都绝对不会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以后,俄罗斯政府再度宣布延期偿还相当于135亿卢布的到期债务。俄罗斯政府的这一举措,不仅使国际金融界的“游戏”规则变得荡然无存,更糟糕的是,致使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程度甚至比拉丁美洲债务危机达到最高峰时还要严重。更何况,即使在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拉丁美洲各国政府也没有完全抛弃自己的本币。
1998年8月20日,俄罗斯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三天,全球市场一片狼藉。东欧和土耳其股市极度低迷;加拉加斯股票市场大跌9.5%,致使委内瑞拉陷入恐慌,纷纷抢购美元;在巴西,股指跌去了6%;即便在德国,由于俄罗斯的动荡可能危及其东部边境,股市也因此应声下跌了2%。同时,作为俄罗斯最大的债权国,德国产生了大量银行坏账。
投资者纷纷撤回投资,互换利差——信用市场最基本的风向标就好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失去了控制。在英国,巴克莱银行要求其所有交易员将现有的互换利差抛空合约一律予以平仓,即使这些交易员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看法一样,认为互换利差已经高到顶了。巴克莱银行放弃互换利差抛空合约这一举动,令原本已经高高在上的互换利差,进一步雪上加霜。但是,巴克莱银行管理层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此举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一切可能,迅速远离充满风险的是非之地。[8]
1.4.7 声誉风险
指因为经营管理行为或外部事件招致负面评价的风险。这个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讲是致命的,因为所有的金融交易,包括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都建立在契约之上。同时声誉风险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会受到其他风险的影响。如果出现丑闻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声誉。
本质上所有的金融协议都是一张纸。股票是一张纸,它表明持有者在未来有分红的权利;债券是一张纸,表明未来债权人会归还债务人利息和本金;期货的仓单也是一张纸,表示未来有提货或者卖货的权利。如果没有声誉的话,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将没有立锥之地。
1.4.8 战略风险
指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造成损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