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本书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部落社会理论视野下的印度现代早期农业社会研究”的最终成果文稿。从正式立项到2021年7月正式结项,该项目历时6年方得以完成。然而,本书的研究计划比这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历史”还要悠久得多。实际上,本书的研究计划可以追溯到2011年前后。那时,承蒙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信任,我承担了《新编剑桥印度史》第一部分第5卷《莫卧儿帝国》(1993年,中译本2014年)的翻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发现的一个问题让我深感困惑:为何在国际学术界久负盛名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这套多卷本印度通史是从莫卧儿帝国开始的呢?这同我们对印度历史的一般印象形成了强烈反差。《新编剑桥印度史》本身没有为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提供任何说明。多年养成的好奇心和强迫症促使我努力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初探究的结果就反映在我为《莫卧儿帝国》一书撰写的译后记中。与印度著名历史学家M. 阿萨尔·阿里将这一问题归结为《新编剑桥印度史》主编们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不同,我“猜测”这部新印度通史可能代表了一种与我们熟悉的正统印度史学完全不同的新印度史学。当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他们(即《新编剑桥印度史》的主编和作者们)的心目中,莫卧儿帝国时期的历史事实上构成了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构成了现在印度(新印度)的历史摇篮!显然,这不仅是对莫卧儿帝国,也是对整个印度历史的一个崭新的乃至革命性的看法”,“《莫卧儿帝国》一书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大概就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莫卧儿帝国的历史形象,让我们开始接触到关于印度历史的一种全新的观念”[1]。相形之下,《新编剑桥印度史》的主编们将印度历史的起点定在莫卧儿时代只不过是这个新印度史学体系最醒目、但也最表面化的标志罢了。可以说,这篇译后记对新印度史学的最初探讨构成了本书研究计划的真正起点。
然而,客观地说,当时国内学术界对以《新编剑桥印度史》为代表的新印度史学的了解还是一片空白,很多人依旧想当然地把《新编剑桥印度史》看作1922—1937年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剑桥印度史》的修订版。万事开头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见,无论对谁来说,对新印度史学的研究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幸运的是,这些年来笔者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得到了国内很多学术前辈和同仁的理解、鼓励和支持,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院的刘建先生对笔者的研究多有教诲和雅正。在这里,我也要郑重感谢《世界历史》编辑部对国内广大中青年学者前沿学术研究工作的鼓励和扶植。从2014年起至今,《世界历史》编辑部先后发表了笔者撰写的三篇解析新印度史学的专题论文:(1)《从农民学到断裂国家理论——〈新编剑桥印度史〉的传统农业社会理论评析》(《世界历史》2014年第6期),该文探讨了在“传统农业社会”论域中新印度史学和正统印度史学采用的不同理论模式;(2)《从历史文明到历史空间:新印度史学的历史地理学转向》(《世界历史》2017年第4期),该文探讨了新印度史学的历史地理学转向以及在这种转向中新印度史学对作为正统印度史学基础的“印度文明”概念的解构,指出新印度史学“在解构印度文明的基础上为印度史学创立了一个新的历史空间”;(3)《国家史观视域下新印度史学的叙事建构:从雅利安文明到莫卧儿帝国》(《世界历史》2021年第2期),该文则对比了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不同的历史叙事和由此建构起来的不同的意义空间:新印度史学用“现代性”印度取代了正统印度史学中的“传统性”印度。透过这三篇专题论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印度史学相较于正统印度史学所实现的“范式转换”。这种类似于“科学革命”的范式转换清晰地表明了新印度史学所代表的印度史学转向的实质和意义:它不只是构建了一种新的印度史学,还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印度观。鉴于这三篇文章的重要性,我将其作为附录列于书末,以供读者参考。这么做并非为了“凑字数”,而是因为印度史学转向构成了本书论题的学术语境,本书的研究就是在印度史学转向的语境下进行的。
换言之,本书对早期现代印度农业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探索是在新印度史学及其所蕴含的印度史学转向的史学史背景下进行的,而对这一时期印度传统农业社会和莫卧儿时帝国国家的再诠释也一直是新印度史学研究的重心和焦点。这不可避免地将本书的研究置于“智识史”(intellectual history)的考察路径下。不过,与业已发表在《世界历史》上的三篇专题论文不同,本书的主旨并不在于对作为一种新印度史范式的新印度史学做进一步的学理解析,甚至也不在于要对当代国际史学界的这种印度史学转向的“历史背景”做智识史的解读,而是致力于在批判性回顾和反思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有关诠释的基础上就早期现代印度的农业社会和国家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概念框架(部落社会)和研究路径(历史空间)。因而,本书的研究本质上是一项原创性学术研究。这项原创性学术研究或许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国际学术界的正统印度史学和新印度史学之外建立了印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但无可置疑的是,虽然本书的研究只是我们朝着建立中国学派的印度史研究和印度史学迈出的最初一步,但这也一定是我们朝向这个伟大目标迈出的关键一步。有鉴于此,本书取名为:《理解和超越印度史学转向:走向历史空间理论》。
[1] [美]约翰·F.理查兹:《新编剑桥印度史:莫卧儿帝国》,王立新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