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责任政治的内涵阐释
无论是谁,只要他希望对各种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他就必须心甘情愿地踏上一条充满艰辛的哲学旅途,这是因为只有从意识的最原始、最一般的特征出发,才能把社会世界的意义结构推导出来。
——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瓦,但它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让人困惑的东西。正如奥古斯丁(Saint A.Augustinus)对待时间所言: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1]概念是复杂的,任何一种术语都可能被区分为学术与日常生活的应用;概念是令人困惑的,任何一种概念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与信服,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时代与历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概念也是明晰的,因为每一个概念都是被用来解释世界、说明世界的意义。故而,我们研究概念、解释概念,最终依归于说明世界,将世界的意义呈现出来。
边沁认为:对一个词下定义,或者说得通俗点,去解释一个词,就是去分解,或者说设法把该词的概念分解为几个简单的概念。[2]所以,在理解与界定责任政治之前,我们将重新辨析责任的概念。理解概念,就需要从概念本身入手,从语义的角度厘清一个概念所指代的究竟是什么。汉语中的“责任”是一个拥有多重内涵、运用范围很广的词。我们也知道,不同于汉语,英语中许多单词有责任的含义,例如responsibility、accountability、obligation,等等。这些词所指代的含义有何不同?具体的使用是否存在差别?所以,我们在理解汉语中责任基本内涵的同时,也需剖析英语世界中的责任概念,如此有利于深化我们对责任内涵不同侧面的认识。词意分析之后,我们结合不同学科中的责任内涵,尝试性地完成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责任概念框架,抽象出责任指代的具体关系。
随后,我们将触及本书的核心概念——责任政治。一般而言,我们往往诉诸直觉去理解大量政治概念,正如学界对责任政治的论述与使用。然而,政治思维应该是严肃且理智的,我们承认政治世界的诡谲多变,就要做好被政治思维永久困惑的准备。好比我们最熟悉的概念“民主政治”,每一个政治学人甚至普通人都能对此聊上几句,但这四个字却困扰思想家千年,对它的讨论不啻百家争鸣,至今仍在继续。所以,我们不必穷尽心血寻求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因为形而上学本身包含着许多容易犯错误和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能够做的,依然是将思维的对象放到现实,在现实世界中找寻它的意义。“只有和我们自己有关的,和现实有关的,把事物联系起来的思想才是活生生的思想,才是重要的思想。”[3]我们将小心翼翼地对责任政治进行界定,并提供一个关于责任政治的完整解释。必须承认,界定某个从未得到过明确解释的概念是极富挑战的尝试。无论能否得到认同,这一概念若能为后继研究提供借鉴,就说明我们的尝试是值得的。责任政治到底指代什么?到底为了说明什么?责任政治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这都是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故而,我们将以整体视角,在界定责任政治的同时理解责任政治的逻辑基础,区分责任政治的若干层次。纵然我们不能以形而上学的方式探寻事物的终极本质,但至少能够详尽地说明这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