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穷的只剩铁甲洪流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初到明末,被百吨王吓醒

崇祯十七年,江南梅雨来得格外早。洪海平在雕花拔步床上猛地惊醒,额角冷汗混着檐角滴落的雨水声,将绣着百子千孙纹的帐幔洇出深色斑点。窗外传来更夫梆子声,三更三点——这是他穿越到明朝的第三日。

仿佛被一台百吨王碾过,眼前的幻影是那么真实。

“少爷又做噩梦了?“贴身小厮福生端着铜盆进来,发辫上还沾着稻草碎屑,“老爷说了,等天晴就带您去收青浦县的田租。“

洪海平盯着铜盆里晃动的倒影,前世被百吨王碾成铁饼,和保安亭变成不分你我状态的记忆还在攻击他!

身为一个保安,经常看小说的他他对崇祯十七年这段历史烂熟于心,毕竟太多小说是以这个时间段开始写的,虽然不一定准确,但大致历史应该不会错——三个月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半年后清军入关,江南大地将陷入血雨腥风。而此刻,他却成了江南一个大地主家的大儿子,一个连田租账本都看不懂的纨绔。

铜盆里晃动的倒影逐渐模糊,大明朝没剩几年了,那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从小说上看总觉隔着一层时空的雾霭;可如今,冰凉的雨水顺着窗棂滴落,在青砖上溅起水花,每一丝寒意都在提醒他,这是真实到残酷的甲申之变。他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如燎原之火,即将席卷京城;而关外的清军,正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挥师入关。江南看似歌舞升平,实则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少爷,少爷“

小厮福生,的话把洪海平拉回现实。

“把灯挑亮些。”

洪海平接过铜盆,往脸上泼了一把冷水,刺骨的寒意瞬间驱散了些许混沌。他看着镜中这张略显稚嫩的面庞,脑海里迅速梳理起洪家的情况。洪家在江南算是有名的大地主,名下良田众多,光是青浦县就有千亩良田,而粮食便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这些产业,如今既是他的底气,

“福生,你去把账房先生连夜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洪海平披上外衣,在房内来回踱步。作为资深历史小说爱好者,他熟知崇祯十七年这多事之秋,唯有未雨绸缪,才能在乱世中谋得生机。

得好好盘一盘家底了!

乱世谋局

福生应了一声,脚步匆匆消失在雕花木门后。

不多时,账房先生抱着沉重的账本气喘吁吁赶来,老花镜在鼻梁上摇摇欲坠:“少爷,这么晚找老朽,究竟所为何事?”洪海平指了指雕花圆桌,示意先生坐下,随后亲自为其斟茶:“先生,明日我父亲便要带我去收租,我却还不知道咱家有良田几何,到时候父亲问起来怕不是要挨一顿棍棒,所以我想让您把洪家的家底,彻彻底底地梳理一遍,事无巨细,我都要知道。”

账房先生推了推眼镜,翻开泛黄的账本:“少爷,先说田产。除青浦县那千亩良田,咱们在嘉兴、湖州还有两千亩水田,所种稻米皆为贡品,收益颇丰。”

“再者是商铺。”账房先生蘸了蘸墨,继续道,“松江府的布庄,每月能织出千匹绸缎,远销南北;苏州的药铺,秘制的金疮药、行军散,向来供不应求。”洪海平摩挲着下巴,布庄不仅能带来丰厚利润,还能储备大量布匹,用于制作军衣;药铺则更关键,战时伤病员众多,药品堪称救命稻草。

“另外,洪家在杭州湾还有三座码头。”账房先生压低声音,“往来商船停靠,收取的佣金十分可观。如今,码头仓库里还囤着千石粮食、百桶火油。”

洪海平深吸一口气,好,好啊!

这么厚的家底,还是明末这乱世之时,穿越过来合该他和这明末的群雄来一场乱世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