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破格提拔
2020年8月的邓州市,阳光炽热得仿佛要将大地烤焦,街头巷尾弥漫着沉闷的气息。然而,在邓州市人民医院的会议室内,气氛却如暴风雨来临前般压抑而紧张。医院的高层领导们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表情,有期待,有疑虑,更多的则是对即将宣布的一项决定的好奇。
院长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会议室里的沉默:“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要宣布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们医院涌现出了许多表现卓越的同志,其中,郭康同志凭借他在防疫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尤其是创新运用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新技术,为保障防疫工作的高效运行立下了汗马功劳。经上级研究决定,特批破格提拔郭康同志为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一些人点头表示认可,他们深知郭康在抗疫期间的付出和努力,他的能力和成绩有目共睹;但也有一些人,脸色微微一变,眼神中流露出不满和嫉妒。其中,孙明的反应最为明显,他的嘴角微微抽搐,眼中闪过一丝怨愤。
会议结束后,孙明阴沉着脸,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嘴里嘟囔着:“哼,就他郭康?还不是靠一些手段才得到这个位置的,有什么了不起!”他越想越气,拿起桌上的水杯,狠狠地摔在地上。
此时,郭康正站在医院的走廊里,望着窗外的城市,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个提拔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时,好友张峰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郭康,恭喜你啊!这是你应得的。不过,接下来的路可不好走,你得小心点。”
郭康转过头,看着张峰,微微苦笑:“我明白,树大招风嘛。但我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就一定要为医院、为大家做点实事。”
张峰担忧地说:“你是不知道,刚才会议结束后,我听到孙明在那说你的坏话,说你是靠不正当手段获得提拔的。这种人,真让人不齿。”
郭康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随他去吧,我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我问心无愧,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然而,孙明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开始在医院里四处散布谣言,拉拢一些同样心怀不满的同事,试图在医院内部制造舆论,诋毁郭康的声誉。
“你们知道吗?郭康这次提拔肯定有问题。他一个小小的医生,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当上副院长?指不定给上面送了多少礼呢!”孙明在一群医生中间添油加醋地说着。
其中一个年轻医生有些疑惑地问:“孙医生,话可不能这么说吧。郭康在防疫工作中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他确实做了很多实事啊。”
孙明不屑地哼了一声:“哼,那都是表面功夫。他就是会投机取巧,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
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郭康的耳朵里。王丽气呼呼地找到郭康,说道:“郭大哥,孙明太过分了!到处说你的坏话,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
郭康却显得很冷静,他微笑着安慰王丽:“别生气,王丽。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让大家看到我们的成绩,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尽管郭康表面上很镇定,但这些谣言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医院里,他能感觉到一些同事看他的眼神变得异样,原本一些主动和他交流工作的人,现在也变得有些疏远。
一天,郭康正在办公室里研究医院的改革方案,突然,门被敲响了。他抬起头,说道:“请进。”
进来的是医院的一位资深专家李教授。李教授关上门,走到郭康的办公桌前,坐了下来。他看着郭康,认真地说:“郭康啊,我知道最近医院里有些不好的传言。你不要太放在心上,你的能力和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我相信你是凭真本事得到这个职位的。”郭康感激地看着李教授:“谢谢您,李教授。有您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
李教授微微颔首,语重心长地说道:“郭康,如今你身处高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医院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也势在必行,但过程中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就像孙明这类人。不过,你别被这些困难吓倒,只要你坚持为医院和患者着想,就一定能克服这些阻碍。”
郭康坚定地点点头:“李教授,您放心。我既然接下了这个职位,就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我打算先从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入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让患者能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李教授赞许地笑了笑:“这想法不错。但推行改革可不容易,你要注意策略。先做个详细的规划,找几个可靠的同事一起商量,逐步推进,别操之过急。”
两人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李教授丰富的经验让郭康受益匪浅。送走李教授后,郭康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开始着手准备医疗服务流程优化的规划方案。
然而,孙明的小动作还在继续。他不仅在医院内部散布谣言,还试图联合一些中层干部,在工作上给郭康使绊子。在一次医院的重要会议上,郭康提出了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初步设想,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我认为我们可以引入一套新的挂号和分诊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这样能大大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郭康详细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孙明却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郭副院长,想法倒是挺新颖,可这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咱们医院一直都是按老办法来的,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再说了,谁知道这新系统靠不靠谱,别到时候把医院弄得一团糟。”
其他一些被孙明拉拢的人也纷纷附和:“是啊,郭副院长,这事儿还得慎重考虑啊。”“新系统肯定要花不少钱,万一效果不好,这责任谁来担?”
面对这些质疑和反对,郭康没有慌乱。他冷静地回应道:“各位同事,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改变就固步自封。这套新系统在其他医院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在实施之前,我们会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确保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问题。至于费用,我也会积极争取合理的预算,不会给医院造成额外的负担。”
尽管郭康解释得很详细,但孙明等人依旧不依不饶,会议陷入了僵局。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院长开口了:“郭康的想法我觉得有一定的可行性。我们医院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但也要从医院的整体利益出发,不要无端质疑。这样吧,郭康你再完善一下方案,找个时间我们再详细讨论。”
院长的话让孙明等人暂时闭上了嘴。会议结束后,郭康知道,要推进改革,必须先打破孙明等人的阻碍。他决定主动找孙明谈一谈。
郭康来到孙明的办公室,孙明看到他,脸上露出一丝不屑:“郭副院长,找我有什么事?”
郭康没有理会他的态度,真诚地说道:“孙明,我知道你对我的提拔有些意见,可能觉得我太年轻,经验不足。但我希望你能放下偏见,我们都是为了医院的发展。你在医院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我希望你能支持我的工作,一起为医院的改革出谋划策。”
孙明冷哼一声:“你别在这假惺惺了,我看你就是想借机往上爬,根本不是为了医院。”
郭康耐心地说:“孙明,我在医院工作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对医院的感情不比任何人少。这次的改革方案,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能实实在在地给患者带来好处,也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我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我们一起把医院建设得更好。”
孙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哼,你别以为说几句好话就能让我改变主意。不过,你要是真有本事把这改革搞好,我也没话说。但要是搞砸了,你可别想有好日子过。”
虽然孙明的态度依旧强硬,但郭康并没有气馁。他知道,想要改变孙明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才能让他心服口服。
离开孙明的办公室后,郭康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方案的完善工作中。他带领着几个支持他的同事,日夜查阅资料,参考国内外先进医院的经验,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期间,他还多次前往各个科室,与一线医护人员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力求让方案更具可行性和针对性。
“张医生,你在日常接诊中,觉得患者等待时间最长的环节是哪个?”郭康向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请教。
张医生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说道:“郭副院长,我觉得挂号和候诊这两个环节最让患者头疼。尤其是高峰期,挂号窗口排起长队,患者等得不耐烦,候诊的时候又不清楚自己还要等多久,心情很容易烦躁。”
郭康认真地记录下来,又询问了其他一些细节问题。经过深入调研,他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增加了线上挂号、分时段就诊以及候诊信息实时推送等功能,力求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和焦虑情绪。
与此同时,孙明并没有停止他的小动作。他四处拉拢人脉,试图在医院高层中形成一股反对郭康改革的势力。他找到几位和他关系不错的科室主任,在医院的小会议室里秘密商议。
“郭康那小子太自以为是了,刚来就想搞什么改革,这不是瞎折腾嘛!咱们可不能让他得逞。”孙明一脸不满地说道。
其中一位主任有些担忧地说:“孙明,话是这么说,但院长似乎对他的方案还挺感兴趣的。咱们要是反对得太明显,会不会……”
孙明不屑地摆摆手:“怕什么!他那方案就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切实际。咱们只要把问题夸大,让上面觉得风险太大,他们自然就会放弃。”
在孙明的鼓动下,这些人决定在下次会议上再次对郭康的方案发起攻击。
很快,第二次讨论改革方案的会议召开了。郭康带着完善后的方案,信心满满地向大家汇报。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研和修改,我们的医疗服务流程优化方案更加完善了。通过线上挂号和分时段就诊,能够有效分散患者流量,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同时,我们还会在候诊区设置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患者的就诊顺序和预计等待时间,让患者心里有底。”郭康一边说着,一边展示着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孙明却再次发难:“郭副院长,你说的这些听起来确实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了。就说线上挂号吧,很多老年人根本不会用智能手机,他们怎么办?还有,这系统一旦出故障,整个医院的秩序不就乱套了?”
其他几个被孙明拉拢的人也跟着附和:“是啊,这风险太大了,不能轻易尝试。”“投入这么多资金和人力,万一效果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些质疑,郭康早有准备。他从容地回应道:“孙明同志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我们也考虑到了。对于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我们会在医院设置专门的引导人员,帮助他们完成挂号操作。同时,我们会建立备用系统,一旦主系统出现故障,备用系统能够立即启动,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郭康的回答有理有据,让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开始动摇。这时,一直认真倾听的院长开口了:“我觉得郭康的方案考虑得很周全。任何改革都有一定的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停滞不前。我看可以先在部分科室进行试点,如果效果好,再全面推广。大家觉得怎么样?”
院长的表态让孙明等人有些意外,但他们也不好再强行反对。最终,会议决定在两个科室进行改革试点。
试点工作开始后,郭康几乎每天都泡在试点科室,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患者的反馈。他和同事们一起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系统和流程。
“您好,请问您使用线上挂号感觉方便吗?”郭康在试点科室的候诊区询问一位患者。
患者笑着回答:“方便多了!以前来医院挂号要排好久的队,现在在家就能挂号,还能知道大概什么时候来就诊,不用在这儿干等着,真是太好了!”
听到患者的肯定,郭康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但他也知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系统运行越来越稳定,患者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就诊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看到这些成果,原本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孙明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明目张胆地反对。
在一次医院的内部会议上,郭康再次提到了改革的成果,并对未来的推广计划进行了阐述。这次,没有人再提出反对意见,大家纷纷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