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井本日记》等原日本陆军中央将校记录细菌战的工作日志
《日本军的细菌战》之中文翻译
日本军的细菌战
——陆军集结力量作战的真相
吉见义明(中央大学教授)伊香俊哉(立教大学讲师)著
罗玲 译/聂莉莉 译审校正
编译者按:本文作者吉见义明和伊香俊哉,于1993年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发现了1940年5月至1945年7月间,日本陆军中央将校井本雄男等记载了当时陆军中央支持和策划731部队在中国多地实施细菌战的“业务日志”:《井本日记》《金原摘录》《大塚备忘录》《真田日记》。这批日志以《井本日记》记载内容最为丰富和详细,它们无可疑义地证实了1949年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举行“伯力审判”时揭露的日本细菌战罪恶行径的确实性,成为今天日本侵华细菌战史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史料之一。当时由于不允许复制,吉见义明和伊香俊哉摘抄了相关内容,然后写成论文《日本軍の細菌戦》,发表于“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主办的刊物《季刊·战争责任研究》1993年第2集(冬季号)上,这成为学术界了解和引用这些史料最早和最权威的来源。但本文迄未被中文译介,此为首次。本文译者罗玲,原湖南文理学院外语系日语教师。为求本文翻译准确,我们延请了东京女子大学聂莉莉教授对译文进行译审校正,聂教授在审校过程中听取了原作者吉见义明和伊香俊哉之意见,他们均对本译文做了某些注释,将在文中一一标明。本文日文原文影印于后,以便读者查阅。
序
为了调查“随军慰安妇”问题,从今年(1993)6月开始,日本的战争责任资料中心对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的资料进行了调查整理。在此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详细记载日军发动细菌战实际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即陆军中央干部写的业务日志。迄今为止发现的资料有:(1)自1940年9月至1942年12月任参谋本部作战科员的井本雄男中佐的业务日志(包括支那派遣军参谋时代共23册);(2)自1937年8月起任陆军省医务局医事科员、自1941年11月起任医事科长的金原节三军医大佐的《陆军省业务日志摘录》(共35册,秦郁彦氏在《追寻昭和史之谜》上卷,1993年,文艺春秋出版,引用了此日志的一部分);(3)金原大佐的继任、1943年9月上任医事科长的大塚文郎大佐撰写的《备忘录》(共13册);(4)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真田穰一郎少将的业务日志(包括作战科长时代等在内共40册)(以下将这四部业务日志简称为《井本日记》《金原摘录》《大塚备忘录》《真田日记》)。
迄今为止,关于日本军方计划实施细菌战以及相关的人体实验等的相关文件记录,只发现了极小一部分。此前对于日军的细菌战,主要靠美军的审问记录、调查资料,苏联哈巴罗夫斯克战犯审判资料以及中国方面的记录和研究者的访谈等,来了解事实的真相。此次发现的是陆军中央军官的记录,是第一手资料,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是日本政府所保存的资料,使之成为绝对不可否认的证据。
本文以这些业务日志中所记载的“保号”相关的叙述内容为中心,解析日军细菌战的真实情况。所谓“保号”,是指细菌战攻击作战的匿名代号,在日志中以“ホ号”“”“ほ号”“保号”等形式出现[1]。另外,本文还将涉及用毒气进行人体试验的相关内容(本文在引用日志时,适当地添加了标点符号,改变了一些段落的区分。此外,由于引用者能力有限,还存在一些不能辨识的部分,用方框□标示了。[]表示引用者所做的注解)。
一 一九四〇年的细菌战
1.细菌战准备阶段
首先,从井本中佐的日记入手,探讨1940年日军在浙江省实施的细菌战的准备阶段动向。这个时期,井本是支那派遣军的参谋(以下将井本所著《作战日志记述的支那事变》,芙蓉书房1978年版简称为《井本书》)。
在1940年5月31日的《井本日记》中“ホ”号标记的左侧,列举了参谋本部、陆军省、支那派遣军以及关东军的高层领导成员。
参谋本部的成员有:参谋次长泽田茂、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富永恭次、作战科长冈田重一作、作战科作战班长高月保、作战科员荒尾兴功、航空班长谷川一男、作战科员松前未曾雄、编成动员科长那须义雄、编成动员科编成班长美山要藏。陆军省成员有:陆军次官阿南惟几、军务局长武藤章、军务局军事科长岩畔豪雄、军事科高级科员西浦进、军事科编成班长松谷诚、军事科预算班长松下勇三等。支那派遣军的成员有: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总参谋副长本多政材、高级参谋公平匡武、作战主任参谋井本雄男。最后,关东军成员有: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参谋长饭村穰、参谋副长秦彦三郎、高级参谋有末次、作战主任参谋中山源夫等(《井本日记》第七卷)。
从《井本书》(第432页)的记述来判断,并不能断言5月31日上述成员举行了会议。但是,日记的记述表明,为了“ホ”号作战即细菌战的实施,井本有必要与参谋本部、陆军省高层等进行联络。理所当然地,参谋本部的作战科和编成动员科、陆军省的军务局军事科,对于实施作战是非常重要的。
此后,6月5日井本与增田(应是指增田知贞中佐)、作战科员荒尾兴功等人进行了“‘保’之商议”,将细菌战的实施时间暂时定为“七月”,将攻击目标定为“浙赣沿线城市”。“实施部队的指挥”直属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由石井大佐负责”,并将具体的进攻方法定为从“高度为四千以上”的地方,“雨下[2],跳蚤”。“跳蚤”应是指“鼠疫跳蚤”。将作战时使用的飞行场定为“句阳[应为句容]”。
6月28日,井本“为了与中央联络‘ホ’等事宜,紧急决定返京”,从南京出发返回东京。7月2日,井本“在军医学校,与石井大佐就以下决定事项进行了确认及进一步的协商”。7月10日,与参谋本部作战科员荒尾兴功就“保号事宜”进行了联络(《井本日记》第七卷,《井本书》,第463页)。
在7月21日,“上午在石井部队协商‘ホ’之事宜”之后,接到了“收到东京来电,说为了传达命令,作战航空参谋马上来京”的通知,“下决心彻底地侦察杭州”。7月22日,井本“上午飞往杭州侦察该要件”,“决定使用旧中央航空学校”,并决定让“加茂部队人员”“滞留”(《井本日记》第七卷)。在《井本书》(第466页)虽然写着井本去东京是为了听取将南支那方面军从支那派遣军的战斗序列中剔除的命令,但是,杭州的旧中央航空学校与驻杭州的加茂部队(石井部队的别名)的关联是很明显的,在东京接受的命令,很有可能就是用飞机实施细菌战的命令。
也就是说,可能是在7月中旬支那派遣军策划了秋天实施细菌战,并于7月25日接受了相关命令。
7月25日关东军下达了一项很重要的命令,即《关东军作战命令丙第六五九号》。这是输送奈良部队(可以认为是细菌战的实施部队)的人员、武器、器材的相关命令[该命令影印件为《因准备并使用细菌战武器而被起诉的原日本人事件的相关公审判决文件》(以下简称为《公判文件》,1950年,外国语图书出版社,莫斯科)所收]。
从事器材搬运的陆军军属[3]石桥直方在日志中写道,根据该命令,装载了“700枚空投炸弹和20辆汽车”的列车8月4日到达了南京对岸的浦口,器材用船运入南京之后,8月6日就被运到目的地杭州市笕桥国民党军中央航空学校旧址。该航空学校在中日战争开始后由于遭到日军轰炸而毁坏(高杉晋吾《追寻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的医师》,1982年,德间书店,第20—21页)。
根据以上事实,井本在7月21日和22日的行动,无疑是为细菌战而进行的准备活动。由此,得以证实杭州市笕桥及原中央航空学校等地是1940年细菌战的据点之一。
在8月16日的井本日记中关于“在杭州联络”有如下记述:
1、命令的传达
6、经费从哪里出(或哈尔滨或南京,由总司令部讨论)
12、目标的空中照片
13、索要消毒药
15、兵要地志(至攻击目标的地况)
17、〇弹15H(以上《井本日记》第八卷)
可以推测,“1、命令”是指对驻扎杭州的加茂部队(石井部队)下达的关于细菌战的具体命令。“17、15H”应该是指15发吧。
归纳上述要点,5月参谋本部和陆军省上层首先讨论开始细菌战,6月以后支那派遣军参谋井本推进了中央和石井部队之间的联络,7月大致决定了最终的作战方案,7月下旬开始运送为进行细菌战准备的器材,并同时对杭州的加茂部队(石井部队)下达了陆军中央的作战命令。
2.细菌战开始
1940年8月末,开始进入细菌战的实施阶段。
8月28日,井本与参谋本部的第一部长富永、作战科作战班员荒尾、编成动员科编成班长美山、作战科员松前会面,并就“ホ”号进行了联络(《井本日记》第八卷)。
8月30日,井本与中支那防疫给水部的增田知贞中佐就“奈良部队经费”“奈良部队编成表呈出件”进行了联络(《井本日记》第八卷),这是为了9月奈良部队的出动而进行的。
9月10日,井本与奈良部队之间就进攻目标与细菌的输送进行了联络。目标定为宁波(鄞县)和衢县,金华为候补。第一次的细菌输送由“C”(霍乱菌)变更为“T”(伤寒菌)。
10/9[9月10日]
一、与奈良部队太田中佐、增田大尉联络
1、9月10日搜索目标,宁波和衢县作为目标是否适当(金华如何?)
航空照片(城市)
2、9月10日第一次弹药运送推迟,预计数日以内到达,第一次C改为T
(以上《井本日记》第八卷)
计划因为某些原因延迟了,但是,正如以下所引用的,9月18日显示了进攻目标的细菌使用量,并规定了使用“稀释后的弹药”与“浓度较大的弹药”的两种播撒方法。进攻目标又新增了玉山、温州、台州等地。另外,细菌的生产量“C”(霍乱菌)为1天10公斤,“T”(伤寒菌)估计比这要多。
18/9[9月18日]星期三
一、[省略]
二、与奈良部队的联络
1、作战延迟的理由
2、弹药除航空运送外,还采用陆地运送并行的方式
3、福岛雇员战死情况
4、生产量一天40公斤(C)(T)产量更高
5、目标可设为宁波(附近村庄 1平方公里1.5)
金华、玉山1公里×2K(附近村庄 1平方公里0.7—0.8)
据山本参谋[应为关东军参谋山本源一]
1、有将稀释弹药大范围投掷、或将大浓度弹药较少次数投掷的两种做法,将后者的目标选定为温州(台州、温州、丽水?)
2、为决定使用雨下法[4],而使用降落伞一事
3、借用航空照相机一台
4、使用笕桥机场的相关事宜
应避免其他部队使用,其他的联络事宜
5、交付地图
6、谋略相关事项
关于此法
(以上《井本日记》第九卷)
10月7日,井本记录了奈良部队实施细菌战的报告。
一、听取奈良部队的情况(山本参谋、福森少佐、太田中佐、金子大尉、增田大尉)
1、运输 目前为止6次(其中船运两次)
空运当日到达,船运大约需要6天,将来可用飞机。
2、目前为止攻击次数为6次(依表做了说明)。跳蚤1克约1700□
3、期待效果的评定
密探
4、气象测定于杭州将之移至现场,不可使用降落伞(仅针对宁波,或为对宁波使用跳蚤)
5、温州作为雨下的目标,台州等不适合,但是进攻温州时,根据气象诸条件[5]如果不使用伞会很困难
6、(据山本参谋)
目标与攻击法之间的关系
(决定)
重复攻击法有利
7、关于人事
8、兵要地志
9、“ホ”作战前景(对持续下去的估计)
(以上《井本日记》第九卷)
这一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目前为止攻击次数为6次”。虽然没有明确记录日期和目标,亦可知从1940年9月18日到10月7日之间,日军在浙江省进行了6次细菌战。不过,日军此时还未能确认细菌战的效果。
井本在得到奈良部队提交的报告的翌日,即10月8日,与增田知贞中佐、井本的后任支那派遣军参谋吉桥戒三就以后的方针进行了商谈,“实验终结的时间不能明确。有必要考虑12月以后怎么办(姑且12月先撤明年再派)”。另外,关于实施中的细菌战,“我想C不会发生,P也许会成功”,可见霍乱菌(C)没有效果,而在期待着鼠疫菌(P)的效果。这个时期,石井部队的内部管理出了很大的问题。并且以日军南进为前提,在台湾设置细菌研究设施的方针逐渐浮出水面。
5、加茂部队的内部管理
(1)任命能够管制〇〇的人为指导官,或可以没有指导官
(2)可频繁地进行人事交流
(3)为推进〇〇战,有必要充分考虑
6、为了在南方实施,应设置适应热带气候场所的恒久性的设施,可在台湾设置。
[中略]
10、加茂部队内部管理不好
(以上《井本日记》第九卷)
(1)中的〇〇应该是指“石井”。(3)中的“〇〇战”应该指“细菌战”。
井本于10月8日调至原来工作过的参谋本部第二科(作战科)任职,所以离开南京,翌日(9日)回到了东京。
3.细菌战的终结
井本回到参谋本部之后,立即中止细菌战的方针以大陆指令690号的方式决定下来[6]。10月12日荒尾中佐在通知中写道,“在大陆指令690号的附页上盖章”(《井本日记》第九卷)。这个方针于11月20日左右被传达到下面。11月25日的日记中记载,“医校的北条中佐关于ホ的报告”,“根据大陆指令690号,发出了于本月末中止试验的指示”。(《井本日记》第九卷)
30日晚上,支那派遣军参谋吉桥戒三提出的关于“ホ”号的报告如下。
1、11月20日左右停止的方针(总司令官)
2、对于此方针土井大佐[或为土居明夫作战科长]提出到至12月为止如何的建议
3、鉴于以上,向□□提示680号
突如其来,石井大佐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攻击(派遣军也有就此打住的考虑)
此时石井大佐来宁,如上所示突然提出撤退,石井大佐答曰对11月末终止作战没有异议(□击部队□□北条中佐在场)
对22日的工作抱有希望
如果实施的成果明了,可在杭州、上海之间持同一方案(建议在我军讨伐的地点,并拍摄空中照片)
该案遭反驳,诚服接受,又提出绍兴、诸暨等地
土井大佐书简表示下次进攻金华,协议达成。以上(21日)
22日空中观察
(以上《井本日记》第十卷)
11月20日左右,石井四郎大佐同意了于11月末终止作战,但同时又提出了在杭州和上海之间作战的方案。在吉桥参谋的反对下,石井虽然放弃了该方案,但又提出了攻击绍兴、诸暨等地,其结果是达成了攻击金华的协议。
以下就《井本日记》中描写的关于1940年在浙江省实施细菌战的动向,与以往的证言和研究等进行简略的对比分析。
4.使用的细菌种类
战败后,曾在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作为雇员参加过大批量生产细菌的田村义雄,作为战犯在中国被审判,根据其1954年9月8日的供述书,田村从1940年7月上旬至11月上旬期间在该生产部门参与了霍乱菌、副伤寒菌、伤寒菌的生产。而且,1940年9月初将“大约10公斤的伤寒菌”装载在飞往南京的飞机上。这期间“用大量生产的细菌而制造的伤寒菌、副伤寒菌、霍乱菌、鼠疫菌、炭疽菌共计270公斤,被用飞机运送到南京以及华中地区,被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本部派遣到华中地区的柄泽十三夫率领的远征军使用了这批细菌实施了作战”(中国中央档案馆等编·江田泉编译《细菌作战证言》,1992年,同文馆,第87—89页。该书是关于《细菌战与毒气战》中细菌战部分的翻译)。
另一方面,柄泽十三夫在哈巴罗夫斯克军事审判庭上供述,为了实施细菌战,1940年下半年他曾被命令制造了70公斤肠伤寒菌、50公斤霍乱菌(《公判文件》第324页)。
由田村和柄泽的供述可知,1940年9月霍乱和伤寒被作为主要的攻击用细菌而被大量预备。《井本日记》中的“C”是指霍乱菌、“T”是指伤寒菌这一事实是确凿的。《井本日记》9月10日“第一次弹药运输”“第一次将C改为T”的记述,与田村的证言几乎是一致的。9月18日“生产量为每日10公斤(C),(T)超过其产量”的记述,与柄泽关于肠伤寒菌多于霍乱菌的证词一致。
笔者推测,利用日军飞机进行的以霍乱菌和伤寒菌为中心的细菌战于9月就实施了。其目标如9月18日《井本日记》中所示,是宁波、金华、玉山、温州、台州等地的其中一处。但是,这场细菌战并未取得石井等人预期的效果。10月以后利用鼠疫菌的进攻则见到了效果。10月7日所记“蚤”,是指感染了鼠疫菌的跳蚤,可见于此期使用了。由10月8日所记“C不会出现,P或许会成功”,可推测在此阶段观测到了一定的效果。1941年4月15日井本日记中写道:“为了宁波的P研究”,采取了“从关东军抽5名人员,增员给中支防疫给水部”等措施(《井本日记》第十一卷)。这表明当时曾打算调查1940年秋天的鼠疫进攻的受害状况。
中国中央档案馆编纂的《细菌战与毒气战》(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中收录的中方受害资料显示,9月以后最初的鼠疫菌攻击是10月4日在衢县进行的。该资料集收录了这一时期关于日本细菌战的中国方面的许多详细报告。如果9月以后至10月4日的这段时间里,有目击称日军散布鼠疫菌跳蚤、鼠疫菌,或者有鼠疫流行的地区存在,则该资料集有相关的材料是很自然的。因此,笔者认为日军9月以后的细菌攻击初次的鼠疫菌散布是10月4日在衢县进行的。
5.攻击地与受害
以下简单地看一下中国方面提供的有关日军攻击的情况和受害情况。
1940年10月4日,日军飞机从衢县上空散布掺入了跳蚤的麦子和谷子。11月12日,鼠疫发生(《证言细菌作战》,第105页)。
10月22日,日军飞机在宁波上空撒了大量的麦子和棉花。10月29日,发现了第一名被怀疑感染了鼠疫的患者(《证言细菌作战》,第96页、第125—126页、第136—137页)。
11月28日,日军飞机在金华播撒了白色的雾状物质。之后,金华附近的东阳、义乌、兰鸡[7]等县鼠疫流行(《证言细菌作战》,第106页,第137页)。
根据中国方面当时的分析,在宁波和衢县播撒的是感染了腺鼠疫菌的跳蚤,在金华播撒的是由肺鼠疫菌培养而成的“淡黄色颗粒”(《证言细菌作战》,第127页)。
关于受害,各地出现了数十乃至数百名因鼠疫死亡的患者。
除此以外,1941年2月在浙江省的慈溪、庆元、龙泉等地也有发生鼠疫的报告(《证言细菌作战》,第94页)。另外,据1950年2月9日《人民日报》记载,从1940年12月至翌年2月,在浙江省的上虞、汤溪、新登、诸暨等地,日军用飞机投了白烟、蜘蛛巢状物以及棉花状的物体,但是没有鼠疫流行的报告(《证言细菌作战》,第137页)。韩晓、辛培林在《日军七三一部队罪恶史》(199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257—258页)中写道,12月10日在上虞,12月19日在汤溪,1941年4月21日在新登,1941年12月19日在诸暨,都有播散鼠疫菌的情况。
将以上中国方面的资料与《井本日记》对照来看,11月30日《井本日记》记载,日本方面11月20日将金华定为了攻击目标,这与中国方面资料中所记载的11月28日金华受到攻击的事实相吻合。只是此前10月4日对衢县、10月22日对宁波的攻击,没有相互一致的具体记载。此外,《日军七三一部队罪恶史》中指出的1940年12月在上虞、汤溪发动的进攻,应该是发生在《井本日记》中细菌攻击终止后的时期。关于中国方面提示的这些问题,今后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二 1941年的日军细菌战
1.细菌战的准备
1941年上半年,对于日军来说,是在分析1940年细菌战结果的基础上在各个方面加以改进的时期。
1月15日,渡边参谋来联系,“关于‘ホ’事,‘希望有媒介’‘补给手段’‘需要适当的容器(操作要简易化)'‘实施时是动用航空部队还是动用特殊部队’‘实施时是重型轰炸还是夜间攻击或是突袭方式’”(《井本日记》第十卷)。
2月5日,对“之‘研究’”,医务局的医事科员中留金藏、金原节三、卫生课长渡边甲一、医事课长镰田调,石井部队的石井大佐、太田澄、山本参谋、福森、碇常重、金子顺一、野崎,中支那防疫给水部的增田知贞、小野寺义男,北支那防疫给水部的西村英二、板仓等,就“作战经过”“将来的利用法”“假想作战方针”“对于外国的非难,应由谁来承担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井本日记》第十一卷)。
2月7日之后,接到北支那防疫给水部(西村部队)有关如下内容的联络:
北支现在的装备
十四年秋 21万日元 为细菌兵器研究而兴建的设施已完成9成
制定洛克菲勒接收计划 与“□□”联络 他认为如果日军表明了利用的意向则转交也是不得已的
セイカ(发音为Qinghua)大学的建筑物都位于恰好的位置 现在由美方交付给中方
与军队达成谅解是利用所需
弹药、用现在的设施可以制作5公斤
在跳蚤的生产方面希望能得到援助
(以上《井本日记》第十一卷)
“洛克菲勒”是指洛克菲勒医院(中文名称协和医院)、“セイカ大学”是指清华大学,西村部队接管了这些位于北京的现有设施,企图扩大研究规模。
3月25日,井本收到来自早川少佐[军医早川清,石井部队队员]“为了确保的实施,需要制作雨下器 14万日元”的有关经费问题的联络(《井本日记》第十一卷)。
也许是为了扩大研究,3月26日井本“去石井部队察看研究情况”,写道,“预算问题,‘过于庞大’”“台湾、平房等的有关计划过于庞大”(《井本日记》第十一卷)。
2.对常德的鼠疫菌攻击
1941年9月,为再次开始细菌战的实施,局面变得紧迫。9月1日收到增田中佐“希望在9月底以前实施”,“决定实施”的联系(《井本日记》第十三卷)。
其后,9月5日的日记写道,“关于的联络”“基本决心实行”。9月12日的日记中,有关于“
的事宜”“大体可行”等的记载。9月15日就成为“
件决定”,16日发布了“
的大陆指”(《井本日记》第十三卷)。
由以上的日记可知,1941年9月初,石井部队与支那派遣军将细菌战的实施计划报告给了参谋本部,9月16日正式发布了关于细菌战的大本营陆军部指令。根据该大陆指令,实施的是对湖南省常德市的细菌战。对常德的攻击,11月25日的日记有着如下的明确记载。
一、长尾[长尾正夫,支那派遣军]参谋所报告的号事宜
接到11月4日目的地方向的天气情况良好的报告 一架97轻型机出发[其后四个字被擦掉了]
5点30分起飞 6点50分到达
雾浓 放低高度进行搜索 因海拔800附近有云层 在1000米以下实施(增田少佐操纵 一侧箱子打开不够充分 将其投在洞庭湖上)
谷子36公斤 其后岛村参谋进行搜索
11月6日常德附近中毒流行(日军飞机在常德附近散布,与之接触的人引起强烈中毒)
11月20日前后鼠疫流行越发凶猛 各战区收集卫生材料
判定
“如果命中 确实会发病”
(以上《井本日记》第十四卷)
由此可知,11月4日早晨5点30分日军飞机出发,6点50分到达常德,散布了36公斤谷子,鼠疫跳蚤掺入其中。这与中国方面的报告完全一致,“11月4日上午5点左右,一架敌机在大雾笼罩中,绕常德市城区东部上空低空飞行三次,投下了谷物、棉花以及不明颗粒状的物体,大多落在城内关庙街与鸡鹅巷一带”(《证言细菌作战》,第143页)。
但是,关于鼠疫的流行,两者记载有相当大的差异。首先日记中记载,11月6日在常德附近“中毒流行”,而《细菌战与毒气战》中收集的中国方面的资料显示,第一名鼠疫(腺鼠疫)患者是11月12日被确认的,腺鼠疫的潜伏期再短也要3天时间,11月6日是无法确认鼠疫流行的。
根据中国方面的调查,11月12日至1942年1月13日之间发现的鼠疫患者仅有8人,与《井本日记》中记载的11月20日左右“鼠疫流行更见猛烈”有很大出入。不过在此期间,有20个医疗防疫队约200名人员被派往常德,进行预防和治疗。实际上之后至1942年,常德再次暴发鼠疫,近邻的桃源也鼠疫流行。日记于11月就有如此评价,有些夸张了(《证言细菌作战》,第143—150页)。
从中国方面的资料来看,1940年(浙江)的受害情况比较严重,但是,日本方面却对常德细菌战的评价更高。
12月2日,井本记载了宫野大佐提供的信息,“以常德为中心的湖南省,鼠疫极为猖獗”(《井本日记》第十四卷)。
22日井本日记又有如下记载:
二、据增田少佐所述(ホ)
1、部队士气高起来 对谷子信心十足
2、主要兵器 谷子第一
使用飞机 九九式LB 百型侦察机
高空雨下时用航空炸弹
3、实施时期 明年六月以后(八月)(十月)
4、人员准备
可望得到30万只小白鼠,设备大体上没问题
[以下四行被擦掉了]
5、制作20公斤的装置现在马上可以使用
6、北支有2万石油罐
如果有人手和资金能够生产10—20公斤
中支苦于没有老鼠(有种跳蚤)
南支也有种鼠
7、ウヂ弹87000(信□□2000)[8]
ロ弹(19000发)
ハ弹(1350发)
サニ弹(为了3000□□)
□□□□(需要1万3000日元的量)
ウ弹(雨下用)300发
(以上《井本日记》第十四卷)
石井部队“士气高起来”,对“谷子”(感染了鼠疫的跳蚤)的信心大增。对常德作战的结果感到满意的日军,为了具备实行更大规模细菌战的力量,疯狂地进行着阵势的调整。
三 亚洲太平洋战争开始时的细菌战
1.进攻菲律宾作战时的使用计划
1941年12月8日,日本开始了对美国、英国、荷兰的战争。翌年1942年1月,担任对菲律宾作战的第14军占领了马尼拉。这期间,美国、菲律宾避开了与日本的决战,固守巴丹半岛坚持抗战。但是,南方军在即使对巴丹半岛的攻夺推迟也在所不惜的方针下,将第14军的一部分兵力抽出,用于荷兰东印度群岛战役。对巴丹半岛的第一次进攻失败了,2月上旬中止进攻。此后如何击破巴丹半岛的美国、菲律宾军队,成为一个大课题。
参谋本部的井本雄男中佐这期间去马尼拉视察了战况。从回国后的日记可见,他于3月11日与驻守马尼拉的南方军参谋部第一科长石井正美大佐取得了联系,其协议事项中有“事宜”。18日,关于“对‘巴丹半岛’
的事宜”,具体有如下记载:
东京1月300公斤——要使用有必要在东京制作
“ハ”、南京、能力小
需要MC或其他运输机两架,其所必要人员十余名,派50—100名前往“马尼拉”(来自总、东京、关东军),1000公斤左右大约需要10次吧?炸弹应有300枚左右(《井本日记》第十七卷,以下内容亦根据该日记)。
这只能是对据守巴丹半岛的美菲军队制订的细菌战攻击计划。此处记载的攻击计划的概要如下:对美菲军投掷1000公斤细菌(感染了鼠疫的跳蚤?),共投掷10次左右(总量为10吨)。已备ウジ弹300枚。攻击需要中型运输机(MC)或其他的运输机两架,人员10余名,必须给后方的马尼拉配备50—100名人员。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哈尔滨)、中支那防疫给水部(南京)生产细菌的能力较小,因此需要在东京一个月生产300公斤细菌液体。
翌日19日的日记可见,井本中佐听取了军医学校教官增田知贞军医中佐一边参照地图一边所做的说明(参照图1,画箭头的部分是指投掷地点)。其内容大致如下。向主要攻击点投放“每枚30公斤(菌液)”的ウジ弹。需要人员100名,运输机两架,持续攻击一个月。陆军军医学校一日生产30公斤细菌,以台北为中转站(100名人员中10名配置在这里),三天运送一次。指令发布后,人员和器材在两周之内集中送往大连,航海需要约10天。在哈尔滨“有2000枚左右?”的炮弹。老鼠在埼玉、茨城、枥木、千叶饲养。预计埼玉5月饲养5万至7万只,6月10万只,7月15万只,8月20万只。饲养20万只必要的饲料碎米每月需要90吨,打算从西贡、兰贡、曼谷转运过来。另外打算使用200名俘虏,饲养制作血清所需要的马匹。

但是,日记的上述部分被画上了一个大叉(×),并写了“发令取消”的字样。攻击所需要的庞大的细菌生产无法马上实行。在此期间,日军4月上旬攻占了巴丹半岛,5月7日攻下了克雷希多岛要塞。在细菌生产进行之前,美菲军队就已投降了,所以这一指令被取消了。根据4月8日增田中佐的报告,关于老鼠的饲养已经与农林省进行了交涉,并叫来千叶、枥木、茨城三县的有关负责人开了两次会议,计划让各县补充20万只,共计60万只老鼠。每只老鼠每天需要20克饲料,由此估价饲养60万只老鼠一个月需要60吨、一年需要720吨饲料。
2.1942年度的攻击计划
先发制人的细菌战进攻计划之后仍进行了讨论。井本中佐日记中,4月12日有“昭和十七年号指导计划”的记载,攻击目标列了以下六处:
1、进攻目标
(1)昆明[以下有几个字被擦掉了]
(2)丽水、玉山、衢县、桂林、南宁
(沿岸飞行基地)
(3)SAMOA(撤退的时候)
(4)DH、AD、AK
(5)澳洲要塞[以下有几个字被擦掉了]
(6)加尔各答
(以上《井本日记》第十八卷)
由上可知,昆明以及华中、华南的诸城市、萨摩、阿拉斯加的Dutch Harbor、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印度的加尔各答等,作为细菌战的攻击目标都被讨论过。其中被判明实际实施了细菌战攻击的地区是(2)列举的几个城市。以下我们将说明这一点。
3.浙赣作战中的细菌战攻击
1942年4月18日美军B25轰炸机群悄悄从靠近日本近海的美国航空母舰上起飞,初次空袭了东京和名古屋等地。受到震惊的日本军方决定进行以破坏轰炸机着陆的中国机场的作战,即浙赣作战(1942年5—9月末),作战中日军实施了细菌战。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俘虏的证言),情况如下:1942年6月、7月日军以浙江省金华附近为中心,散布霍乱、伤寒、鼠疫、赤痢菌。但是因为中国军队突然撤离,而在细菌散布区域进出的日本军队因为饮用水、做饭用水都使用了细菌散布区域的水源,所以日军多数人员受害(《日军罪业证明书》,粟屋宪太郎的《东京审判之路》,《朝日周刊》1984年10月19日号,第40页)。这次作战,日军误入自身实施细菌战的区域,造成了出现霍乱、赤痢、鼠疫患者一万人以上,死亡人数超过1700名的结果(常石敬一《靶子石井》1984年,大月书店,第141—142页)。8月末,在玉山、金华、浦江附近一带向蓄水池、河流以及井水散布了鼠疫、霍乱、副伤寒菌,霍乱、副伤寒菌进入了蓄水池、河流以及井水中(《公判文件》,第310—311页)。
关于证词所及,使用时间有可能是7月以后,日军的患者人数应该少些,但是,日军实施了细菌战,日军官兵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害,这是没有疑问的。以下,我们来讨论这些问题。
根据井本中佐的日记,5月27日在参谋本部举行了“ホ碰头会”,石井四郎少将、村上隆中佐、增田知贞中佐、小野寺义男中佐、增田美保少佐参加,明确了以下事项。(1)注意保密;(2)具体地计划编成装备;(3)飞机使用“带有新散布器”的九九式双引擎飞机;(4)今年可能使用的细菌是“C、T(生产状况一般)、PA(生产状况良好)、P(提高到1/1000万毫克)”,即可使用霍乱菌、伤寒菌、副伤寒菌、鼠疫菌;(5)鼠疫菌现在的量为平房2公斤,南京1公斤(老鼠不足),其他1公斤,合计4公斤;(6)为了防止友军感染和保密工作,安排两个班(《井本日记》第十八卷)。
与之相关联,石井少将提出建议:(1)增强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制造部门;(2)为实施细菌战,增加中央机关编制(无法增编的话,可在医务局医事科设置专任人员,或让七三一部队长能够酌情处理全军的防疫给水部);(3)国际联盟(无视);(4)要求将军医学校与七三一部队的要员派到中支那派遣军,提议“用气球散布(跳蚤、老鼠)”。另外,增田中佐报告说,军医学校校长桃井直干5月14日向陆军大臣申请“准备作战资材”,现在只有2000只老鼠,要增至一万只,需要建造能够容纳这些老鼠的临时木板房。井本中佐对这些建议标注了“要处理”的字样(《井本日记》第十八卷)。
与以上内容相关特别是细菌的数量要指出的是,七三一部队第四部(生产细菌)部长川岛清供认制造了130公斤副伤寒菌(《公判文件》,第311页)。
5月30日的日记中记载,石井少将、村上中佐、增田中佐、小野寺中佐、增田少佐被召集到参谋本部,“[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田中新一少将]传达大陆指令以及注意事项”。关于实施细菌战的大本营陆军部的指示和注意事项,正式地向指挥细菌战的将校们传达了(《井本日记》第十八卷,以下亦根据此)。
6月29日的日记中,作为“与增田中佐联络”事项的“ふ号”[9],记载着“消灭证据的可能性为70%,建立部队,50公斤以下的话,精确度相当大,人事的问题”。这里言之所及是气球炸弹,从前面石井少将的提议以及与增田中佐的协议事项来看,是指细菌战使用的气球炸弹的可能性很大。
7月6日,碇常重中佐来报告说,“支那准备好了,只要天气状况允许可以随时施行”。但是,实施细菌战的日军内部环境并不乐观。7月15日,从井上中佐的报告来看,支那派遣军内部对实施细菌战产生了对立的意见。后宫淳总参谋长“对于防止士兵受到感染的预防工作特别担心”,担心伤害到军队。畑俊六总司令官提出了可对美军出入的“桂林、衡州[衡阳]进行攻击的意见”。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也“稍稍消极”,主张“瞄准居民的进入,先在无人居住地带施行”,就是说,采用在居民逃走了的地区散布细菌,日军撤退后居民返回时就会感染的散布方法。“饼不足”,即老鼠不足,“实力攻击预定为八月中旬以后,没有具体指示”。听了这个报告,井本中佐只能在日记中写道,“总之,现状是对
缺乏信赖,视为添麻烦,不得不充分考虑将来”。
那么,为什么支那派遣军和第13军认为细菌战是添麻烦呢?如前文所见,日军误入散布细菌的区域,很多士兵都被感染了,虽然不能肯定,至那时为止日军中也许已经出现受害了。根据第13军司令部“浙赣(浙(せ)号)第四期作战经过之概要”(1942年10月15日,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所藏)记录,这次战争中生病人员是负伤人员的四倍以上,而且第三期(6月16日至8月14日)以后人数激增。

7月26日的日记中记载,“与石井少将阁下联系”,实施细菌战的日子在8月20日的“可能性很大”,在8月10日是“二次强化”。石井感叹说,“Px、C、T 等的方法”,即鼠疫跳蚤、霍乱、伤寒的撒播方法,“在无人地区实施〇〇战很难见效”,“桂林、衡州等地有敌人航空部队控制”(《井本日记》第十九卷)。从此可见,为了不给日军带来感染的危险,支那派遣军司令部决定攻击“无人居住地带”和远方的桂林、衡阳等地。
7月份没有散布细菌吗?关于细菌战的实施,7月26日的日记中记载,“赣州、建瓯等从低空实施,[桂林、衡阳攻击]与战斗机轰炸机同时行动”,可见,在赣州、建瓯等地从空中实施了细菌战(《井本日记》第十九卷,以下内容也根据此卷)。
由于8月1日的定期人事调动,石井少将转任第一军军医部长。于是石井与细菌战的关系就成了问题,26日的日记记载,作为“石井少将今后的工作”,“与的关系,不毁掉
,只作为军医部长吗?需要决定”。翌日,参谋本部第一部长对石井少将下达指示,“石井少将实施
的善后工作”。转任第一军军医部长后,石井少将“有一段时间完全不参与”了。
关于细菌战的实施,8月28日的日记中记载,长尾参谋报告了“的实施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1、广信 Px(1)毒化跳蚤[10]
(2)给老鼠注射然后放掉
广丰(1)
玉山(1)
(2)
(3)在米上附着P的干燥菌
目的是建立 老鼠—跳蚤—人 的感染
江山 C a 直接投入井中[11]
b 附着在食物上
b 注射在水果里
常山 同江山
衢县 T、PA跳蚤[12]
丽水 T、PA跳蚤
2、将总弹药集中在南京衢县——
[自动货车]——目的地
3、进攻人员需要约110名,1/3收集弹药,其他人从杭州用,3/8[八月三日]为止开展
4、与地上作战的关系
15师团、22师团与实施地区有关,撤退后开始攻击
(以上《井本日记》第十九卷)
15师团、22师团开始撤退是19日夜晚,这之后施行了上述攻击(衢州撤退是26日)。已经可以明确的是,广信、广丰、玉山用鼠疫菌,江山、常山用霍乱菌,衢州、丽水用伤寒菌、副伤寒菌实施攻击的。播撒鼠疫菌时,根据攻击目标,而实施了不同的攻击方法或实验方法,比如,利用感染的跳蚤、施放老鼠、在大米中添加干燥鼠疫菌等。霍乱菌则采用投入井水、附着在食物上以及注入水果中等的方法。
其后,日军按照既定方针,以确保己方不受伤害的方式实施了细菌战。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开始非难日本的细菌战了[13],原定10月2日用飞机投掷细菌的计划被延迟了。这一天的日记中记载着,关于“ホ”号事件,“根据次长来电,原定用飞机实施的计划暂时延期”,参谋次长下了延期的指示。
10月5日增田大佐报告了浙赣作战“关于地上实施的实情”,即在地上的散布结果。报告中说,“Px(P其他)先成功?衢县也成功将T投入到了井中(在水里溶化)”。由此可知,实施部队散布鼠疫菌、在衢县井水中撒细菌的行动暂且可以说取得了成功。并且增田大佐说,飞机上使用的6公斤细菌“依照‘使用方针处理’”。
四 1939年、1942年使用毒气的人体实验
1.各种化学剂的人体实验
1939年4月21日,陆军化学研究所(东京)的军医中佐近藤(或许是近藤治三郎)在陆军省内举行了“满洲的特种试验报告”(《金原摘录》前编1之①)。这个芥子气、路易氏毒气、碳酰氯、氰酸等致命的气体,以及打喷嚏气体、催泪气体等的实验报告,从内容来看,可以想到这是陆军科学研究所和关东军技术部化学武器班、七三一部队共同合作进行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1)关于“茶1号”(氰酸),“只需4—6分钟便使人人事不省。因为人和天竺鼠相同,所以可携带天竺鼠前往。用95式的话仅5分钟即可。如果事先让其运动的话更加奏效”。如果是用天竺鼠做实验,近藤中佐并不需要特意跑到中国的东北去做,可以认为这是人体实验(活体实验)的结果报告。(2)关于糜烂性毒气(芥子气和路易氏毒气)用漂白粉消毒,“如果30秒之内不处理的话就会没有效果。对皮肤直接消毒会引起发热而灼伤皮肤,用干燥的布擦拭干净也没有用”。可以认为这也是人体实验。(3)毒气的使用方法,“用雨下没有效果,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放射”。(4)作为“对于将来的意见”,“茶1号取得了所期望的成绩”,可见通过实验,加深了使用氰酸的信心。
近藤中佐10月16日在陆军省内“发布化学战基础性研究的成绩”。这也可以当作是1939年一年的实验总结,很明确地显示在进行着人体实验。其内容如下:
(1)黄一号丙撒毒
拂晓撒毒两个小时后无防护情况下进入。3—5小时后丧失战斗行为能力,最后致死。
轻度防护进入。15小时后不能战斗。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治疗(较轻症状妨碍战斗)。
(2)拂晓撒毒6小时无防护。5小时后不能战斗。
轻度防护10—15小时。不能战斗。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治疗(较轻的症状妨碍战斗)
(3)拂晓撒毒 无防护 26小时妨碍战斗
(以上《金原摘录》前编1之①)
这是不冻性芥子气的撒毒实验(きい一号内)[14],天明之前撒毒,两个小时后让人不戴毒气口罩、不着防毒衣进入撒毒地带,3—5个小时之后就会失去“战斗行动”能力,最后导致死亡。轻度防护情况下的进入、6个小时之后的进入等的情况,都有具体的记载。
另外,还记载着与4月份相同内容的实验结果。关于毒气的雨下问题,不冻性芥子气和路易氏毒气“每平方5gr以下的话不会给战斗带来障碍”。关于氰酸气体吸入实验,“5万浓度5分钟就可导致人事不省,10000(浓度)16分钟人事不省。皮肤吸入则影响很大”。由此也可窥见,进行了人体实验(《金原摘录》前编1之①)。
2.氰酸氢人体实验
以下来看1942年进行的氰酸大量放射实验。井本中佐日记中同年11月19日以“茶的研究”为题,有如下记述。从实验内容来看,在日本国内施行相当困难,可以推定是关东军化学部与七三一部队合作,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的实验(参照图2)。

对1000米宽的正面使用50公斤喷射机每间隔25米喷射17.5吨,纵深2公里范围内有致死效果,再向外2公里之内有一半死亡的效果
浓度每立方米1500毫克,两分钟有致死效果
“小号”[掺入液态氰酸的手掷圆瓶]
火焰发射器
火炮(15厘米榴弹炮以上有效果?)
炸弹(500公斤以上有效果)
发射
总之现在无法马上实际应用
很困难,有必要为极力推进日本的技术而进行研究
(以上《井本日记》第二十二卷)
对1000米的正面以25米为间隔放置16个(或17个)50公斤的喷射器,同时放射17.5吨氰酸氢,纵深4公里被氰酸氢所覆盖的地方,2公里以内人员全部死亡,之外的2公里是半数人员死亡。1立方米的浓度为1500毫克的话,2分钟以内就能死亡。这是得出了极为具体结论的实验,是使用了活人进行的实验。
以上的毒气实验,与1940年9月在中国东北进行的“きい弹”(糜烂性毒气弹)9800枚的人体实验(参照田中明、松村高夫编《七三一部队作成资料》,1991年,不二出版社),以及同年进行的“茶剂”30吨的放射实验,1942年4月进行的“茶”瓶[15]的人体实验(参照《每日新闻》1981年11月27日晚报)等至今为止已知的实验有关联,搞清楚这一系列实验的真相是今后的课题。
五 1943—1944年细菌战的准备和人体实验
1.1943年的细菌战准备
1942年8月,石井军医少将转任第一军军医部长,北野政次军医少将作为其后任,就任七三一部队长之职(兼任军医学校教官)。新任的北野队长从三木良英陆军省医务局长那里接受了严厉的指示:“关于特殊勤务要与中央联络后实施”。根据1943年4月11日陆军省医务局会报的“状况报告”,“[七三一部队的]指导方针是确立军纪风纪,提高研究成果,完成作战准备”,并列举1943年度的研究事项如下:(《金原摘录》后编7之②)
(第一部)。基础性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溢血热的研究。四种混合的改良。发疹伤寒疫苗。
(第二部)。攻击。
(第三部)。有关昆虫的驱除扑灭、防疫实施方法的研究。
(第四部)。细菌的大量生产。血清。
(资材部)。实验动物的供需计划。
(教育部)。教育规定的制作。
(治疗部)。病菌携带者的治疗方法的研究。
(以上《金原摘录》后编7之②)
这个报告值得关注的是关于鼠疫治疗方法的论述。北野队长写道:“トリアン的大量治疗方法。用12—15gr可以使鼠疫慢性化,死亡率减少20%。トリアノン[16]对赤痢也很有效”。这是一个令人联想到人体实验的报告。
在局内会报上,对细菌战作了“ホ号协商”,之后参谋本部也进行了“ホ号协商”。就4月17日的医事课会报的记录较长,笔者就其内容进行整理后附在文末(注1),值得注意的地方有如下几处。
首先,关东军、北支那、中支那、南支那、南方军各防疫给水部和军医学校都准备大量生产“谷子”和“饼”。这里所说的“谷子”是指跳蚤或鼠疫跳蚤,所谓的“饼”是指老鼠。其中军医学校热衷于老鼠的增产,以埼玉县的粕壁为中心,在埼玉、茨城、枥木计划总共生产74万4500只老鼠。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生产“谷子”的能力为月产10公斤(至9月末为止累计可能达到100公斤);南支那防疫给水部也能月产10公斤;北支那防疫给水部的月产量为5公斤;南方军可能生产50公斤(不是月产)。另外,打算使用各种各样的老鼠,从中选择适合细菌战的类型,或者培育新品种。
对于以鼠疫菌为中心的细菌战的准备工作,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真田穰一郎大佐说:“以上是不外露之技[17],没有积极鼓励进行的意图。”虽说没有积极鼓励,但也承认了其作为“不外露之技”而进行着(正如前引用秦郁彦《追导昭和史之谜》书中提到的,虽然真田科长“不感兴趣”[384页],但在《大塚备忘录》可见实际上却是非常积极的)。
1943年8月,金原医事科长调到苏门答腊作为近卫第二师团的军医部长。后任大塚文郎医事科长便在其后业务日志有关ホ号作战的记录中继续出现了。根据同年11月1日“ホ号报告要领(石井少将)”的记述,军医学校石井四郎少将在医务局的会报上作了如下报告:
10月19日参谋本部的要求
结论
井本提案 12000名 600万 1.2亿万日元
真田提案 编成6000名 每月200万“饼”6000万日元
(如果达到顶点的话)
缩小提案 2000 每月60万 1200万日元
此提案为现在所有提案 不能期待有什么效果
军事科:不知道施行与否,攻防提案的策略制定成了问题
希望在军事科科长级以上再度协商
对美英作战的判决(石井)——向军事科提出
大量进攻 先发制人
[中略]
国际性的问题不必多虑
◎美国俘虏 亦可不进行黄热疫苗的注射
意见(1)北中南、南方统合程度
(2)改编南方防疫给水部,实施进展
(3)地区内防疫委员会 防疫队
效果 有效果
ホ号所致的患者77%—90%死亡
研究
缅甸、印度、中国、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其他岛屿
[飞机]27
□□□ 12架 每两个月攻击一个地区
10: 00 部长会报 贵宾室
以往业绩
农安县 田中技师以下6名
经由密探最有效果
10 unit 10只
定时导火索
1kg Px 500—1000死亡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一卷)
由以上内容可见,关于细菌战,井本雄男大本营参谋提出了大规模实施的方案,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真田穰一郎提议将其规模减半,另外还有将现行规模缩小的提案,石井少将主张不必顾及国际关系,使用大量细菌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可能是由石井少将提出的方案里,提到因细菌战而患病的人当中会有77%—90%的患者死亡,准备27架飞机,以12架飞机每两个月一次的频度,依次攻击缅甸、印度、中国、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及其他地区。
在同一天的部长会报的报告中提到的在农安县的既往业绩,是指对中国东北吉林省农安县的居民进行的散布鼠疫跳蚤的实验,并且结论表明很有效果。中国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编写的《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1986年,解放军出版社)提到,1942年末七三一部队对农安县的田地、水源、居民区散布了鼠疫跳蚤,之后封锁并焚烧了该地区。(《证言细菌作战》,第315页)这二者是同一个实验的可能性很大。
2.对美军的攻击计划
进入1944年,如何防御美军的进攻作战成为紧迫的课题,细菌战的研究被摊派上了新的角色。4月26日召开的陆军省局长会报上,石井四郎少将的讲话涉及以下内容:
出自石井少将
5月1日研究报告 ホ号如何
制造1公斤Px需要12500的老鼠,初期只能生产其一成,因为生产前景无法预测,下达命令生产一成。天□□
平均培养2000,满洲,最少2000—3500
动员学者研究有关增加老鼠繁殖的问题,水的补给对于繁殖意义重大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五卷)
石井说,为了生产一公斤的鼠疫菌液,需要12500只老鼠,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其二成左右就行。以下来看该局长会报上的议论情况。首先,参谋本部作战科长服部卓四郎说:“悉尼、墨尔本、夏威夷、中途岛,要让Px存活一个月(在潜水艇上)。”“Px15℃,100%的湿度是必须保持的,1公斤Px、至今为止添加了过多的跳蚤”,这段话应该是石井的发言。可以得知,他们有用鼠疫菌攻击悉尼、墨尔本、夏威夷、中途岛等地的计划,至少是作战科长强烈主张这样做。看看以下的讨论。
参谋本部
不说世界一家,只为防御,作为抵抗手段而利用,别名很清楚
保守机密
服部 高田 细田
是否上奏 天皇裁决 只有臣下去做
毒气 陛下不会允许 局长说可以不上奏 参谋本部决定不上奏
是局长的发言吧 说是最好可以不向参谋总长大臣汇报
那很困难,说了,参谋总部说想要隐瞒不太可能
石井 不要对参谋总长说编成的经过,不要提到ホ号
局长 挽回难局时不可以做,不能用ホ号,防御的生产和防御的实施,应该
交给以长官部为中心由卫生部来做
参谋本部 主体究竟是在说什么 主体应考虑两个问题
第一,医务局长和长官的职权
研究、编成、装备——局长的责任
补给——长官的责任
短路问题
石井也做得不好,参谋总部,为了尽早实施而直接做,并无恶意
局长 不是短路问题,因为是内藤或参谋本部策动的,说医务局在阻止真是岂有此理。说是以医务局为中心实施的也没有问题,不能给卫生勤务带来重大障碍防御武器及其运用
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如何去悉尼、墨尔本以及人事运用,交由参谋本部考虑
责任问题
ホ号关系,做一张清单,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区分清楚各自的责任
局长 最高负责人的问题
大臣、作为陆军大臣、首相、参谋总长,是自己的责任
被斥责此提案不可行
局长 若是作为进攻武器,卫生部不承担责任,作为防御武器使用的话,卫生部承担责任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五卷)
这段叙述中重点是:(1)参谋本部虽然知道这样会违反国际法,但即使违背大义名分,也决定要对美军等实施细菌战。但是,(2)昭和天皇反对使用毒气,因此鉴于即使上奏实施细菌战,也不会得到许可,参谋本部和医务局长神林浩决定不上奏而实施。(3)另外,原打算对兼任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的东条首相也隐瞒实施细菌战的计划,但因为已经报告完毕,所以,遭到了东条大将的斥责。(4)石井少将抛开医务局直接与参谋本部策划实施细菌战,构成了问题(短路问题)。最后(5)医务局长明确地说道,作为进攻武器使用不能负责任,但作为防御武器使用的话能够负责任。
至此为止的研究明确了以下问题:1944年6—7月,日军打算在进攻塞班岛的作战中对美军实施细菌战,参谋本部命令攻击部队乘坐的船只于4月份出发,其中一部分留在了塞班岛,遭到美军的攻击全员阵亡。另外一部分5月10日在前往特鲁克群岛的途中被美军的潜水艇击沉(以上参照常石敬一《消失了的细菌战部队》增补版,1989年,海鸣社,第249—250页;秦郁彦《追寻昭和史之谜》上卷,1993年,文艺春秋,第386—390页)。大塚日记的记述可以说与此有关吧。前往特鲁克群岛的队员们应该是准备乘潜水艇去悉尼、墨尔本、中途岛等地的其中一处吧。总之,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医务局计划对美军等实施细菌战,东条首相兼陆军大臣及参谋总长也知道此事。
3.七三一部队的人体实验
大塚医事科长的日记中,1944年5月23日有“小出中佐满洲出差报告”的记载。这是一份七三一部队的视察报告,笔者将认为重要的内容附在了文末注里了(注2)。
日记中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以治疗伤寒菌的名义对被称为“丸太(圆木)”的伤寒菌携带者进行了手术实验。另外也比较重要的是,因“ホ号关系”而拥有了“500名丸太”。日记还记载着,1943年末至1944年春对“丸太”进行的生物实验中,进行掺入鼠疫菌的榴散弹实验时,鼠疫菌附着在炸飞的碎片上进入人体内,负伤者10%—30%发生症状。“ウジ弹”实验中,20名中有10%发生症状,干燥的鼠疫菌失败了。
并且,在炭疽菌的实验中,食道感染有效果,得出了能够使用ウジ弹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事故,七三一部队的将校等3人皮肤感染、险些丧命。
为实施细菌战提供了前提条件的是“丸太使用实验”,对于该实验,陆军中央给予的评价是:为了解决全军上下最大的疑难而进行的实验。关于掺入鼠疫菌的榴散弹(ハ弹)、ウジ弹开发,陆军决定秘密授予技术有功勋章。
此外,还可以了解到,关于ウジ弹的制作,提到了关东军参谋宫田(竹田宫恒德王)的名字,新开发出来的发疹伤寒疫苗实验性地使用于关东军的劳务人员身上,等等。
4.塞班岛陷落以后的细菌战计划
1944年7月7日塞班岛守备队全军覆没,7月18日东条内阁引咎辞职。陆军中央再次开始讨论对美军进行细菌战攻击,在7月5日召开的陆军省临时局长会报上,神林医务局长提议在比亚克岛、塞班岛使用。其内容如下:
细菌战=(对比亚克岛、塞班岛使用如何)
1、可能吗?某种程度可能
(小出)限于限定地区,或有一定的医学效果,地区、时间,使用该提案,也应有时期性,□□的实行不受限制
整备命令月产40—50公斤
弹药——按照整备命令整备
2、绝对地企图不明可能吗?
不可能
3、要考虑报复手段
报复 细菌战 毒气战
4、判断对敌军作战时的效果
即使对比亚克岛、塞班岛使用,也不能期待令敌军数月以上不能作战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八卷)
上述内容是说,对比亚克岛、塞班岛实施细菌战,限定性地使用会有一定的效果。这期间,弹药已达月产40—50公斤的规模了。在对战局已经绝望的情况下,将赌注放在细菌战上这一陆军中央的想法逐渐大了起来。
在小矶新内阁成立的7月22日,大塚科长在日记中写道,陆军中央做出了如下重要的决定。
杉山大将——建立了关东军防疫给水部是非常有用
杉山参谋[总]长时代
ホ号可以实施,但不可以伤害良民
秦 不能做那样的事,敌人和己方都会毁灭
加上这个条件去实施
要上奏还需考虑
最近使用之为了打赢这场战争
局长 若是被问到有关ホ号的使用情况该如何回答,不要藏在心里,说出意见 是为了收复塞班岛、大宫岛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八卷)
由此可判断,陆军大臣杉山元和参谋次长秦彦三郎、陆军省医务局长神林决定对塞班岛、关岛(大宫岛)进行细菌战攻击。杉山参谋总长时代即1940年10月至1944年2月期间,参谋总长认可了细菌战的实施,只是说伤害居民不太好,今后不要再这样。与之相对,参谋次长认为,因为这是特攻作战,所以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敌人和自己人区别开来进行攻击是不可能的。另外,他们还瞒着昭和天皇实施细菌战,互相商量如果天皇“垂问”将怎样回答,统一口径说是为了收复塞班岛和关岛。以下引用作战的具体内容的讨论部分。
[局长]1平方米Px10只的话,1平方千米要使用1040公斤
8千米138平方
消耗一半的话,约需要Px两吨
重点攻击的话1/7—1/10
石井 可发新ウジ弹,装内ウジ弹2000枚。加入1公斤的两吨,雨下则需要半年准备时间。现在有一架速度慢,ウジ弹可在上装载28个,需要250架,但2公斤弹药只要半数飞机就可以了
内藤 按照现在的生产能力,今后一个月内只能生产200公斤的1/15左右,装备无法预测,需要约三个月。为此必须输送“饼”和人员,若与塞班岛、大宫岛同时进行的话需要四个月
局长 现在效果如何
石井 塞班岛无论什么时候进行效果都不会有变化,那里本来就有跳蚤。但是没有在塞班岛流行,开始都是腺鼠疫,死前是肺鼠疫
局长 感染之后到肺鼠疫之间的时间如何
石井 潜伏期一只10天,若多加一些的话只要4天
保持机密,绝对不可,趁现在置放在琉璜岛、父岛
石井 雨下10架飞机200公斤
局长 敌人即使进行防疫处理,是否也还是防御不了
石井 初期可以防止,敌人最后用毒气(氯化苦)消毒无效
石井 预防接种对患者不奏效,但死亡率减少20%左右
石井 现在1公斤2000□,月产10万只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八卷)
从以上的讨论可见,最大的制约条件是跳蚤和老鼠的生产能力不足及飞机的不足。耐人寻味的是,石井说为了解决运输的问题,趁这个时候将鼠疫菌放在小笠原诸岛的父岛和硫磺岛。鼠疫菌的潜伏期是10天,如果被多只跳蚤咬了的话,就会缩短为4天。值得注意的是谈到了连美军也没有初期的有效防御方法。
其后对塞班岛、关岛发动细菌战的攻击计划实施到了哪一步?从日记中无法得知。但是,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真田穰一郎少将在11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就ホ号的使用,与军务局长进行了商谈,现在就考虑谋略性的用法,如何。”并讨论了在Leyte岛(菲律宾中部的岛,太平洋战争末期日美的激战地)用重型轰炸机投掷ウジ弹事宜(《真田日记》第三十六卷,以下内容出自此日记)。21日的日记记载了北野七三一部队长的下述献策。
北野少将(50型ウジ弹)
判决 其效果确实 对人员有杀伤力 从高度500米处投掷ウジ弹
〇计划不管怎样都会暴露
〇不可小规模地使用,可一举大规模地战略性地使用
〇关东军应接受相当大规模的整备
从500米的高度投掷炸弹对人员确实有很强的杀伤效果,这一结论的得出,一定是七三一部队进行了新的人体实验的结果。北野少将提议战略性地使用,这需要大规模装备50型ウジ弹。28日真田少将的日记中有部长会报的记录,“知道无法破坏F[敌人]的斗志阻止攻势,非常手段、全力以赴使用飞机……突出”,之后,作为“考虑到近期将来的使用,有机地统一性准备”,详细地记载了细菌战准备的现状。
首先,关于关东军,记录着使用ハ弹、ウジ弹的鼠疫菌、炭疽菌的实验结果“确实”。支那派遣军从12月15日开始增产,1945年2月生产7.5公斤(一举实施增产的话生产55公斤)。“感谢支那的增产计划、特别是感谢对急速增产计划所付出的认真努力”。在南方军方面,记载着与ホ号相关的“谷子”的生产情况,“在马来精神病院旧址生产黑‘饼’(老鼠)”,这些老鼠现在有39000只(预计月产25000只),Px(鼠疫跳蚤)的生产要到1945年2月才能恢复到30公斤。马来支部专门生产鼠疫跳蚤,实施细菌战时,希望能派遣其他部队。按照ホ号作战研究会的预计,鼠疫跳蚤的生产1945年6月会达到135公斤,9月达到300公斤,12月达到800公斤,“到此应该是到顶了”。老鼠现在的数量为25万只,1000只老鼠能制造1公斤鼠疫跳蚤,若能确保每月30万只老鼠,就有可能生产300公斤鼠疫跳蚤。各部门的鼠疫跳蚤的生产量为:关东军150公斤、支那派遣军60公斤(华中30、华北20、华南10)、南方军60公斤、内地30公斤。真田少将向军务局作中国作战说明的时候,有必要同时说明特攻作战和细菌战的准备。若使用疫苗,并彻底地消毒的话,“我们不会感染(海南岛的例子)”,“若能彻底地驱除跳蚤,可行”。陆军中央再次显示了对鼠疫跳蚤的生产和散布的强烈关心。但是,这个政策进行到了哪一步,有待今后的研究。
六 细菌战的中止
进入1945年后决定中止ホ号作战的战略性实施。1月8日大塚科长的日记记述如下:
来自局长
第一部长宫崎——石井少将之事项
大臣的裁决:
(1)中止ほ号作战
(2)促进现有材料和食物
(3)可谋略性使用
300公斤——现有机构能够做到
局长 是否可以推进生产300公斤
为此如给配置会计、药剂师的话就做
机构 ほ号的整备 补给
小出 以现在的机构和人员无法生产300公斤
满洲 150公斤 饼22.5万 补给219000 满洲白饼1万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十一卷)
这段内容显示通过大臣的裁决,ホ号作战的战略性实施被中止了,但是,ホ号作战的谋略性实施的准备工作却没有中止。相反,为了生产300公斤鼠疫菌,各地大力推进着老鼠的增产。例如,看看中国的东北,根据满洲国兴农部次长岛崎庸一的通牒“关于收集田鼠的事件”(黑龙江省次长收,1945年5月17日),满洲国兴农部向各省大量特别配给笔记本和小刀,并动员学童收集野鼠(田鼠)(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所藏,1993年在东京召开的七三一部队展览会上展出)。
这个细菌战的谋略性的实施计划并未被放弃,最终中止是战败之前的7月下旬。7月24日为了制作发疹伤寒的诊断液,要在埼玉、茨城(水海道)增产老鼠时(与ホ号无关),医务局长神林宣布“ホ号全面终止”(《大塚备忘录》第十三卷)。中日战争期间持续的ホ号作战,到此为止终于停止了。
结尾
从4名陆军中央干部的业务日志搞清楚了日军细菌战的实际情况,这里没有必要再重新总结了,仅作最低限度的必要概括。
至此为止的讨论,明确了以下几点:
第一,在陆军中央的认可下,细菌战的实施部队于1940年、1941年、1942年在中国各地实施了细菌战,这一点毋庸置疑是明确的。
第二,从1943年末到1944年春七三一部队至少使用掺入了鼠疫菌的ウジ弹、ハ弹以及干燥鼠疫菌、炭疽菌、伤寒菌对“丸太”进行了人体实验。对于这样的生物实验,陆军中央不但根本没有制止,反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另外,对中国东北农安县的居民进行了散布鼠疫跳蚤的实验。与之关联,至少在1939年和1942年日军进行了使用芥子气和氰酸等的毒气人体实验。
第三,日军从1942—1944年讨论过对巴丹半岛、澳大利亚、夏威夷、中途岛、亚留申群岛、加尔各答、塞班岛、比亚克岛、关岛等地实施细菌战进攻的问题,1944年陆军中央认可并推进了对塞班岛和关岛实施细菌战。
但是,要想了解日军实施细菌战的全部,仍有许多不明之处,期待着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本稿就此结束。
(本稿的撰写得到了常石敬一、藤原彰、由井正臣各位先生的指教,特此表示感谢。本稿的分担,一、二为伊香、其余为吉见执笔)
注1:
1943年4月在参谋本部召开的“ホ号协商”的内容如下(4月17日的医事科会报的记录中,作为“ホ号协商”被记录下来)。首先各防疫给水部作了报告。
(北支)
谷子100gr、饼1000。9月末能生产100公斤谷子,但需要补送饼(计2万只,逐月递增)。
(1)运送饼的时候,如船运因要等待船(神户4日),所以不仅需要相当量的饲料,还会产生30%的损耗。
(2)以研究为主体,获得合适的实验场所(保密、防谍方面也合适)。
(3)使用葡萄糖,就会节约饼。只要约1/8就行。研究谷子的卵的保存方法,取得了好结果。
(4)沙鼠(蒙古)
(中支)
(1)谷子的生产和毒化正在研究中。现在的量为5公斤(若补给2万只老鼠的话,两个月后便会生产出15公斤)。日期在三个月前预先通知。AT1机4000,不耐热。
(2)放入了跳蚤的饼三周后处理为好。人血减少,不适合低温保存。
(3)对美国的进攻(三化螟是昆虫)。使用前需要1年。人工繁殖困难。
(4)考虑不将谷子的生产相关人员派往别处。
(5)运输不可超过10天以上。
(关东军)
制作褐鼠与实验用小白鼠的混种。增殖快。野鼠有时带有鼠疫菌,并带有狗虱,有其他的谷子及虫子,不可用于防谍。
(南支)
(1)饼每月1万只,月产10公斤,7—8月发生率不良,5、6、9、10月良好。
(2)2月补给到现在2万。
(3)制造第二代埃及沼泽鼠,缓和粗暴性,饲养驯化,逐渐变成自变种。
(4)利用葡萄糖,相当于节约使用2/3。
(南方军)
(1)去年9月开始研究。Keopis(鼠疫跳蚤)谷子在南方发育良好,繁殖力强。
(2)在南方山陵地区有肺鼠疫(气温15℃),在海岸一带有腺鼠疫。一般四季都偶有发生。
(3)南方的Keopis(鼠疫跳蚤)硬度大,耐热性强。在柏油公路上(45℃)1分钟内死亡,在草原等其他地方可以生存两天以上。
(4)原来的方法。使用场所小。使用人、麦饼。增殖率小。
改良第一法。适合南方。
改良第二法。适合保存。
(5)捕鼠用捕鼠器捕到的不到10%(南方通过一年以同样的比率捕获)。北方因季节而异。
(6)在南方因为气候的关系,四季适合增殖。避开雨水和日光的话,哪里都可成为饲养场。
(7)从北方运来的老鼠驯化需用1个月。
(8)只要运来一次种饼,之后就可以在当地自生。
(9)需要人员265名。能够生产50kgr。”
接着,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真田作了如下发言:
(1)修理检查滤水器和其他的防疫给水器具。
(2)当地特有的地方病蔓延时的活动状况。
(3)对当地地方病的研究。
(4)作为作战谋略资材受参谋部委托之事项。
(5)通过高等官、判任官、职员的牺牲者状况。毒化、监视人员的进出现状。
(6)当地军队特别是军医部、经理部的相互关系。
保持机密当然是必要的,要与军内各方面理清关系,避免重复(为了节省人员和物资)。作为中央也不得不反省至目前为之的状况。
以上就各个方面的意见作了阐述。并且以上是不外露之技,没有积极予以鼓励的意图。
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发表意见说:“勤务命令中也有所规定,有必要讨论部队动员计划的补充问题(应以士兵代替军从属雇员)。”南方军防疫给水部提及“正在进行黄热病的研究”,之后就此恳谈。关于提供老鼠的恳谈如下。
(医校)
(1)粕壁附近成为主力。一户30。4000户为一合作社(母鼠一只,一个月两只)。本年度预计埼玉47.5,茨城20.5,枥木6.45,共计74.45(万)。
(2)若能供给埼玉县饲料的话,能够增产20万。茨城县、枥木县通过强化指导,预计可以增产10万,最多可产100万。
(3)能够圆满进行运输的只有关东军。为南方军提供种。北满、南满还未计划。
(关东军)
(1)只2万予中支,其余全归关东军,北支、南支、南方只负责种饼。应对运输予以援助。
(2)体重越增加生存时间就越长,抵抗力越强。80gr以上。
其结果,“就饼的增产方法进行了讨论,商量了在当地独立存活的根本对策以及防止运输耗损等。决定各部队调查派遣专人(含地方专家)”。并且,就“运输、经费、编成、BK[细菌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关东军给了100式。对此,第三科说100式有困难,双发复座战斗机则没问题。
用来运输的飞机特殊场合使用关东军的飞机,但实际使用的飞机数量还包括预备飞机。
南支因从5月开始所以可明示预算,因没有正式的命令所以不能靠军内支付。
中央将另行研究有关中央统制机关、南方防疫给水部的编成问题。
中支处于驻守状态的话,就会有辎重兵(现在有200名)余下来,可将他们加入卫生兵行列中。
补充大中尉以上的空额,即使编制满了,也还缺高层人员。
对于必要的地点某时期实施BK[细菌战],总之,把焦点放在战果上,在防谍方面多少就会有些疏忽;或是战果多少有些欠缺,也把焦点放在防谍方面,都需要绝对地保密和这方面的指导。关于BK[细菌战]地区的选定,无论是怎样的地区都必须使用最适合该地的特定的武器。因此在整备BK[细菌战]的资材时,需要慎重地研究武器的类别而作决定。进行大量快速的整备时,最大的难关往往是“饼”。
(以上内容出自《金原摘录》后编7之②)
由此可知,“饼”(老鼠)的生产能力的不足成为最大的制约条件。
注2:
1944年5月23日发表的《小出中佐的报告(满洲出差)》的重要部分如下。
伤寒菌持有者的治疗
胆囊部位超短波 注射洒尔佛散有效果
洒尔佛散、注射疫苗——不着手、手术治疗——丸太实验 胆囊□——缩、脓菌注入、有效果
[中略]
ウジ弹——有制造的希望、向宫田参谋申请、申请预算和资材
ホ号关系
从很高的高度进行集中攻击 命中及浓度构成 不能期望现在显示效果
Px制造生产 田中少佐的研究“饼”的使用为十二分之一
丸太500名
局长、将“饼”定为狗怎么样 使用狗来实施是可能的 以石油罐替换培养罐
从今冬至春的演习成果
鼠疫的液体菌
用ハ弹实施(随碎片进入),伤者中的10%—30%发生症状
ウジ弹 细菌受伤者20人中有一成发生症状
干燥鼠疫菌没有成功,预计需要1立方米4毫克的浓度
混合细菌 在寒冷的地方冷冻,没有发生症状
将来关东军不能不考虑将不使用X的菌置于表面及干燥细菌的耐寒耐热性和黏着性
炭疽菌 通过食道感染,虽有疑问但有效果,可用ウジ弹
局长——是否是从消化器官进入的
辰见大尉及两名部下感染,从皮肤进入,性命倒是保住了,参加第二部进攻的年轻将校都很努力
炭疽菌 没有消毒药,其制造需要研究
[中略]
◎使用“丸太”进行实验对于中央来说,是为了解决全军面临的重要问题
Px ハ弹丸的有功勋章的问题
草知参谋 秘密事项现在不可发表
高山参谋 需考虑功勋章的一事联络、发布方法
[中略]
发疹伤寒的预防治疗液
有五万人份
关东军在劳务人员身上使用,有效果,用制作疫苗时的残余做血清凝聚反应(Weil-Felix test)时,清楚地呈现反应,可应用于军队。
大连卫研 第四性病的诊断液良好□。
(以上《大塚备忘录》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