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清伯夷叔齐传说的意义考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伯夷叔齐传说基本的故事内核是: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国君想让叔齐继承君位。伯夷年长于叔齐,为了能够让叔齐继承王位,伯夷离开了孤竹国,但是叔齐拒绝了王位,也追随伯夷而去。他们听说周文王贤明,善养老,投奔文王,不遇。这个时期是商代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周武王要讨伐商朝,伯夷叔齐听到消息,叩马而谏,但是劝说失败。周武王攻入商朝的都城,最后灭掉商朝,建立周朝。伯夷叔齐不仕周朝,耻食周粟,隐居首阳,采薇而食。有一次,听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最后二人饿死在首阳山下。

伯夷叔齐的传说从产生以来,各个不同阶层、各个不同领域的人对其评价各不相同,但是都建立在同一事件的基础之上,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其中所蕴含的意蕴因为角度不同而更加丰富,故事所展现的价值观也在众多的阐释与演绎中呈现多元化。因此,辨析考证清楚其中的每个意象,就可以梳理清楚驳杂的、不断混融的发展线索,从而更清晰地认识传说所蕴含的意义。

伯夷叔齐的传说,蕴含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价值观念,在遵循的同时也有背反,给后人带来了很多值得争议的话题,不同时期的人总能从故事中看到自己要寻求的精神,所以才使得故事本身的意义得到了丰富和增益。为了更好地传承,有必要根据历史的文献梳理出更为详细的脉络,厘清其发展的线索。逐渐丰富的伯夷叔齐传说兼具综合性,人们看到的多是结论,却忽视了在传承过程中大家增益的原因,当然也不能忽略以讹传讹的因素。

《论语》中孔子与自己的学生探讨伯夷叔齐没有太多的演绎,因此在《论语》的语境中,伯夷叔齐是历史人物。但是在《论语》之外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各家为了表达和说明各自的哲学观点,却演绎了伯夷叔齐的故事,使得伯夷叔齐不再是单纯的历史人物,而是运用寓言的方式所塑造的哲学形象。史学家们在著作中记录了伯夷叔齐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思考、演绎,也呈现了他们丰富的史学观,融汇了各家对传说的价值观念,同时记载了传说的相关要素,呈现了比较完整的历史形象。文学家们也不例外,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怀、气节,或者表达对当时政治的看法,塑造了适合自己作品和情感的文学形象。这些角度使得伯夷叔齐的形象更为立体化,伯夷叔齐传说的意义更加丰富。伯夷叔齐传说承载了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因此辨清源流,细节化地研究探讨,会使得伯夷叔齐传说中的文化意义更加清晰,并真正地得到大家的尊重和传扬。

伯夷叔齐的传说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历史的长河中模糊了其模样,却增益了其价值。如果丢掉历史的传统,简单地分析其故事中的人文价值,会削弱其厚度和力量,同时也可能使得传承变得单薄。因此,只有全面地辨析伯夷叔齐历史传说中各个意象的线索脉络,梳理伯夷叔齐物质遗存的变迁,从历代文人、哲人、百姓的传唱中追溯其内涵,才能真正地承担当代人传承的责任。

本书主要梳理和考辨以下几个方面,从先秦至清历史流传的资料和评述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加以详细阐述,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对伯夷叔齐传说的讹误,同时梳理了各种文献中上古时期伯夷的意义;另外,在伯夷叔齐传说意义的承载中,伯夷承担了最为主要的部分,而叔齐的部分被忽略,因此以梳理考辨伯夷意义为主。

第一章:伯夷叔齐传说的意象考辨。主要包括伯夷叔齐人物考辨、采薇考辨、首阳山考辨;伯夷、叔齐、采薇和首阳山是伯夷叔齐传说中的核心内容,找到这些内容的历史渊源,从而更好地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只有细节化地考辨清楚这部分内容,后面的研究才会更清晰可辨。

第二章:伯夷叔齐在哲学著作中的意义辨析。哲学著作中所塑造的伯夷叔齐形象,承载了各位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在伯夷叔齐形象的塑造中,寻找其被丰富化的意蕴,寻找他们在传播过程中承载的文化意义的流变;这部分主要从《论语》《孟子》《庄子》所代表的儒道哲学著作辨析伯夷叔齐传说中承载的儒家和道家的观念;从《韩非子》《列子》《吕氏春秋》《墨子》《管子》《商君书》中辨析了其他思想家借伯夷叔齐传说所承载的哲学观点;从其他时期思想著作《孔子家语》《淮南子》以及《论衡》中辨析了其他思想家对伯夷叔齐的评价。从以上三个部分比较系统地梳理、辨析了哲学著作中借用伯夷叔齐所表达的意义,也即哲学家们所赋予的伯夷叔齐传说的意义。

第三章:伯夷叔齐在史学著作中的意义辨析。史学著作中对伯夷叔齐传说的记录,并不完全是事实的记录,它也代表了记载者的价值观念,传达了其观点。这部分主要从《战国策》《二十六史》《贞观政要》《长短经》《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按照从先秦到清的历史线索梳理了史学中关于伯夷叔齐传说的内容,并对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进行考辨,可以清晰地看出伯夷叔齐传说意义不断损益的变化过程。

第四章:伯夷叔齐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辨析。文学作品中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有的歌颂,有的批判,体现了各自的时代特色和人生情怀。这章内容通过整理文献,选取了三个角度进行全面辨析,诗歌类作品中伯夷叔齐意义、从诗歌类作品中的夷齐意义和其他文体作品中的伯夷或者夷齐意义辨析了从先秦到清的主要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借用伯夷叔齐的传说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正是作家们的思考、借用,使得伯夷叔齐传说的意蕴更加丰富。

第五章:实物流传中伯夷叔齐的意义考辨。主要对有历史记载的历史遗迹包括庙宇以及艺术作品,包括名画、碑文、青花瓷等进行考辨。伯夷叔齐庙在明代时并不止一处,而且伯夷叔齐自东汉以来就在庙宇享受祭祀,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无论是政府、文人还是民间,通过不同的形式传达了自己对伯夷叔齐的看法、态度和情感。其中以历史、文学的相关文献进行佐证考辨,使得伯夷叔齐传说所承载的意义更加清晰。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对众说纷纭的观点进行考辨,厘清其渊源和相互的传承关系。追本溯源、尽可能细节化的考辨,梳理清楚各家观点中相互抵牾的部分,参考各家研究方法和角度,无论是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还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观点流变,围绕伯夷叔齐的故事全面地考辨,最终落实到其所承传的多元价值意蕴。

在考辨清楚各部分内容之后,将会重新认识伯夷叔齐,透彻地解析伯夷叔齐传说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最为重要的是对伯夷叔齐故事中所呈现的传统价值观念会有新的认识,传说中所呈现的他们的品质,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最终凸显其不同语境中的多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