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吕布:草根活该被看不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想要得到名士的推荐

第七章想要得到名士的推荐

一转眼,又过去了两年。

十五岁的吕布获得了历史上相同的表字“奉先”,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愈加成熟。

本来,在几十人的小规模的冲突中,强大的武勇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的走向,而吕布则毫无疑问有着这个时代顶级的武勇。

不过,就如马虞曾经说的那样,他立功可以得到一些金钱上的奖励,但提拔速度却十分缓慢。

关系户的胡方已经在两年间提到了统御二百人的曲长,吕布则终于提升到了理论上能统御五十人的队率,但实际上也只被允许拥有有三十人的规模。

吕布不知道原本历史上的自己是不是也在这段时间走上了和他现在一样的路,照这个速度,也许干到三十岁,他真的能像历史中那样混成州里的主簿吧。

虽然还没有实际体验到那种而立之年一事无成的感觉,但这种立了功劳在上级的剥削下只能获得一到三成的奖赏,让吕布每天都过得很压抑。

想象一下,如果他就这么活到三十岁,像历史上那样在压抑中疯狂,最后捅自己上司一刀换取富贵,倒真不是没有可能。

“奉先,我觉得,咱不如找机会教训那个胡方一顿,那货没什么能力,却整天趾高气昂的看着我们,真让人不爽。”

“别急,魏兄,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是——”

“兄弟我是要做大事的人,现在要解决胡方容易,但却会被马县长盯上,以目前我的身份,还没那个资本和县长翻脸。”

即便心里也对胡方不爽,但吕布却告诫自己的手下魏续不要胡来。

魏续、侯成、宋宪、成廉,历史上吕布八部将中的四位已经和此时的吕布混在了一起,上战场则一起冲锋陷阵,下了战场则常一起喝酒吃肉。

宋宪、成廉比吕布小两岁,因勇猛而担任伍长;魏续相对年长五岁,担任什长;侯成与吕布同岁,也是什长,但大家都是并州人,也都在这边塞当兵。

要说历史上这几位确实没存在感,在如今的吕布看来,也没什么存在感。他们都是很传统的并州北境人,特点就是能打,但没多少文化。打仗时,这四大金刚跟在自己身后,让他可以安心对付眼前之敌,但到了出谋划策的时候,这四个人加起来认不出二十个字。

而这些人如此早早就跟在吕布麾下,当然有个特点,就是这些人都很尚武。

即便吕布这两年都没能晋升,但明眼人都知道是县长有意提拔胡方,而压制吕布的功绩。而在魏续等人眼里,吕布这种真正勇猛的人才值得统领他们,而胡方则根本不配。

至于另一个原因,则是吕布的属下待遇确实不错。

这一世的吕布是个文化人,做事也更有格局,他手下人少,但因为军功得到的赏赐,每次都由他分配,不得明抢。

他要求部队令行禁止,军纪严明,但因为分配时十分公允,自己虽然功劳多,但每次都愿意多给部众分些赏赐,所以能让下属信服。

而另一方面则是——吕布虽然打仗立功后,得不到实际权力地位的赏赐,但马虞为了安抚吕布,总会适当的给些战马,甲胄这些东西,以便吕布下次更好的立功。

因此,同样是队率,吕布这三十人因为功劳较多,甲胄齐全,在吕布的操练与管理下,成为了一支在任何情况下都堪称全军尖刀的小队。

尽管职位不高,但因为赏赐以及装备,不少想有所作为的人,都加入了吕布的阵营,这也让他和魏续等人相识。他们既是同乡,又敬佩吕布的武艺与德行,想必之后干什么都能指望上这些人。

说是这么说,除了统兵打仗以外,吕布真的也不能指望这些人做什么。

另一方面,吕布还隐约记得,根据自己能回想起前世时学到的知识,这几位在他知道的历史上最后都背叛了自己。这不怪他们,在并州边塞,谈什么忠义之道本就不适用,与其责备他们不忠,不如责备那位吕布把自己置于会让对方选择背叛的处境。

“我看你们几个将来也是要统兵的将领,也不能一直大字不识一个。

正好最近没什么战事,我来教你们识字,将来,你们也跟我兵法韬略吧。”

“奉先你还懂这些?”

“当然了,你们也学着点,将来都有用。”

吕布是真心希望自己的教诲能让这四大金刚将来多派上点用场。

即便如今已经成为了队率长期在外,吕布也保持着与自己的恩师朱林的关系。

轮换回家之时,他便自己出钱请朱林吃了顿饭。

“奉先……哎……”朱林看了吕布,便叹了口气。

“先生何故叹气?”

“我只是想着,奉先你如今你通兵法经文,上马又能冲阵杀敌,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却被县长所轻视,而我身为你的老师,却不能为你做什么。”

“先生莫要介意,这不是先生的错。”

“嗯……”朱林犹豫了片刻,说道。“最近我听说大儒卢子干从九江太守卸任回乡,在涿郡招收门徒,你若能成为卢子干的弟子,想必便有机会彰显才华吧?”

“卢子干?”

吕布仿佛突然想起了前世中对历史的星点记忆。

卢子干,就是东汉末年文武双全的大儒卢植,后面那个跟历史上的吕布有颇有渊源的刘备,正是他的学生,而卢植则是前一个时代的大儒马融的徒弟。

实际上,或许是因为内心隐约能想起些前世记忆的片段,吕布的体内,有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底色——这导致他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时代的儒家思想并无兴趣。

那些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无非是统治者维护秩序的工具,是让耗材甘愿当耗材的思想禁锢。

相比之下,吕布觉得法家思想还更靠谱一些,至少在一个公平的秩序下,可以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得到任用,让国家变得积极向上。至少对于吕布这样的强者来说,如果按秦朝那样以击杀数算军功,那他的命运一定不会是像现在这样,被一个依靠家世便凌驾于自己之上无能之辈肆意欺压,侵夺军功。

不过,儒教只是个工具,作为汉朝的官方意识形态,一些儒学家借着汉朝官方的推崇,成为了名士。

不管在哪个时代,名士都是十分重要的,有名的人也许只是做了一些其他人也能做的事,就能引起大量关注与吹捧,而没名的人,就算在私下做了什么伟大的事业,也根本没人知晓。

就像现在的吕布一样,也许,也像是前世的自己一样。

或许,每个时代实际上拥有才能的人,都比历史上记载得多得多,然而能青史留名的,只是那些生前因为一些机缘,成功让自己出名的人。

在察举制的汉代,名望自然也很重要,有名就会有很多好事,地方察举有人想着你,官方需要人才时也有人想着你,想拜访谁时,只要提上自己的大名,人家就会开门为自己满上茶水,与自己畅聊一天。

想到这些,吕布便有了一个想法——他想拜卢植为师。

卢植之所以能成为名士,是因为他被马融看中了,这是他的幸运,而如果吕布能拜师卢植,哪怕实际上根本没学到任何东西,但就凭他能自称是卢植的学生,以后在关东士人的圈子里都会好混上许多。

历史上的吕布本没有这种幸运,但现在,他可以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