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种田和离别
金灿灿的稻谷终于全部晒完并收进了谷仓,这标志着几个月收割季的圆满结束。然而,农忙的脚步并未停歇,新的轮回紧接着开始。晒完稻谷后的几天,母亲又开始忙碌起来,这次的任务是处理稻苗,并开始种田。
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庭院,母亲就已经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她将前几天从田间拔出的稻苗仔细地晾晒在院子里,这些稻苗经过几天的暴晒,已经变得干燥易碎。
母亲熟练地将稻苗揉碎,去除杂质,只留下饱满的谷粒。这些谷粒将作为种子,在这片刚收割完的田地里被播撒下去,孕育出新的希望。
这些谷粒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也见证了我们一家人辛勤劳作的身影。接下来,就是准备耕田,为播种做好准备。父亲也开始整理农具,检查犁田的机器,确保一切就绪。
便驱动着耕牛,开始了一天的耕田工作。耕牛在父亲的指挥下,有力地向前迈进,犁头深入泥土,翻起阵阵波浪般的泥土。父亲双手紧握犁把,身体随着耕牛的节奏微微起伏,眼神专注而坚定。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衣衫,但他毫不在意,依旧稳稳地扶着犁,一步一步地向前耕去。
二姐和弟弟也来到了田边,他们拿着水壶和一些毛巾,为父亲送来清凉和解渴。二姐还帮父亲擦去额头上的汗水,弟弟则在一旁蹦蹦跳跳,为父亲加油鼓劲。
经过几个小时的辛勤劳作,一大片田地终于被父亲犁完了。原本坚硬的土地,变成了松软的泥浪,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父亲直起身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他拍了拍老牛的脖子,仿佛在感谢它的辛勤付出,然后牵着它走到田边休息。
这时,母亲拿着锄头,从田埂上走了过来。她接过父亲递过来的犁,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然后放在一边。接着,她开始用锄头对犁过的土地进行更细致的整理。
在播种之前,母亲先对田地进行了一番整理。她用锄头将田地里的杂草除去,然后用铁耙将土壤耙平。她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落在土壤里。她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继续埋头苦干。
午后,阳光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干燥而炽热的气息。庭院里,母亲正独自一人,忙碌地处理着稻种,为接下来的播种做着准备。
首先,她将稻谷倒入盆中,加入清水,开始选种。她用双手轻轻搅动,让那些饱满、健康的种子沉到水底,而那些空瘪、虫蛀的种子则浮到水面。她用笊篱小心翼翼地将浮在水面的劣质种子捞出,丢到一旁的空筐里。她的动作轻柔而有节奏,眼神专注,仿佛在与每一粒种子对话,挑选着家族未来的希望。
接着,她将选好的种子捞出来,沥干水分,倒在筛子里,放在阳光下曝晒。阳光晒在母亲的身上,汗水很快浸透了她的衣衫,但她顾不上擦一擦,只是偶尔抬起手,用袖子擦一下额头。她知道,晒种可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是保证稻谷健康生长的重要一步。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母亲将晒好的种子收进屋内。她找出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一些暗红色的药粉。她按照比例,将药粉与种子混合,开始拌种。她用双手搅拌着,让每一粒种子都均匀地裹上药粉。这是为了防止病虫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药粉有些刺鼻,母亲被呛得咳嗽了几声,但她依然坚持着,直到拌完所有的种子。
母亲找来一张厚厚的塑料薄膜,将拌好药剂的种子堆成一个圆锥形,并用脚轻轻踩实,然后盖上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她知道,这样可以让药剂更好地渗透到种子内部,同时也能保持种子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发芽。
两天后,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母亲就带着我来到了田间。经过两天的准备,田地已经整理得平整松软,像一块巨大的海绵,等待着吸收生命的种子。母亲的手中拿着一个装满稻种的布袋,肩上扛着一把锄头,步伐坚定地走在田埂上。
今天,是播种的日子。母亲选择了一个晴朗的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微风轻拂,带着泥土的清香。接着,母亲开始施肥。她将农家肥和化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均匀地撒播在田地里。她知道,施肥是种田的重要环节,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只有施足了肥,庄稼才能茁壮成长。然后母亲弯下腰,将手中的稻种小心翼翼地撒播到田地里。她动作娴熟而轻柔,仿佛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精灵。每一粒种子都蕴含着希望,每一把种子的撒下,都寄托着母亲对未来的期盼。
播种后的日子,阳光和雨水交替着,像一双无形的手,温柔地抚慰着大地。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稻田像一位沉睡的巨人,慢慢地苏醒过来,展现出勃勃生机。
最初的几天,田里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偶尔能看到一些嫩绿的小芽,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母亲每天都会来到田间,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幼小的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稻苗逐渐长高了,一片片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像一层层绿色的波浪,在田野里荡漾开来。母亲的工作也变得更加繁忙起来。她要定期为稻田除草、施肥、灌溉,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和汗水。父亲有时会跟着母亲下田,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再过一周后,稻田已经完全换了一副模样。稻苗长得更加茂盛,茎秆变得更加粗壮,叶片也更加宽阔。整个稻田一片翠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母亲穿梭在稻田之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精心描绘着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秧苗已经长到了一拃高,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初夏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正是插秧的好时节。母亲早早地就起了床,开始准备插秧的事宜。
清晨的田野,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秧苗的清香。母亲和父亲率先下田,他们卷起裤腿,光着脚踩进还带着晨露的泥水里。父亲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插秧起来却毫不含糊,动作和母亲一样麻利。他们弯下腰,从手中那把秧苗中分出一小株,然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秧苗的根部,小心翼翼地插入泥中,再轻轻一抖,秧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了。
大姐和二姐也紧随其后,大姐的动作尤其迅速,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在田间飞舞,不一会儿就远远地将我们甩在身后。二姐虽然速度不及大姐,但也相当熟练,插下的秧苗横平竖直,像一排排训练有素的小士兵。
“来,孩子,你也来试试!”母亲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我招手。我脱掉鞋袜,学着母亲的样子,卷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走进田里。脚下的泥巴软软的,还有些凉意。我拿起一株秧苗,学着母亲的样子插入泥中,可是秧苗却歪歪扭扭的,站都站不稳。
“别着急,慢慢来,看好了,要这样…”母亲耐心地示范着,一边讲解着插秧的要领,手指要捏紧秧根,但不要太用力,不然会伤到秧苗。插入泥土的深度要适中,太浅了秧苗容易浮起来,太深了又不容易扎根。
我按照母亲的指导,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渐渐地,我手中的秧苗不再东倒西歪,也能像母亲插的那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田里了。
弟弟因为年纪还小,留在伯伯家被奶奶照看。在伯伯家,弟弟正和奶奶一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奶奶给弟弟讲着以前的故事,弟弟则拿着一个拨浪鼓,玩得不亦乐乎。虽然弟弟不知道我们正在田里辛勤劳作,但他一定能在伯伯家和奶奶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时光。
中午时分,我们结束了上午的插秧工作,回到家中。母亲做好了饭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插秧的趣事。虽然弟弟不在身边,但我们知道他在伯伯家和奶奶一起很安全,也很快乐。这顿饭,虽然没有弟弟的欢声笑语,却充满了我们对他的爱和牵挂。
吃完饭后,母亲让我去伯伯家看看弟弟。我来到伯伯家,看到弟弟和奶奶正在午睡。我悄悄地走到弟弟身边,看着他熟睡的小脸,心里充满了温暖。我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然后离开了伯伯家,回到田里继续下午的插秧工作。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这几天的插秧工作。虽然有些疲惫,但看着整齐的秧苗在田里随风摇曳,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插完秧后,稻田里一片生机勃勃。母亲和父亲每天都要去田里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除草、施肥,每一个步骤都精心呵护。母亲知道,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将面临一次分别。
三天后,父亲开始收拾行李,工具、衣物、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都被他一一放进那个熟悉的蛇皮袋里。他默默地整理着,眼神中流露出对家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他知道,自己这一走,又要等到稻谷熟时候才能回来。
母亲走到父亲身边,帮他整理着行李,轻声说:“出去后,注意身体,钱不够用就打电话回来。”
“嗯,我知道了。你在家也要保重身体,孩子们都还小,你要多费心。”父亲背起行李,走到门口,回过头来,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他即将离开的家。
大姐和二姐站在母亲身边,她们的眼中充满了不舍和坚强。我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弟弟在睡觉。
奶奶拉着父亲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孩子啊,在外面不容易,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常给家里来信,让我们知道你的情况。”
父亲一一答应着,最后,他转过身,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家门。母亲站在门口,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
父亲走后,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母亲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更加坚强,她更加辛勤地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大姐和二姐也更加懂事,她们帮着母亲分担家务,照顾弟弟。我也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
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他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知道,他在城里辛苦打工,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也更加珍惜彼此,更加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家人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