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章 曙光B星
“开始吧。”秦毅向着曙光B星加速,面板上的速度逐渐提升。
由于在宇宙中,速度是一个相对概念。
当他到了曙光星系后,这个速度的参照物就自动变换成曙光星,也就是这个恒星系的绝对老大。
所以现在面板上显示的速度,就是相对于曙光星的位置变化。
而曙光星实际上也会带着曙光星系在银河系内运转,这个速度其实并不低。
以太阳举例,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的公转速度,超过220公里每秒。
按照这个速度推算的话,曙光星围绕银河系中心的公转速度,怎么也得上百公里每秒的速度。
甚至于银河系也在宇宙中运动,按照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察,推导出银河系的速度大致在600公里每秒。
总的来说,在宇宙中速度只是个相对概念,面板上的速度,也不过是按照最近的大引力天体为参照物。
像之前的出生点,由于只是聚集在星空中的小行星带内,这个参照物就是质量最大的小行星。
毕竟秦毅的活动范围,在大尺度的结构下其实是很小的,总不可能速度按照宇宙中心作为参考吧。
……
最终秦毅加速到200公里每秒的速度,然后停止加速。
在恒星系内,就没必要飞的太快了,毕竟这里距离曙光B星也不算太远。
很快,随着距离不断接近,面板已经能探测到曙光B星的基础信息。
以现在的身体强度,面板的探测距离已经达到1.5亿公里,而这刚好约等于一个天文单位。
天文单位是地球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也不知道面板正好能探测这个距离,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目标天体:行星(气体)
最大直径:11万公里
质量:5000万亿亿吨(约地球83倍质量)
卫星:83颗(直径超过一公里)
看到面板上的曙光B星介绍,大致介绍了直径和质量,让秦毅感到诧异的是,居然还介绍了卫星个数。
作为大质量的气体行星,通常卫星数量不会少。
不过正常情况下,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卫星,基本都在个位数。
剩下的大部分卫星,可能也就几公里或者十几公里这样的小行星。
“这个曙光B星,个子比土星小了一些,不过大体差距不大。”秦毅看着面板数据分析道。
而有了参考,秦毅又让云母族,对另外两颗行星进行推测。
经过云母族的推测后,在恒星另一端的曙光C星,其质量比曙光B星还要大不少。
曙光A星,质量则小很多。
“曙光A星可能是岩质行星,说不定就是类地行星,再不济也是超级地球,我简单探查曙光B星后,就去A星看看。”
“要是那里能有生命就更好了。”秦毅这样想道。
出现生命的条件繁多,抛开像云母族这样的特殊生命外,通常还是根据地球上的环境在宇宙中寻找。
比如要有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像红矮星,黄矮星这种母星,就是相对温和的存在。
要是在宜居带那就更好了,除此之外,有水等物质应该也能提升生命出现的概率。
当然现在秦毅见识过好几种不同的生命后,知道宇宙中不止有熟悉的类地球生命,也就是碳基生命。
像推测的硅基生命,大概率也会存在,更别提云母族这样的特殊物种。
不过虽说宇宙中存在各种种类的生命,可秦毅想要寻找像人类那样的智慧种族,最好能够控制起来给他研究科技,帮他提升身体实力。
所以地球那样的生存环境,依然有参考意义。
“让云母族们去曙光B星的大气里,看看有没有气云类生命。”秦毅指挥云母族。
控制135只云母族毫不费劲,并且只要精神连接没断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没有延迟的。
当然精神连接会随着两者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减弱,弱到一定程度后,这个连接便断了。
按照秦毅推测,现在的精神连接范围,大概在10个天文单位。
气体行星并非整颗星球都是气态的,它们也是有着固体核心,但主要由于浓密的大气,使得很难分辨行星表面的具体位置。
由于其特殊结构,‘表面’数千公里下,压力的上升会出现液态氢等超流体。
所以它们的总体密度相对较低,像土星甚至能漂浮在水上。
当然大气层内有很大的不可控性,秦毅自然不会主动冒险进里面,而云母族更适合进入行星大气。
虽说找到气云生命的可能性很低,但万一呢。
至于秦毅则前往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卫星旁进行观察。
毕竟按照推测,气体行星的卫星上,也是有可能产生生命的。
“只有3个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卫星,最小的直径900公里,中间的直径2000公里,最大的达到3500公里。”秦毅看着三个探查的目标暗道。
“3500公里的直径,和月球相当,过去看看。”
做好路线规划,他调整身体喷流改变轨道,向着第一个目标出发。
第一个目标是质量中间的卫星,秦毅在这颗卫星的表面环绕两圈,只看到光秃秃的外表,上面还有大量的陨石坑痕迹。
显然这样的环境很难产生生命,至少在表面没看到有生命的迹象。
第二个目标是质量最小的,900公里的直径勉强达到流体静力平衡,它的表面依旧是荒芜一片。
至于第三个目标,也就是那颗最大的卫星,让秦毅稍微惊讶的是上面居然有稀薄的大气。
但他还观察到,由于这颗卫星距离母星很近,上面的气体被母星的引力吸引,呈漩涡状的气流最终进入到曙光B星的大气内。
“曙光B星吸收你的大气,但你还有大气层,说明在你的内部会释放气体,以此来补充失去的大气。”
秦毅经过观察,果然如同他猜测的一般,在这颗卫星的表面,有很多裂缝以及像火山的结构。
虽说此时没看到火山正在喷发,但看到不少气体从火山口或者裂缝中涌出,这些气体会先成为这颗卫星的大气层,然后随着时间流逝,最终成为曙光B星的一部分。
“可能这个卫星的年龄较短,内核活动异常活跃,才产生这种现象。”
“不过这样的恶劣环境,几乎很难有我熟悉的智慧生命生存,就算有,估计也是我用不上的。”
简单探查了三颗卫星后,秦毅等待云母族的搜寻结果。
虽说它们的数量也有135个,可以分开搜寻,但曙光B星实在不小,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