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总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新型全球化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当前,经济全球化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技术进步、产业变革和跨国资本流动进一步推动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一系列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行动表明逆全球化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强势登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和国家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继续走扩大开放的发展路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开展新时代城市对外交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引。在此背景下,城市对国家外交总体战略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平台和抓手,也成为我国走向国际舞台、开展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主体。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表明了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同时也为城市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国际交往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与其他国家或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以维系双方友好关系、推进双方基于共同利益的相互合作。国际交往中心聚集国际高端要素,具有强大的服务全球、辐射世界的国际交往功能,在全球或地区发挥突出作用和影响力,是一种城市和联结城市之间相辅相成的动态网络的总和,具有聚集性、合作性、国际性、引领性和枢纽性特征。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在全球化网络中处于控制和枢纽地位,承载了越来越丰富的国际交往功能。与侧重于城市间竞争关系的“世界城市”层级体系不同,国际交往中心在中心吸引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城市间的合作关系。

北京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平台。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的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首都核心功能之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多次就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进行调研部署,强调要立足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实际,适应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前瞻性谋划涉外设施和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一项在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改革开放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打造北京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国际平台,全面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并形成国际多边合作协同效应,发挥城市外交在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中独特作用的系统工程。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有助于构建新型共同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协作模式、新型国际交往模式,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有助于国家在提升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与参与全球交往水平的过程中,提高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能力,承担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使命。

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世界城市格局多极化。在包容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城市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当前,全球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东亚地区的能级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以东京、北京、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城市,对全球城市格局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全球城市呈现多极化、扁平化、网络化的新格局,全球顶级城市格局正在从以西方城市为主导走向东方城市崛起,“亚洲世纪”有望开启。本书深刻阐释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在建立伙伴关系、推动世界城市格局多极化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在世界大变局下,使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供应链“双循环”体系的新枢纽,为全球发展增添新动能。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城市发展理论创新。本书融合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深入梳理国际交往中心的概念与内涵,探析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开展国际交往工作的做法和经验,阐明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构建国际交往中心的“钻石同心圆”理论模型,创新城市发展理论。“钻石同心圆”理论认为,国际交往中心作为一个具备全球功能的城市体,其“中心性”在全球的竞争力取决于六大要素,即核心竞争力、市场需求、产业支撑、协同-竞争、机遇促进、政府作用。“钻石六要素”围绕核心竞争力互相作用,对国际交往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以其为中心向同心圆的圈层辐射。内圈是城市自身发展,致力于促进民族复兴,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外圈是区域、全球进步,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上述理论框架的指引下,本书提出,应以大国外交的重要支点、全球交往的支撑平台、国家形象的“印象之城”、生态智慧的“宜居之城”、国际科创的引领之城、国内发展的带动之城为着力点,深入探索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新路径。为此,北京将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文化优势等,打造北京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国家治理是当代中国的重大战略考量,我国城市对外交往已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国际交往中心则是实施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依托。北京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场,也是国家治理的“心脏”。本书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的创新之作,旨在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推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提升北京国际交往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响应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提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相关机制和框架,进一步提升首都北京的开放发展水平,为新时代中国的全球开放合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推动国家治理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格局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