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国: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的质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章节地图·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第一手资料,了解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在此基础上生成基于中国本土土壤的扎根理论。由于本研究选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因此通过资料生成忠实反映来华留学生学习经历的理论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由于扎根理论是以行动为导向,因此本研究也希望建立在扎根理论基础上的结论和建议能对留学生政策制定者、高校、教师以及留学生本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序、导言和田野告白,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提出了“最大公约数”的留学生教育质量观,详细介绍了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呈现了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包括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本研究的适切性、样本的抽样、资料的收集和录入、资料的分析即编码的过程。

第二部分陈述了研究发现,包括第一章至第八章。其中,第一章将留学生教育置于国家战略意义层面。第二章通过对国外和国内有关留学生相关研究的回顾和评述,标示出本研究在研究版图中的位置和意义。第三章至第八章是本研究的主体。除了对田野资料进行分析和生成理论外,在每一章末再次回顾已有的研究文献,以实现本研究的结论与以往研究的“理论对话”。

第三章对来华留学生来华动机以及来华留学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进行了探究,将留学生“留学动机”和“留学行动得以实现”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区分开来,提出了留学生留学行动得以发生的系统动态理论。

第四章提出了“母国世界”、“想象世界”和“留学国世界”三个概念,认为留学生对留学国世界的感知源于对三个世界的比较,从而提出了留学生对留学国世界感知的比较理论。同时发现,留学国世界感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且可以发生转变的。由于情绪具有“感染性”特征,本章还提出感知具有“蔓延效应”和“消极连锁效应”,作为“留学国形象掷地有声的发射体”“留学国印象的传导体”,留学生可通过话语载体将留学国世界的感知和印象传递给其他人。

第五章介绍了留学生互动网络及其特征。本研究发现留学生的互动网络结构总体呈规模小、紧密度高、趋同性强、异质性低的特征,组合形态多为留学生之间的互动组合。本章阐述了留学生就“我们”与“他们”的分类对人际互动我群体与他群体的再生产作用,以及时空的结构性条件对人际互动网络的强化功能。

第六章介绍了留学生课内投入状况,并对其投入与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课内投入的动机、投入程度以及投入结果可以分为“超然旁观者”、“外围的参与者”和“核心的融入者”三种投入类型。

第七章对留学生课外学习投入情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自我能动能力”的概念,建立了留学生学习投入行为的B=f(P,I)函数,认为在留学国中的投入行为是留学生对留学国世界的感知和自我能动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可将留学生学习投入分为“感知积极-个体能动能力强型”“感知消极-个体能动能力强型”“感知消极-个体能动能力弱型”“感知积极-个体能动能力弱型”四大类。此外,在本章中还提出对留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家庭传递的“心智资本”的概念。

第八章提出了“留学变化的效果理论”。认为留学生的变化受到不同推动者的影响,在不同维度获得发展,留学的变化既是行动结果也是影响其他行动的条件。留学变化对个体再次留学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他人的行动选择具有干预作用,即所谓的“留学生的增殖效应”。每一个留学生都是潜在的“增殖的母版”,在其推荐和影响作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互动网络成员做出留学的“复制性选择”或“类复制性选择”。

最后一部分,即本书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研究发现和结论,同时生成了基于本研究的“扎根理论”。此外,基于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和扎根理论,分别提出了对国家层面、高校层面、教师层面和留学生本人层面、留学生家庭以及媒体和当地社会的建议。


[1] 《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EB/OL],http://www.gov.cn/fwxx/content_2267063.htm。

[2]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42.

[3]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Sage Publications,Inc.,1990,45.

[4]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50.

[5]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Sage Publications,Inc.,1990,56.

[6]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Sage Publications,Inc.,1990,48.

[7]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37.

[8] 陈向明:《质性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第2期,第14~18页。

[9]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21.

[10]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24.

[11]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24.

[12]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9.

[13]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191.

[14]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186.

[15] Strauss,A.,& Corbin,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Sage Publications,Inc.,1990:190.

[16] Glaser,B.,Theoretical Sensitivity[M]. Mill Valley,CA:Sociology Press,1978:37-38.

[17] 〔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第75页。

[18] Glaser,B.,Theoretical Sensitivity[M]. Mill Valley,CA:Sociology Press,1978:124-126;Glaser & Strauss,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Chicago:Aldine. 196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