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自然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结构和自然条件,我国荒漠化地区可以划分为4大地理单元: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及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高原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至大兴安岭,南抵燕山—长城—祁连山,西到马鬃山,北接国界,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高原表面是古剥蚀夷平面,地形坦荡,起伏和缓,平均海拔1000~1200米,地势南高北低,但高差不大。最低处在中蒙国境线一带,东西呈带状分布,构成一宽浅盆地,称为瀚海盆地。内蒙古高原是蒙古高原的外围部分,呈弧带状分布,东西跨度2000余公里。由东向西可划分为7个部分,依次是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昭乌达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高原及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
青藏高原由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围合而成,主体位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甘肃省南缘、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角,另外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部分地区,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面积24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大体上,西北部地势更高,东南部较低。虽然青藏高原为山地型高原,有多条高大山脉东西横亘,并将高原面分割成若干个宽谷和浅盆地,但除东南部和南部边缘之外,大部分地表坦荡,地形开阔。
塔里木盆地(包括吐哈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介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西抵帕米尔高原,东接内蒙古高原,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600公里,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底部为一河湖积平原,地表平坦,平均海拔800~1200米,地势西高东低,向北微倾。最低处在东部的罗布泊,海拔780米[4]。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介于天山、阿尔泰山及西部诸山之间,呈三角形,东西长约1100公里,南北最宽处800公里,面积38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00~1000米。西部诸山与阿尔泰山平行,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这样,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气流可以沿着多条山谷进入盆地,使得准噶尔盆地内部的降水量比塔里木盆地稍多,水分条件略好。
总体上说,我国荒漠化地区位于第一、第二级阶梯上,海拔基本上在1000米以上。尤其是内蒙古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及准噶尔盆地东西贯通,中间没有高大山脉阻隔,构成一连续、开阔的高平原,且与北部的蒙古高原主体部分连成一体。这一地形结构,就决定了我国荒漠化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气候特征
我国荒漠化地区位于北温带,远离海洋,总体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除了塔里木盆地和宁夏平原属于暖温带、大兴安岭北端属于寒温带以及青藏高原为高寒气候之外,大部分地区均处于中温带。总体上说,荒漠化地区的气候是温凉的。
由于深居内陆,地势较高,荒漠化地区基本上处于非季风区。因东南和西南湿润气流影响较弱,而西北风强劲(尤其在冬春季)甚或终年盛行,故干燥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贺兰山以西除北疆外多在1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点就是大陆性气候特征强,干燥少雨,且降水集中在夏季;气温变化大,冬季干冷,夏季很热(青藏高原除外),春秋短暂且升温降温快;多风,尤以西北风为盛。
(三)河流水系
由于气候偏旱,降水较少,北方地区河流稀少,水系发育贫弱。除了东北部的呼伦贝尔高原、西端的天山伊犁河谷地及青藏高原东南部之外,大部分地区水系奇缺,只有几条短小的河流。在高原和盆地内部,还有大片的无流区。
因降水稀少,且外围有山地环绕,北方地区基本上属于内流区。著名的内流河主要有弱水、疏勒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乌伦古河、布哈河、柴达木河、扎加藏布等。河流尾端通常汇集于湖泊洼地,或在沙漠戈壁中因河水蒸发而渐渐消失,如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即是。
由于大多属于内流区,荒漠化地区湖泊较多,如呼伦湖、罗布泊、玛纳斯湖、青海湖、纳木错等。不过,由于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来水有限,再加上蒸发强烈,这些湖泊大多非常宽浅,储水量不大,盐分高,多为咸水湖。
虽然荒漠化地区大部分区域干旱少雨,但在西部山地降水偏多,积雪量较大。这样,高山上的冰雪融水通常成为河流及湖泊的重要水源。
由于干旱,除局部地段外,荒漠化地区的地下水也是贫乏的。即使如此,由于地表水更加贫乏,地下水往往成为各地最重要的水源。
从总体上说,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多风,蒸发量大,北方地区水资源非常紧缺,属于严重缺水地带。
(四)植被状况
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且温度偏低,荒漠化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除山地或河流沿岸局部有森林树木分布外,多数地区为干草原、荒漠草原及荒漠。由于干旱少雨,除局部地段外,绝大部分地区植被发育较差,草木稀疏,种类单调,生物多样性低。东部地区干草原草高10~30厘米,盖度40%~60%。西南部荒漠草原植被更差,非常稀疏,大部分沙石裸露。西北部大多为荒漠,基本上看不到草木。
总之,我国荒漠化地区地处高原内陆,地势高亢,温凉少雨,植被以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生态系统简单而脆弱。除局部地段外,大部分地区生态条件较差,环境容量有限。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很容易出现生态系统崩溃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