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曾在会稽山阳明洞筑室,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去世之后于隆庆年间追封新建侯,谥号文成,后世又称之为王文成公,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对儒学进行了不同于程朱理学的诠释和革新,在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均有深远影响。
五百多年以来,人们对王阳明评价不一。王阳明一生经历了各三次起落波折:二十七岁时中了进士,观政工部,正式进入仕途,后又被任命为刑部主事,是第一起;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因触怒刘瑾,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栈驿丞,是第一落;正德五年(1510年)升任庐陵知县,以后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以南赣为核心,最终升任南赣巡抚统治四省“八府一州”,其间荡平了为非作歹、肆虐横行几十年之久的盗贼,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是第二起;此后朝廷对其冷遇,是第二落;嘉靖六年(1527年)以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率兵入广西平乱,是第三起;翌年冬,因病重,请假回乡,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病逝于青龙铺(现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章江船,时年五十八岁,是第三落。
王阳明逝世后未能盖棺论定,还有几次起落波折:明隆庆元年(1567年)追封新建侯,谥号“文成”并从祀孔庙,这是第一个起。到了清代中晚期,其学术受到了批评,这是第一个落。同治光绪年间到清朝灭亡,亦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很多仁人志士在阳明思想的影响下,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是第二个起。“文革”期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王阳明被列为“唯心主义”者,而且还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这是第二个落。1992年春,“王阳明遗迹日中联合学术考察团”在日本阳明学专家冈田武彦的带领下来华考察之后,在浙江和贵州等地掀起了一股研究阳明心学的热潮,可以算半个起;1994年4月,日本阳明学专家学者400多人捐款出资,由冈田武彦先生带到中国,在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老圩上的章江河畔,兴建了一座“王阳明落星亭”,之后阳明学在全国逐渐兴起,这是第三个起。
纵观中国的历史,像王阳明这样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人称“真三不朽”“成就冠绝有明一代”的人寥寥无几,其多起多落,跌宕起伏,不断被人评价又评价、被人发现又发现的遭遇更是他人未曾经历。这在某种意义上更能表明王阳明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就像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专家学者从现代学科知识分类出发,给王阳明冠以许多称谓,如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等,就其事功和学术来说,可谓实至名归。近些年,王阳明又被“发现”了,在国内“阳明热”过“火”地升温至“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时,重塑金身的王阳明被请上神坛,甚至被神化,这也未必是合理的。
如前所述,在王阳明的一生中,有十几年仕途都是围绕着南赣展开的,他用三次战役平定了赣、粤、闽、湘四省为害数十年之久的匪患,其中,和平县境内的三浰战役则是他最为穷尽心计之战。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他先后两次巡治和平县近四个月,发布《告谕浰头巢贼》一文,并由此感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对其“心学”进行升华和完善。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初三日,王阳明“知行合一”,以攻心为上,设法诱杀了匪首池仲容。正月初六日即将进攻和平三浰时,他致信弟子,再重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由“山贼”想到“心贼”,进而由“易”开始,攻破“山贼”;又以长治久安克“难”破“心贼”,奏建新县,取名“和平”。县名“和平”寄托了王阳明远大的志向,浓缩了人类共同的理想与美好愿望!正是“和平”点燃了王阳明的思想火花,成为他照亮五百年历史的思想光柱。王阳明撤军离开和平途经龙南玉石岩时,遗留岩刻《平浰头碑》《回军九连山道中短述》及平浰官员与王阳明赋诗几十首,至今仍保存于玉石岩中,是三浰战役及南赣平匪研究中真实而宝贵的实物资料。在巡治和平时期,他屯兵作战,驻军防守,挑选民兵,实行十家牌法,平息匪患,实施亲民仁政,推广《南赣乡约》,创办社学,提倡官德清廉和改善民生。因此,和平县成为王阳明政治生涯的新起点及其军事才华展现、治政理念实践、心学思想成熟、乡约制度实施、书院社学教育的过化之地,是其成就不朽事功和学术的重要地域。
所以,若要用唯物史观客观、真实、理性地理解和评价王阳明及其理论学说,更好地发扬他的心学精髓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王阳明在和平的历史是绕不过去且需要深入研究的对象。以往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和平县王阳明研究会成立之后,也在“阳明热”大环境中,于近些年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如果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挖掘新史料。我们把对王阳明与和平史料的考察、搜集和整理作为必须进行的常态化基础工作来抓。我们还以文献调查为基础,对和平县每个镇、村和附近市、县进行田野调查,寻找王阳明活动的足迹,以及相关遗迹、碑刻、族谱和故事传说。在进行田野调查时,我们往往会遇到扑空后的沮丧、失望和伤感,当然更会品尝到不时发现并捕获“猎物”时出乎意料的欣喜若狂!我们由此深刻体会到,王阳明与和平史料的发掘和搜集,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文化工程,不仅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资金和其他方面的保障。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最疑惑的问题是,王阳明平定三浰时有没有到过和平?大家都觉得困惑,半信半疑,也有争论。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打算编一套和平县阳明研究丛书,每隔三两年出版一本。《王阳明与和平史稿》是该丛书的第一本。本书图文并茂,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资料,辅以田野调查资料,叙述、辑录王阳明两赴和平平定民乱、建立县治等历史事实;简述了他受朝廷之命,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初三日赴南赣上任前后的历史背景,着重记述了他在三浰战役中平定浰头民乱,奏设和平县治等基本经过;该部分浓墨重彩地记述了自王阳明建县以来,和平人民对阳明先生平乱之功、创县之绩、教化之能、执政之勤、为官之廉、为民之明等历史贡献的敬意和缅怀之情,使他成为和平县的一个重要文化标识。第二部分是对王阳明巡治和平的研究,汇集几十位作者发表于报刊上或论文集上的论文,对王阳明平定三浰的历史事实作进一步论证,并增加一些详尽的细节说明,旨在解答王阳明是否到过和平的问题。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吴光、钱明、董平、姚延福编校的《王阳明全集》,周建华的《王阳明在江西》,周建华、刘枫的《王阳明与福建》,李晓方的《王阳明龙南史料辑录》等书籍和相关史料,同时得到了中共和平县委、和平县人民政府、县社科联、县文联的支持,得到了和平县永强混凝土有限公司、广东聪明人集团有限公司周志明董事长、广东知行合一古郡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林仕梅董事长、和平县创钜实业有限公司凌小芳经理,以及县王阳明研究会朱德富、萧加铃、梁平、陈子昂、何仲达、张小新、卢振根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此,我们表示万分感谢!
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研究王阳明与和平县及和平地域文化构建、传承与弘扬阳明文化、讲好和平故事、传播和平声音、践行知行合一、推动和平精神文明创建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然,如果本书能助益人们知往鉴今,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
是为序。
杨廷强
2023年3月18日于和平浰江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