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理发展史(1909—194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西方护理对中国近代护理发展的影响

在南丁格尔时期以前,世界各国均未形成独立的护理职业或专业。19世纪中叶,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创办了护士学校,正规的护理教育由此开始。从此以后,南丁格尔的护理理念及教育实践方式作为国际护理模式,在全球得到了重视和推广,使护理专业逐渐成为健康服务行业一门重要的专业。

一、西方护理的诞生和发展

19世纪中叶以前,世界各国没有科学的护理,医院也很少,医疗与护理没有明显的划分,治疗与护理工作多由教会承担,修女、修士们出于爱心及宗教信仰为病人提供生活照料及精神安慰。因此,当时没有正规的护理教育。

19世纪后期,由于科学的发展及医学的进步,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加之天花的大流行及英国殖民地内的战争,社会对护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欧洲相继开设了一些护士训练班,护理的质量及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基本只停留在病人的生活护理、舒适及症状护理上。1836年,德国路德教会的牧师西奥多·弗利德纳(Theodor Fliedner)在德国莱茵河畔的凯撒斯韦特市(Kaiserswerth)建立了女执事之家和医院(Deaconess Home and Hospital),招收身体健康、品德优良的教会女执事进行护理培训。训练内容主要为护理及社会服务,方法包括授课、医院实习、家庭访视,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较为正规的护士训练班。此时的护理仍然不是一门正规的职业,护理教育也基本停留在时间短、内容简单且有宗教性质的基础训练阶段。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发展了以改善环境卫生、促进舒适和健康为基础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学逐步走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并建立了正规的教育渠道,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Nightingale Period)。这个时期既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现代护理学的开始。南丁格尔时期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为护理工作赢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使护理作为一门科学及艺术结合的职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护士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从狄更斯笔下粗鲁的“甘普”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使护理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1.为护理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有其组织性、实践性及科学性,她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护理环境学说,确定了护理学的概念和护士的工作任务,提出了公共卫生的护理思想,重视病人的生理及心理护理,提出的护理理念为现代护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正如她所言:“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护理本身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精细的艺术要靠高洁的护风和高尚的护德铸就。我将用我的行动,来维护我的职业的神圣”。南丁格尔的努力,使护理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控制及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她的护理誓言至今被全球很多护理学院作为毕业誓言采用。

2.致力于创办正规化的护士学校

南丁格尔坚信护理工作是一门正规的职业,必须由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护士担任。1860年,南丁格尔用英国政府在克里米亚战争后自己获得的奖金,加上随后的信托基金,在英国伦敦的圣托马斯医院(St Thomas’Hospital)开办了全世界第一所护士学校,命名为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Nightingale Training School for Nurses)。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将护理作为一门科学的专业,采用了新的教育体制及方法来培养护士。学校学制4年,必修课包括生理学、外科学、解剖学等11门课程。护理实践课程有清洁伤口、灌肠术、身体擦拭术等13项必考技术,教学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讲授并示范。

南丁格尔建立的护士学校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护理教育模型。为护校学生开设医学课程,使护理工作与医学的发展并驾齐驱,提高了护士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并为护理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从1860年至1890年,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共培养护理学生1 005名,她们在工作中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推行护理改革,创办护士学校,使护理工作有了崭新的面貌。

3.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

在1858年及1859年,南丁格尔分别编写了《医院札记》(Notes on Hospital)及《护理札记》(Notes on Nursing)。在《医院札记》中,她阐述了自己对改革医院管理及建筑方面的构思、意见及建议。在《护理札记》中,她以随笔的方式阐明了自己的护理思想及对护理的建议,如对环境(灯光、通风、噪声、其他康复环境)、个人卫生、饮食对病人的影响等多方面的阐述。这两本书多年来被视为各国护士必读的经典护理著作。克里米亚战争后,南丁格尔选择了隐居生活,在健康状况糟糕的情况下,闭门谢客,笔耕不辍,撰写并出版了两百多部书籍、报告和手册,内容涉及医疗、护理、公共卫生、济贫院等方面,积极推动英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改革。她先后发表了一百多篇护理论文,答复了上千封各地的读者来信。

4.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这套制度首先提出护理要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强调在设立医院时必须先确定相应的政策,使护士担负起护理病人的责任,并要适当授权,以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潜能。要求护士必须受过专门的培训。在护理组织的设立上,要求每个医院必须设立护理部,并由护理部主任来管理护理工作。同时也制订了医院设备及环境方面的管理要求,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史海钩沉

南丁格尔手迹

① 佚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部.中华护理杂志,2017,52(5): 529.

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珍藏着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是南丁格尔弥留之际的遗笔书信(图1-1),写给当时天津济华高级护校事务主任保文先生之母。这封信由时任马大夫纪念医院第十四任院长雷爱德亲自拍摄,并将照片转交给医院医学摄影室惠存至今。

图1-1 南丁格尔手迹

5.推动医院的建设及合理的病房设置

南丁格尔在总结医院建设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后,提出了一系列与医疗空间环境设计相关的建议,并对病房护理单元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每间病房人数(需满足相应的容量及护士工作量)、病房的尺寸、每张病床区域的大小、每张病床旁有一扇外窗、病房的朝向(南北朝向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加热壁炉、室内装饰材料及颜色的装饰等。后人为表示对她所取得成就的尊重和纪念,将此设置命名为“南丁格尔护理单元”(图1-2)。

图1-2 南丁格尔护理单元平面图

6.护理研究及统计学的先驱

南丁格尔还首创了护理研究的先河,她将自己的才学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中,如她采用详细的统计数据,测算病房中单个床位的使用面积、冲洗排水沟的次数、医院床单和被罩洗涤的次数等,以使工作获得更好的成效。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为了更好地说明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在英国政府派出的卫生委员会到达战区时,为便于委员会的理解,南丁格尔应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采用“饼图”的方式列举数字(被后人称为南丁格尔玫瑰图)(图1-3),简洁明了地呈现了军队护理工作的成绩。

图1-3 南丁格尔玫瑰图

1859年,南丁格尔成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第一位女性成员。1861年,统计学会召开国际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南丁格尔统计学计划”的应用,与会成员一致同意采用南丁格尔设计的“医学标准统计表”。直到今天,这种统计图表仍然在英国的一些医院和现代研究中使用。南丁格尔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促进了当时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也被后人公认为护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驱。

二、西方近代护理发展历程

南丁格尔护士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及组织管理模式后来成为欧亚大陆许多护士学校培养模式的指南,促进了护理教育的迅速发展。1887年,英国至少有16所医院的院长都是南丁格尔护士学校的毕业生;这些优秀的毕业生到达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瑞典、加拿大等国家,成为当地护理教育的主要师资,并按照南丁格尔护校的规范建立起多所护士学校。

从19世纪开始,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宗教、妇女地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现代护理学从职业向专业发展的历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护理教育体制

自1860年后,欧美许多国家南丁格尔式的护士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护理专业发展最快的地方为北美地区。美国1872年开办了第一所护理学校——费城女子医院护士培训学校(Nurse Training School of Wom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1901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设了专门的护理课程;1919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美国成立了护理教育研究委员会,以审查公共卫生护理和护理教育的状况及所存在的问题。委员会于1923年发表了“Goldmark报告”,该报告建议护理教育部门应该制订高水平的教育标准,护理学校应该将重点放在教育上,而不是医院的需求上;并建议将护理教育从医院转移到大学,要求护理教育者应接受高等教育。1924年耶鲁大学首先成立护理学院,学生毕业后取得护理学士学位,并于1929年开设硕士学位。其间,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也先后创建了许多护士学校及护理学院,使护理教育形成了多层次而完善的教育体制。

2.护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由于护理教育的不断完善,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护士对护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及探讨不断深入,对护理科研的重视及投入不断增加,各种护理专业团体逐步形成。护理作为一门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及提高。

3.护理管理体制的建立

从南丁格尔以后,世界各国都相继应用南丁格尔的护理管理模式,并将管理学的原理及方法应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强调了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并指出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同时护理管理要求更加具体及严格,如美国护理协会对护理管理者有具体的资格及角色要求。

4.临床护理分科

从1841年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现代治疗手段的进一步提高,西方护理专科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在美国除了传统的内、外、妇、儿、急症等分科外,还出现了重症监护、职业病、社区及家庭等不同分科的护理。

三、西方护理发展对中国早期护理的影响

从南丁格尔护士学校传到北美以来,英、美等国一直是全球护理的引领者,而作为传教士的医生及护士,将发展初期的西方护理从英、美传到了我国,使护理学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医的传播在中国诞生。最初的西医护理只由少数受过专业护理训练的西方护士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医院提供。她们大多协助医生工作,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药物治疗、疾病护理、急救护理及助产等护理服务。她们出色的服务,使中国民众逐渐接受了西方护理,对护理的观点也从鄙视、排斥到逐渐接受。随着西医医院从沿海向中国内陆大城市的不断延伸,护士数量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培养中国本土护士。因此,这些西方护士除了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外,开始以西方护理教育体系为模板,通过开办短期、长期护士训练班,或开办护士学校的形式开始培养中国护士。

这些护士沿用尚处于襁褓的西方护理体系,帮助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护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华护士会),使其成为全国护士(包括中国护士和传教士护士)相互交流护理实践和教育经验的纽带。中华护士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育及管理工作,如规范护士学校注册、护士毕业会考、护理教育教学标准以及护士注册。中华护士会同时也创办了护理专业刊物,直接使用或者翻译、编译了当时西方常用的护理教材。当时一些护士因地制宜,开发了很多实用的护理技术及用品。通过这些方式,使西方护理随着护理教育的发展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带着中国文化的特征茁壮成长,掀开了中国护理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