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历中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儒生的信念

肇庆城内,暮色渐沉,街道空旷,冷清一片。

今天是大年三十,本应是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的除夕夜,却见街上行人寥寥,道路两旁的门扉紧闭,房舍中究竟是否尚有人烟,已无从得知。

街上不时出现一些人,他们拖家带口,负重而行,有的甚至推着车子,步履匆匆,向城门的方向挪动,想来是准备逃离灾难。

地面上散落着树枝、枯叶以及百姓遗失的物品,没人前来拾捡。

一阵冷风拂过,带起地上的杂物在空中乱舞,犹如无家可归的流民,随风飘零。

朱由榔望着这番景象,心头一阵酸楚,胸中不禁泛起悲凉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天下战乱,最苦的是百姓,是天下苍生。

他心中自感沉痛,便召来严起恒、杨鼎和、刘远生等忠良,叹道:

“今日除夕,本该是百姓们阖家团圆之时。然今他们却不得不离乡背井,带着妻儿老小,四处逃亡,实在令人心痛。朕见此情形,实在无法平静。”

严起恒恭恭敬敬地作揖道:“陛下如此爱民,真乃天下之幸也!”

朱由榔叹了口气,继续道:

“为了让百姓能够安稳度过新年,朕有一事相求,请几位爱卿相助。”

严起恒等人皆是读书人,大都是科举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

若是能为百姓做事,哪怕辛苦,他们也十分乐意。

于是,几人纷纷点头:“陛下有命,臣等愿倾力相助。”

朱由榔略作思量,叮嘱道:

“你们速速前往城中,向百姓宣告朕已亲自回到肇庆,誓死守城,绝不退缩。告诉他们,不必惊慌逃离,朕必定挡住清虏,保护他们的家园。

“若家中有青壮年男子,可号召他们参军,共同守卫这座城池;若有余粮,则可献给军队,为防守提供帮助。

“总之,就是要告知他们朕守卫肇庆的决心,让他们无需弃家逃难。”

听到此安排,严起恒等人不仅不觉辛苦。

相反,熟读四书五经的他们纷纷高兴不已,只觉得如此做便是依圣人之言行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刘远生说道:

“陛下如此忧民之忧,实乃天下百姓之福。臣相信,城中百姓定然也会深感陛下之恩泽,竭尽所能,为守备肇庆做贡献。”

中国古代的儒生,最期望的皇帝特性便是“爱民如子”。

此时,严起恒等人便觉得自己有幸逢明主,所学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朱由榔如此安排,本是为了安抚百姓,以便更好的防守肇庆城。

却在无意间,使得严起恒、刘远生这些儒生对他这个皇上的认同高了不少。

因此,得到皇上的命令后,严起恒等人不顾今天是阖家欢乐的除夕,毫不犹豫地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毅然走向各个街巷,去为百姓们带去安慰与希望。

朱由榔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只觉得南明有如此多的忠良,彻底翻盘,绝非痴心妄想。

想到这里,他再次坚定脚步,继续往前走去。

然而他不知道,身后的丁魁楚看着这一切,心中疑窦丛生:

“陛下不会真的要守城吧?”

……

当夜,严起恒等人的安抚工作成效显著,许多原本准备逃亡的百姓决定暂时留下,继续观望局势。

甚至一些已经逃出城的百姓,听到皇上返回肇庆的消息后,竟然又返了回来。

一时之间,肇庆城中有了些朝气。

当天夜里,朱由榔甚至听到城中不时响起烟花声。

显然,自己的返回,算是暂时稳定住了民心。

若是此次能击败清虏,守住肇庆,稳定住的可就不止是肇庆的民心,而是整个广东西部的民心。

若是能光复广州,稳定的便是广东全省的民心。

若是能继续收复福建、江西等地,稳定的便是整个天下的民心。

……

第二天,永历元年的第一天。

朱由榔早早起床,简单洗漱之后,在院中晨跑。

自穿越而来并适应了这具身体后,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如今是乱世,即使是皇帝,也得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行。

毕竟,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与清虏短兵相接,大战一场。

若是没点功夫,哪不就成了清虏案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

跑完步,他又做了些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动作,进行全身锻炼,增长肌肉。

活动完毕,他方才用膳。

吃过早餐后不久,便有人前来找自己。

仔细一看,正是丁魁楚,身后跟着一些随从。

他行完礼后,开门见山道:“陛下,咱们该去寻找财物了,越早找到,便能越早离开。”

好家伙,这是一点耐心都没有呀,大清早的就来催自己去寻找财物。

朱由榔哪里有什么财物!

他现在想的就是尽量拖延住对方,以布置守城事宜。

于是,他将丁魁楚拉到无人处,小声问道:

“丁爱卿,朕问你个事,朕有大量财物的消息,你都告知了谁?”

“回陛下,为了保密起见,朕未向任何人透露。”丁魁楚回道:

“即使是臣的亲儿子,臣都没有告知。

“陛下,臣忠心耿耿呀!”

对于这个回答,朱由榔稍感意外。

不过仔细一想,他不告诉其他人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不需要向其他人分享这笔财物。

这样的话,他就可以独吞属于自己的一半财物。

而他之所以没告诉他的儿子,也实属正常。

根据朱由榔本身的记忆,丁魁楚的儿子胆小懦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主,告诉他,定会坏事。

丁魁楚没有将皇上拥有财物的消息大规模散播,对朱由榔来说是一件好事。

这样,自己只需要解决丁魁楚一人便可。

可是,如何才能解决这个拥有兵权的权臣呢?

朱由榔开始一边与对方东拉西扯,一边在心里暗暗思考应对方法。

聊着聊着,在对方不断“表忠心”的话语中,朱由榔有些迷失。

这时,他突然想:丁魁楚怎么说也是一个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是进士出身。

他也是儒生,心中也许还存留着善念,有着些许忠君爱国之心。

实在不行的话,和他讲一讲道理,讲一讲“君为臣纲”的圣人之语。

也许,他会想通呢!

于是,朱由榔对他说道:

“丁爱卿,朕有一件事想和你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