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惊人的精度已经骇人的能耗
这次王轶只是打算检查一下设备的运转情况。
所以设计的加工方案很简单,只是将螺纹钢车成规定的圆柱形。
而也正因为操作很简单,所以前后就仅仅几分钟,零件便加工完毕。
从出料口拿起加工好的金属圆柱,王轶将其放进一台专业检测设备中。
等到检测报告出来后,许磊再也忍不住好奇,快步凑上去,和王轶一起查看了起来。
当看到检测报告中,关于精度那一栏的数据后,两人都有些震惊。
许磊是真的震惊了,而王轶虽然已经提前有了心理准备,不过这眼见为实。
当看到实实切切的检测报告后,还是不免被惊讶到。
要知道,现在世界上已知精度最高的加工机床,是德国的德马吉森精机的产品。
名字听起来很怪,那是因为这家公司是德国德马吉森和倭国森精机制造商合并而成的。
而这两家公司,哪怕不合并,也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数控机床生产商,更何况合并之后呢?
可即使是他们家,对外公开机床加工精度,也只是理论上控制在正负一纳米。
至于国内的零件加工,就差的更多了。
目前对外公告的数据,是最小误差控制住0.1微米。
一个是纳米级一个是微米级!
相差了足足100倍!
至于目前华国市面上主流的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更是只能堪堪控制在1微米左右。
而眼前这台看上去好像并不如何炫酷的高精度数控机床,却能将加工精度控制在正负误差0.7纳米!
这还是实际效果,而不是那些对外公开的理论数据!
要知道在王轶的验算中,这台数控机床理论上是可以将加工精度最小控制在正负0.1纳米!
虽然那是理论情况,但即使考虑了现实情况,算上原材料特性以及机床使用老化和道具的磨损。
理论上也是能够控制在正负1-0.5纳米之间!
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这台数据机床的实际效果,能够吊打全世界任何一款已公开的数控机床!
哪怕是那德什么森的数控机床龙头,这台卧式机床也丝毫不怕。
因为对方公布的可只是理论数据。
而外国佬什么德行,懂的都懂。
哪怕德国人以严谨著称,但别忘了这家公司可是和倭国那帮小日子合并了。
而且就这精度,都可以直接换上金刚刀,用来加工光学镜片了!
就在王轶正沉浸式感慨这款设备的牛逼之处时,突然间听见身旁传来一声国粹。
“卧槽!老大!那电表是不是坏了?”
回过头,只见许磊此时正看着不远处的电表,双眼发直。
见此,王轶也有些好奇,可当他也看向电表后,情不自禁的也有点脑子发蒙。
直接,那块工业用地的电表,这会儿正跟个电动马达一样飞速的转动着。
哪怕这边机器只是待机,那转动的速度也十分不正常。
担心是电表有问题后,王轶连忙关闭机器,然后用一块防水布将其罩起来后联系物业。
此时还不到物业下班。
听到王轶说电表好像怀里,立刻安排电工过来检修。
不过在电工用专业仪器检测完后得出的结论却是电表运转一切正常。
这下王轶坐不住了。
等对方走后,他再次启动数控机床,重新加工了一根新的钢筋。
随后快步走到电表正下方,仔细看起上面轮盘的转道。
随着机器开始运转,王轶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直接,电表的轮盘度数,再次以一个很不合理的速度飞快跳动着。
可现在厂房里,除了正在待机的那台电脑和一些照明的灯具以及中央空调和一台电冰柜外,只有那台机床再用点。
如此一来,在抛除电表故障外,只能说明这台机床的能耗高的骇人!
按照目前的耗电量来换算,这台机床的耗电量,简直抵得上同款数控机床的10倍有余!
而这么高的耗电量,基本就已经宣布了这款设备的死刑!
因为如果用不到纳米级的加工精度的话,是不会有人选择它的!
...对啊!
像是想到了什么,王轶一巴掌拍在脑门上,随即笑了起来。
这时许磊明显还没转过神儿。
见王轶发笑,以为是接受不了失败,有些担忧的走上前。
也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
这么高的耗电量意味着什么,他也自然明白。
可他刚要安慰几句,却听王轶问道:“磊子,你说咱们这台数控机床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人?”
听见王轶的问题,许磊想了想说道:“自然是那些高精尖企业了,毕竟这么高的加工精度,日常用品可用不着,总不至于生产个不锈钢脸盆,都得将误差卡在纳米级吧。”
话刚说完,许磊也反应了过来。
对啊!
这些普通的生产企业压根也不是这款机床的目标客户啊!
想到此,两人相视一笑。
说到底,还是眼界问题。
二人一开始就没往高精尖方面去想。
而且,也不能怨这台设备的能耗高,就那主轴高达120万转每分钟的转速,能耗就绝对低不了!
更何况它的体积还并不大。
等想清楚后,自然明白了其中的门道。
要知道那些高精尖企业,很多都在国外的禁售名单中。
哪怕不在禁售名单,以对方生产的东西而言,会在乎电费吗?
这就好比开布加迪的人,从来不会研究今天92的汽油涨了多少钱一样。
至于那些在禁售名单上又很抠门儿的企业?
能有得用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想清楚这些,二人也不再纠结,继续忙起了各自的工作。
联系供货商的联系供货商,绘图的绘图。
气氛再一次陷入了平静。
......
不知不觉,二人就已经在这间厂房里待了两个多月将近三个月。
倒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而是因为王轶这边搞上头了。
伴随着卧室数控机床的正式投入生产,很快第二天数控机床便搞了出来。
而且有了第一台的经验,两人组装的速度也加快了几分钟。
仅仅耗时一个星期,便将那台多任务数控机床给搞了出来。
随后,王轶又花费将近一个月时间将比较复杂的多轴联动机床品类起来。
如此一来,王轶就已经可以完全自己加工想要的任何零件了。
而这时他就将目光投向了数控机床最终的那台设备:综合性高精度数控机床!
和其他三台机床相比,这台设备不仅价格上贵了不少,足足需要180万系统值。
为了凑够系统值,王轶随便找了个借口让刘思彤去汽车城采购了一台雷克萨斯LM凑系统值。
而接下来,他和王轶便足足耗费了2个月还多点的时间,才将这台综合性高精度数控机床给搞出来。
之所以这个综合加工中心耗时这么长,主要是因为这家伙实在是太大了。
长度将近40米,宽度也有20米出头,高度更是足足9米高。
仅仅一台机器,就占用了厂房将近三分之二的面积。
这还只是设备本身的面积。
这么大的设备,整体上千吨重,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一放就行,还得单独为其改造地基。
光是地基就挖了无语4米深,坚实程度稳定甚至堪比桥墩。
当组装好后的第一时间,王轶就将一根钢板废料放进了投料口。
而他这次要加工的,则是一个圆!
按照系统资料,这台加工机床,理论上不仅能够将精度控制在0.1纳米,还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加工。
这种所谓的同时进行,不像多任务数控机床那般,而是可以在一块原材料上进行多任务加工。
也就是说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项加工步骤。
这极大缩短了加工时间!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台设备的能耗也更加离谱。
好在瑕不掩瑜,反正王轶也是属于那种不看电费的,这台设备他也没打算流出去,自会留作自用。
正想着今后对这台设备的处置计划时,出料口已经咕噜噜的滚出来一个直径7厘米的圆形金属球。
拿起金属球,看了看表面,好家伙,连抛光都做好了。
可当他将金属件放进放进检测仪器后,看着检测报告,整个人再次呆住了。
而就在许磊好奇的想要凑前观看时,王轶这次却一反常态的一把关掉了检测仪器,还是强制拔电源的那种关掉。
不仅如此,还将手中的监测保护直接塞进了一旁的一台粉碎机了。
见此一幕,许磊眸子猛地一凛,随后连迟疑都没迟疑的转身就走进了一旁的休息室。
见对方离开,王轶微微松了口气。
倒不是他不相信许磊,实在是这台设备有点太逆天了。
因为刚才那份报告中,有一条是对于加工零件的结构检测。
而按照报告中的描述,不考虑微观层面,只考虑宏观和结构层面,这台设备加工的这个金属球,已经无限接近几何正圆了!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燕京的物理实验室中,花费几十甚至上百亿搞出来的一个正圆模型,可能在结构层面上都不如这台数控机床仅仅用了不到15分钟加工的这么一个零件。
而且这还不是铣出来的,而是通过钣金和焊接以及抛光做出来的!
但即使是如此,也依然极度接近几何正圆,这就很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