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
有家长说,她最近频繁地被老师请到学校,原因是她上初一的孩子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这位家长试了很多办法,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我想告诉这位家长,喜欢在课堂上捣乱的孩子,大多想通过捣乱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他们往往在家庭中缺少理解和关注。
孩子在缺乏关注后大致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寻求关注;如果得不到关注,他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寻求权利、他的自主权;如果还是得不到关注,他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报复;如果依然得不到关注,他就会进入第四个阶段——自暴自弃,自我放纵。
很多家长处理孩子捣乱的方式是要求他不捣乱,因此大多选择批评的方式,希望孩子改正其行为。然而,家长的方式无法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他就变本加厉,一步步地从寻求权利阶段走向报复阶段,直到完全自我放弃。寻求关注的孩子其实是有上进心的,至少他心中还是有诉求、有追求的。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给予孩子关注,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是可以有效帮助到孩子的。
我曾经问过一个孩子,为什么喜欢在课堂上和周围的同学说话?他说,他上小学时有一个好朋友,性格外向,很能说,和班里的许多同学能打成一片,令他很是羡慕。
这个孩子其实是把拥有朋友归因于能说了,他渴望友谊,渴望关注和爱,所以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本节开头的孩子为什么如此缺乏价值感和存在感?我在他的家庭中找到了答案。他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在他儿时离异,后来他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只看重他的学习,对他缺乏精神层面的关心与呵护。他的父亲在他三年级时就去世了,他缺少父爱。这样的经历,让他变得缺乏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总想引起大家的注意。
如果遇到这种问题,家长该如何做?我们有两点建议。
第一,家长要给予孩子关注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一般情况下,没有耐心的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是打击。
第二,家长要尽量缓和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比如,家长可以和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但是不要让老师觉得孩子有心理问题,可以请老师做一些特殊阶段的支持。同时,也要引导孩子,让孩子去喜欢老师、欣赏老师。当老师真诚地给予孩子肯定,孩子感受到被老师肯定时,他就会自觉地认真听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当你的孩子还在做各种事情想引起你的关注时——无论是用捣乱的方式,还是用反抗的方式,你一定要清楚孩子内心深处的动机是呼唤爱。不要等到孩子自暴自弃的时候再去弥补。正确地爱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做合格的家长,做最好的家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