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不再被狐狸骗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41/53264941/b_53264941.jpg)
四
不过,在人类眼里,会骗人的动物并非只有狐狸。除了狐狸,还有狸猫、貉(獾)、白鼬,有时还有黄鼠狼。我每年有一半时间住在群马县的上野村,那里有种人称“尾裂”(12)的动物。当然,这类传说中出现的动物也有地域差异,四国流传的故事以狸猫为中心,几乎没有狐狸骗人的例子。首要原因就是狐狸在四国属于稀有动物,很少有人见过。当地甚至有个传说称,狐狸因触怒弘法大师(13),被放逐于四国之外。另外,北海道的狐狸也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之内。因为北海道原本是北方原住民生活的地区,这些原住民与动物之间有其独特的交流方式。所以,本书只讨论“和人”(14)的世界。
接下来回到刚才的话题。从前的日本,有很多动物都会捉弄人类,但尾裂的情况稍有不同。首先,尾裂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动物。20世纪80年代,某村有人曾捉到一只尾裂,我也去瞧过,感觉是只大型的黄鼠狼,但那村民一口咬定就是尾裂。那么尾裂究竟是什么呢?
民间认为,尾裂会潜入村民的家(房子)中,也就是偷偷住进别人家里,但人看不见它,也没法知道它究竟在不在。
吃饭时,如果有人饮食习惯不好,敲响了餐具,住在家里的尾裂就会闻着味儿跑出来。当然,因为没人能看见它,也不会发现它的存在。尾裂会偷吃人类的食物,吃掉精华(ミ·mi),只留下躯壳(カラ·kara)。一无所知的人类则会吃下那些食物的躯壳,虽然看着还是食物,但只是虚有其表,无法提供营养。
以上就是尾裂的惯行之一。村里大人训孩子的时候总说:“习惯不好会招来尾裂哦。”
说到这里,我还要提一句,在日本传统观念里,进食就是汲取食物的精华。精华也写作“魂”或“灵”。换句话说,进食就是吸收生命之本。与之相对,躯壳是存放精华的容器。人类只能看到食物的躯壳,为了吸收精华,必须连同躯壳一起食用。日本传统的餐桌礼仪要求进食时保持安静、严肃,而不像欧洲那样其乐融融地享用食物。这是因为进食就是在汲取精华,亦即吸收其他生物的生命,使之成为自己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进食即摄取别的生命。
所以我们必须感谢那些为我们牺牲的生命。在日本人眼中,粮食不是神赐予的,而是人从生命世界、灵魂世界中获取的,因此进食时祈祷的对象不是神,而是灵魂世界。或者该说,日本人信奉的不是绝对唯一的神,而是形成灵魂世界的所有神灵。正是在这种精神底蕴之上,才有了日本的餐桌礼仪。既然要表达诚惶诚恐与难能可贵,就必然要制造出严肃的氛围。
随着近代化(15)的发展,人们进食时摄取的东西由生命变成了营养,人类汲取其他生命之精华(ミ·mi)供自己生存的感觉也逐渐消失,传统的餐桌礼仪随之衰落。尾裂想必就是这么一种架空的生物,旨在告诉我们灵魂世界的存在。
除此之外,尾裂还有一种极具特征的行为。它喜欢秤。只要有人拿出秤来,尾裂就会坐到秤上。纵使如此,人类依然看不见它。
过去,总有做买卖的中间商跑到村子里收购货物。养蚕地区的生丝是最有代表性的物品,药草有时也是收购的对象。中间商会取出秤来称重。秤,就是一根50厘米左右的木棒,一端悬挂称重用的盘子,另一端挂秤砣。一旦尾裂发现了秤,就会坐上去。如果它喜欢坐在货物一端,就会每次都坐这端;反过来,如果它喜欢坐在秤砣这端,也会一直坐在这端。到头来,尾裂总是坐在货物这端的农家,能以较少的货物换得相对更多的钱财,由此获得多余的收入;相反,尾裂总是坐在秤砣一端的农家,则要用更多的货物换取相对更少的收入。时间一长,就算两家人一样地劳作、生活,其中一家也会越来越富,另一家则会越来越穷。
以前常有祓除尾裂的仪式。举办仪式的自然都是越来越穷的家庭。村民们都会出席仪式,把尾裂赶出这个家。整个过程十分严肃,绝不能用开玩笑的心态谈论。
不过,这故事显得有些工整过头。所谓村子,就是一群固定成员居住的地方。从生到死,甚至包括死后,都是同样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人离开村子,有人加入村子,但从宏观上看,村子,就是一群固定成员形成的社会。然而在这样的村子里,如果邻居家做了什么新买卖大获成功,自家却因固守传统而失败,由此造成的差异尚能使人接受;但若两家都做一样的买卖,经济差距却日益拉大,就很容易让人不满。两家人也势必滋生嫌隙,进而影响村子整体氛围。
在这个紧要关头,尾裂作为捣乱的罪魁祸首登上舞台,充当的角色也着实高妙。不过,村民们之所以严肃地举行祓除尾裂的仪式,也是因为他们还活在传统观念中,相信看不见的生命与灵魂在不间断地影响自己所处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