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承载网络运维(高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4 5G承载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在3G和4G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承载网技术标准,是分组传送网(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和无线接入网的IP化(IP 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随着5G的到来,终端速率大幅提升,移动承载网需要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带宽和技术压力,新一代的承载技术和设备形态应运而生,例如中国移动的切片分组网(SPN,Slicing Packet Network)、中国电信的智能传送网络(STN,Smart Transport Network)、中国联通的智能城域网。

无论移动承载网采用了何种技术,归根结底都是由光纤和承载设备组成的。

如图1-15所示,因为光纤的低成本(相对电缆来说)、高速率、不易被干扰和高稳定性,它现在已经成为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纤的最大传输能力,目前也已经达到P比特级(1PBit/s=1024TBit/s)。

如图1-16所示,承载设备主要负责提供多业务承载,提供高速的以太网接口,支持多种路由协议、信令协议和保护技术,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效率和高可靠性。

图1-15 光纤

图1-16 承载设备

1 5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

5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如图1-17所示。承载网的结构主要分为3层,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1)接入层:由直接连接基站的承载网设备组成。接入层利用光纤、双绞线等介质与用户设备(基站)相连,接入层设备之间利用光纤组成环形拓扑。接入层设备一般与基站的BBU/DU设备同机房部署。

图1-17 5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

(2)汇聚层:是连接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桥梁”,用户数据接入核心层前,先进行汇聚,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汇聚层分为骨干汇聚层和普通汇聚层,汇聚层节点一般部署在区、县公司的汇聚机房,每个区、县配置一对骨干汇聚节点,骨干汇聚节点以口字形拓扑上联核心节点。

(3)核心层:负责数据的高速转发,作为本地网(城域网)的出口设备与骨干网或5GC互联。所以在移动承载网中,核心层设备的交换容量更大,接口带宽及整机性能更高。核心层节点一般部署在运营商的市公司核心/中心机房,每地市至少部署一对核心落地节点。

接入层接入用户设备的接口,以及核心层的上联接口,一般被称为用户-网络(UNI,User-Network Interface)接口。移动承载网节点之间的互连接口被称为网络-网络(NNI,Network-Network Interface)接口。接入层节点的UNI一般为FE、GE、10GE、25GE,其中接入5G基站的UNI主要为10GE和25GE。接入层的NNI带宽一般为50GE及以上。汇聚层及以上各层的NNI带宽一般为100GE及以上。核心层节点的上联UNI带宽根据连接对象加以区分,承载5G信令流量的UNI带宽一般为10GE及以上,承载5G业务流量的UNI带宽一般为100GE及以上。

为了保证路由协议的计算性能、网络运维效率,一般建议:每对骨干汇聚下挂的普通汇聚、接入节点总数不超过2000,每对骨干汇聚节点可下挂多个普通汇聚环(每个普通汇聚环可下挂多个接入环);每对骨干汇聚节点下挂的汇聚环上的节点数一般为4~6(不包含骨干汇聚节点);接入环上的节点数一般为4~6(不包含普通汇聚节点)。

2 承载网的关键技术

5G承载网包含3个平面:转发面、控制面和管理面。

转发面主要实现5G业务在承载网内的转发。

控制面是指SDN控制器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交互信息的一个逻辑平面,支持信令和路由等功能,为建立转发面服务。

管理面是提供设备接入网络管理系统(图形化的网络管理系统)的逻辑平面,并可实现网元级和网络级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功能。在5G承载网内,转发面、控制面和管理面共享NNI及链路。

从宏观上来说,5G承载网技术的本质,就是在4G承载网现有技术框架的基础上,在转发面和控制面引入多种关键技术,提供大带宽、低时延的传输管道,并支持灵活调度,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如图1-18所示。

图1-18 5G承载网关键技术

其中,最能代表5G承载网特点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呢?

(1)FlexE切片技术

灵活以太网(FlexE,Flex Ethernet)是在5G承载网的转发面引入的新技术之一。

FlexE本质是将多个物理端口进行“捆绑”,形成一个虚拟的逻辑通道,以支持更高的业务速率。比如,4路100GE PHY(物理接口)提供一个逻辑通道,实现400GBit/s的业务速率。

FlexE还可以实现多路低速率MAC(可以理解为业务)数据流共享一路或者多路物理接口。比如,在100GBit/s PHY上承载10GBit/s、40GBit/s、50GBit/s的3路MAC数据流,或者两路100GBit/s PHY复用承载125GBit/s的MAC数据流。

FlexE为5G承载网提供带宽切片。切片的思想是将物理资源划分多个逻辑资源。5G接入网和核心网率先提出切片的概念和相关技术应用。怎么理解5G承载网的带宽切片呢?例如,在一个100GE的链路上,5G的基站业务占用70%的带宽切片,政企专线业务占用10%的带宽切片。

(2)SDN

SDN是5G承载网控制面引入的新技术之一。

SDN是一种新型网络架构。SDN通过将网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

SDN引入了新的组件,称为控制器,以集中的方式管理多个设备,即把网络的控制和流量转发进行拆分,由SDN控制器负责控制,网络节点只需要进行转发,是一种加强型的集中管理模式,如图1-19所示。

SDN是构建未来5G网络的核心技术,通过转发与控制分离对网络架构和功能进行重构,使得网络的逻辑功能更加聚合,逻辑功能平面更加清晰。网络功能按需编排,可以根据差异化的场景和业务特征要求,灵活组合功能模块,按需定制网络资源和业务逻辑,增强网络的弹性和自适应性。SDN技术简化了业务部署、工程运维和网络规划,可以满足未来各种业务需求,同时保留了网络的弹性和智能化特征,是面向应用的可编程网络架构。

图1-19 SDN网络架构

在承载网中,网络管理系统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硬件平台上,合称为管控平台。

(3)SR隧道技术

分段路由(SR,Segment Routing)属于5G承载网转发面引入的新技术之一。SR是一种源路由机制。

目前承载网二/三层转发基本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采用MPLS技术创建转发路径时,须对转发路径上的所有节点下发配置,且每个节点都需要维护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信息。因此,现有的MPLS技术存在协议复杂、可扩展性差、部署效率低、管理困难等问题,无法满足新一代网络在灵活调度、可扩展等方面的要求。

SR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对MPLS技术的高效简化,同时兼容MPLS的转发面(数据面),当基于SR技术创建转发路径时,仅需要让源节点在发出的业务报文中,压入用于记录转发路径的标签列表,中间节点只需要根据标签进行转发。

SR技术将网络拓扑中的节点或链路划分为不同的段(Segment),并用段ID(SID,Segment ID)进行编码。将一段或多段SID进行组合形成标签列表(Segment List),即定义了业务流经过的网络路径。业务流在源节点从SDN控制器获取Segment List,将Segment List压入业务报文中,源节点及中间节点根据Segment List的指示转发路径。

SDN集中式控制思想和SR源路由技术可谓是天作之合。SDN控制器根据业务需求、网络资源现状,计算或调整业务的转发路径,将包含路径信息的SR标签列表下发给源节点。

此外,SR还可以通过扩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发布或扩散SID,建立SR尽力而为(SR-BE,Segment Routing Best Effort)路径。

(4)IS-IS路由协议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是5G承载网控制面引入的技术之一。

IS-IS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在动态路由协议的分类中,隶属于IGP。

5G承载网采用IS-IS协议打通SDN控制器与每个承载网网元之间的IP连通性。扩展后的IS-IS协议支持SR功能、发布或扩散SID、建立SR-BE路径。

(5)超高精度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是独立于控制、转发、管理三大平面的一项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5G基站间同步需求仍为3μs,与4GTDD(时分双工)相同,即同一基站的不同RRU/AAU之间的同步需求主要为3μs,部分应用场景(如站间的载波聚合)的同步需求为百纳秒量级。另外,基站定位等新业务需要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

为了满足5G高精度同步需求,须专门设计同步组网架构,并加大同步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同步组网架构方面,可考虑将同步源设备下沉,减少时钟跳数,进行扁平化组网;在5G承载网同步关键技术方面,须采用IEEE1588v2、单纤双向等技术,将时间同步信号从时间源传递到基站,并尽可能地减小承载网设备及链路引入的时延偏差。

任务习题

1.请列举NSA(非独立组网)选项。

2.下列哪一项不是5G核心网的功能单元( )。

A.MME

B.UPF

C.PCF

D.AMF

3.IS-IS属于5G承载网哪一平面的技术( )。

A.转发

B.控制

C.管理

D.时间同步

项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