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目标设定的步骤
业绩目标的设定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历史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盘点。
历史数据包括总业绩、总利润、利润率、毛利率、各产品业绩、各销售机构业绩,以及库存、生产量、交付(整个交付状况)、服务。企业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反馈,并且做重点分析。
分析的方式分为同比和环比。例如,今年6月份的数据和去年6月份的数据对比就叫同比,今年的6月份的数据和今年5月份的数据对比就叫环比。
在企业定目标时,财务要参与其中,要提供相应的数据。如果公司设定的目标比较庞大,我们就要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比如人才团队、总人数编制达标、员工胜任力占比、人均产值、干部总人数、储备干部数、新晋干部数、干部流失率、员工流失率等。这些数据和人力相关,因此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分析。
第二步,根据历史数据的盘点,结合行业阶段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我们要对企业历史数据、行业发展阶段、国家政策、竞争对手信息、产品等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步,进行推演。
我向大家介绍几种推演方法。
第一种,按人均推演。
人均有两层意思:一是业务员的人均业绩,二是客户的平均业绩。我们既可以按照业务员人均业绩计算,也可以按照客户平均业绩计算。
把业务员或客户进行分级,比如业务员可以分为一级业务员、二级业务员、三级业务员;客户可以分为一级客户、二级客户、三级客户,或者A类客户、B类客户、C类客户。分级之后,再结合历史数据,对不同层级设定不同的增长指标。例如,一级增长30%,二级增长20%,三级增长15%(30%、20%、15%是教学数据,大家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去调整)。但整体上,一般情况下是一级要比三级增长的多。
我们可以重新盘点公司业务员的业绩,大部分是20%左右的业务员业绩比较好,80%的业务员的业绩一般。
我们盘点一下公司过去的历史数据会发现,新增业务员或客户按照三级标准,时间按10个月,业绩按50%,比如三级业务员,每人每月是100万元的业绩要求,那么今年要招的新业务员,我们就不能按100万元算,要按50万元的业绩算,即按50%算;也不能按12个月算,因为我们也不可能在1月份招了50个人,他们马上就能到岗。有可能我们一直都在招聘,3月份招聘的人不合适,9月份离开了,10月份又补充了。因此我们通常最多按10个月计算。
营销团队如果新年度有增员的计划,原则是在一季度全部完成。比如我们今年准备增加100个人,如果这100个人在第一季度到位了,同时我们又淘汰了一些不适合的人员,就要在第二季度补充,而不能等到最后一个季度才去完成。
开发新客户也是一样,我们把客户分为一级客户、二级客户、三级客户。一级客户一定是某一方面做得好,或渠道好,或市场好,或老板的能力强。一般情况下,三级客户很难成为一级客户,即便成为一级客户,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是三天两天能够做到的。对于新客户,我们可以按照30%的要求和最多按10个月的方式去操作。可能会有去年是二级客户,今年做到一级的,那我们就把它归到一级去算,按照现在的实际情况去推演。
错误的做法是我们公司有50个业务员,这50个业务员平均每人每月100万元的业绩,于是所有人都按每人每月100万元的业绩计算。
第二种,按市场级别推演。
很多企业有很多的门店、销售部或者分公司,像我们公司就有很多销售分公司。我们去年把销售分公司分成了三级,今年分成了四级。我们计划一级公司今年的目标是2800万元,但是有五家公司认为2800万元的目标太低,而自己有能力完成4000万~6000万元的目标,因此我们又增加了特级公司这一级别。
级别不同,增长率不同。按照这个逻辑,特级公司增长率最高,三级公司增长率最低。业绩不佳虽然和市场环境不佳有一定的关系,但与领导的能力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我们昆明分公司蝉联该地区多年冠军,成都分公司的业绩却不甚理想。我们更换了部分成都分公司的领导,该公司的业绩就成了该区域的第一名。如果公司里有人说业绩不好是市场差的原因,即使你给他更换一个较好的市场,他也不见得能做出成绩。
所以业绩和市场没有必然联系。但一般情况下,三级市场的增幅很难超过一级市场。
成都分公司在2010—2012年,都是我们集团公司的总冠军。然而他们的总经理离职后,公司的业绩一直不理想。后来吴淑锦临危受命,担任成都分公司的总经理,一直干到现在。
我们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的冠军是上海分公司,之前的昆明分公司总经理在2021年7月到上海就职,在2022年第一季度就带领上海分公司获得冠军。上海分公司干好多年了没得过冠军,昆明分公司原总经理到任不到一年,就带领上海分公司得到了第一季度的冠军。
一般情况下,一级公司增幅为30%,二级公司增幅为20%,三级公司增幅为15%,这些是教学数据,大家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去推演。
新开公司可以参照三级公司标准,总业绩按照10个月、总业绩的50%算。例如,一家新公司于6月份成立,此阶段为筹办期,并没有产生业绩,要从成立的第二个月计算,即从7月开始计算。7月到12月为半年,所以要按照50%的比例计算业绩。
当然,这种按市场级别进行推演的方式,也可以按区域级别推演。第三种,按产品阶段进行推演。
产品主要有策划期、研发期、上市期、快速发展期、平稳期、下降期、退出期等阶段。在不同的产品阶段,企业业绩增长的幅度也不相同。有的企业认为,我们有20个产品,去年业绩整体增长了20%,今年也可以设定业绩整体增长20%。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
我按照产品的阶段,给出了一些业绩参考数据,供大家参考。
策划期:业绩0,利润0。
研发期:业绩0,利润0。
上市期:业绩少量,利润少量。
快速发展期:业绩增幅快,利润增幅高。
平稳期:业绩增幅放缓,利润高。
下降期:业绩下滑或持平,利润下滑。
退出期:业绩少量,利润少量。
在不同的阶段,业绩的增幅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主讲的“管理铁军”同名课程,已经讲了170多期,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能讲4期,现在平均一个月讲一期,做到业绩维持、利润维持就可以了。
我们团队一共有5个人,一年的业绩在4000万元左右。我们计划从明年开始对产品进行优化。比如,请一位老师和我共同讲这门课,这门课的业绩可能会有一些增长,然而增长是有限的。
第四种,历史业绩增长法。
盘点每个销售机构的业绩,按照每个机构的自然增长,推演出新的年度目标。新增公司的年度目标另行设定。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几种业绩目标推演方法。我建议企业主要使用前三种方法。
尽管业绩推演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设定业绩目标,但是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一些细节。
第一,目标设定的前提是要建立模型。
第二,企业要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的环境、行业发展阶段、企业竞争的优势、企业的市场机会、企业的经营战略。
第三,目标设定不在于高低,而在于可控性与可实现度。
此外,企业也要避免错误的做法。比如,将三种方法推算出的目标平均数作为年度目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找到一个相对可控的目标,进行微调后,再作为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