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连一天都无法保证
连一天都无法保证
包慧青
张某同学来自一个离异的单亲家庭。父亲嗜赌成性,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赌桌边度过的,一、二年级的时候甚至作业也是在赌桌边完成的。后来母亲怜惜孩子成长环境太过恶劣,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他才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环境,跟母亲和外婆一起生活。
初入学时,对班级工作非常热情,很主动地承担了班级电教委员的工作,也很愿意和我套近乎。在家访过程中,发现他也是一个非常有礼貌,能接受老师建议的“乖孩子”。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很快将自己的“不良行为”暴露在众人面前: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招惹”同学,有意漏做或少做作业,不服从老师和班干部管理等等。
多次提醒,找谈话,表面上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也表示愿意尽力克服。但是,总是无法消除存在的问题,甚至连一天都无法保证,一度让我对他感到很失望。但我心底是不愿意戏弄任何一个学生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里的唯一,既然他不能真正主动地根据老师的建议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那只能是作为教师的我来调整自己了,制定针对他个别情况的又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了。我首先降低了对他的期望值,不能盼望他同时克服所有的问题。谈话中,我和他一起罗列了他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圈定他能克服的两项,在接下来的一周要达成目标,我亲自检查。(他选的两项是:每天记录所有要做的作业;不遗漏和完成所有作业,第二天及时上交)他也信守承诺,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果真做到了不再反复。
我想,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能帮助他制定小计划,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要急于在短时期内达到一个完美的效果,不要急于求成,学生总会不断前进,朝好的方面发展的。育人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
徐社东说:
记下,按照菜单来完成!这是现在许多教师对待一类学生的做法。我很怀疑这种做法的有效性,这种做法能表面解决问题,但不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教育要导致学生自觉,然后才谈得上效果。程式化,数字化,程序化,傻瓜化,机械化,是形式教育。而有些孩子,也在这个游戏里游泳,他们假装弱智,其实不过是假装生病赚妈妈照顾的小狗。他们很依赖老师和同学,对学习不做出自我反应,愿意永远被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