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从种田开始逆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晚风

这镇子在六十年代虽算简陋,但对柳家湾而言已是繁华之地。

石板路连接着两排店铺,旧招牌上写着“国营供销社”“铁器修理铺”,路边还有粮油门市挂着“自力更生,勤俭办社”的标语。

街上人流穿梭,偶尔还能听见自行车叮铃声或半新卡车轰鸣经过。

孟菲边走边不时瞟林生,见他眉眼带着温和,却也有些拘谨,她轻咳一声,口吻故作严肃:“你别误会,我只是借机探讨乌窟洼扩建所需物资情况,陪你去农机站。还有,你伤咋样了……”

林生微微一笑:“还好,只是偶尔晕一下。昨晚合唱排练吵得很晚,没多歇。”

说到这里,林生又觉有些画蛇添足,赶紧补充。

“倒不妨碍走路。”

孟菲点头,脚步稍慢下来:“若真撑不住就说一声,别逞强。我们这也是在为柳家湾公事嘛。”

话尾却有点温情,却又赶紧掩饰,抿嘴微抬下巴继续往前走。

两人挤过拥挤的人潮,路过一家国营饮食店,看到里面没几个人,只摆了大锅熬着稀饭和几个馒头。

孟菲眯眼看门口挂着个小黑板,写“高粱米八分,白面馍一毛”之类的价目。

她忽然生出念头:“你用早饭没?”

林生老实答:“匆匆啃了两口干粮。”

孟菲上下审视他那带病的模样,用略带强硬的口气:“那就进去吃点——要是饿了再头昏可不好。我……正好也没吃。”

说罢,她迈步就进店。

林生哂笑。

孟菲分明是借口“公事探讨”却做着类似关照同伴的举动,咋这么拧巴呢。

林生也不拒绝,跟进店里。

食堂里生意冷清,服务员见他们衣着朴素却挂着袖章,略有几分猜测他们是下乡干部,还算客气地拿出两个碗碟。

孟菲向林生示意:“要不来两碗白面馍和稀粥?”

林生点头。

以前高考时候吃的早饭也就比这些多了个蛋。

她掏出公家给的饭票,又补几分零钱,显得有些“干部特权”风格,却也并不张扬,带着那股直率劲。

堂内昏暗灯光下,两人各捧着一碗冒热气的稀粥,配几块白面馍,默默吃了几口。

林生好久没尝过这种白面,入口细腻,倒真能暖胃。

孟菲的吃相端庄大方,虽快却不失礼节,可看她隐隐红着耳根,似乎也有点不习惯这样“并肩吃饭”的场景。

林生感觉气氛稍显尴尬,轻声问:“你当真想知道南坡那边具体怎么改土?我可以再详细说说。”

孟菲抬眼,唇角稍卷:“可以。正好现在闲着。我就不信靠你那几招就能翻倍增产。不过,说来听听?”

林生笑意流露:“没那么神奇,我也只是基于基本知识。比如先深翻,再草木灰,还要配合疏水沟灌……”

他侃侃而谈,孟菲边吃边点头,有些地方仍显疑惑,却没再表现出先前那种强势否定,语调稍温柔:“嗯……等秋收见分晓。如果成,我回去就给你们申请更多肥料指标。”

两人如此交谈片刻,食堂里时不时有人进来买稀粥或换粮票,带来阵阵声响,可却不打扰他们那安静却又略带亲昵的“小小空间”。

直到碗底见白,孟菲结账完毕,才默契地走出食堂。

店外街面上,依旧熙攘吵杂。

孟菲装出一副公事口吻:“嗯,今儿上午去农机站问问零部件就好,下午或许要回文化站一趟?你打算怎么安排?”

林生微笑:“正合我意。只是……若还有闲暇时间,你可要不要去市集看看?”

孟菲双臂抱胸,神色矜持:“我?才不想浪费时间逛街。但……听说镇上新来些农具展览,我倒想见识下,你陪我去看看也行。”

语里别扭得很,明明就是想逛逛,却非要打“看农具”的旗号。

林生心中好笑,却佯作正经:“行,那咱就再探讨下。看看有没有适合乌窟洼护堤或南坡耕作的工具。”

于是两人便沿着那人流多的石板路走向集市。

街市里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也能见到些摊贩卖小饰品、织布、甚至有个角落在卖湘西腌制风味的卤鸭脚。

孟菲提着她的小包走在前方,表情依旧略带倨傲,目光却不住搜寻有趣摊子,若发现一处摆满铁器农具,还真拉着林生凑近探看:“这把弯刀不错,比咱们旧的要锋利?多少钱?”

林生凑身看价格又低声提醒:“咱村目前有限额,这种刀也不一定适合崖石开垦。”

孟菲若有所思点点头,又带些反驳语气:“县里资源也紧张,买工具要谨慎,但若真能提高效率,不妨也商量看看。”

两人如此你一言我一语,倒也颇有同游姿态。

偶尔林生捕捉到孟菲不经意的神情。

她对城镇的花花世界并非多好奇,但显然不排斥尝试一些有趣事物。

路过个糖果摊时,也会故作不屑地瞄上一眼,然后迅速移开视线。

林生瞧见那微妙表情,不禁心生笑意,可也不好戳破。

逛到快中午,阳光更烈,街上的尘土被脚步扬起。

林生提议先找个凉快处歇歇,孟菲抬眼看左右:“有没有茶水铺?”

林生苦笑:“都打着生产牌子,茶水也就那几家国营饮食店。”

“那就算了吧。你伤还未好,别再晒过头。”

二人沿街逆光行走,时而聊几句农学与乌窟洼进度,时而停脚看看衣布摊,“看看就好,不买也行。”

街上来自各乡村的男女老少拎着各种收获品或换取的物资,颇显喧闹。

对比柳家湾那静寂的荒山、贫土地,这儿可算繁华许多。

孟菲走到人群稍少的巷口时,眼神有几分沉思,轻声说:“当干部也有两面,一面看见这些城镇热闹,一面想起咱村里依旧困苦……还真是对比鲜明。”

林生点头:“对,比起来柳家湾确实差很多。只能靠乌窟洼和南坡努力,慢慢追赶。”

孟菲转头盯着他,一贯犀利眸光在此刻却柔化几分:“你真有干劲啊。希望咱合力能让那片荒土变良田,也别让那些辛苦社员白费力。行了,回吧。”

说罢便转身大步离去。

林生望着她略显修长的背影,心里涌起淡淡暖意。

虽然孟菲口口声声“探讨”,但其实和其他村民的“畏惧”相比,这半天两人相处得倒挺舒适。

几步跟上,二人互不言,却从容地穿过熙攘街巷。

街边破喇叭正播放某首新创作的革命曲,和柳家湾口口相传的老调子对比,显得稚嫩却生机勃勃。

人群来去匆匆,黄土灰烬四起,映衬出那个独特时代。

贫乏、简陋,却也热火与朝气并存。

等回到文化站临时歇脚处,众社员和知青们或满载而归,或空手观望,但无论如何都说:“逛了一圈,看这镇子还真比想象中繁华。”

李洪昌提着一小袋盐,笑得舒畅:“我这趟也有收获,顺道去公社开了个证明,回村能多领点煤油指标。”

社员们纷纷回应,各自谈起见闻。

有人看见杂耍,有人看见手工艺铺,也有人好奇看了别村队的道具。

沈兰把画笔和画板护在怀里,她没买什么,却在一家小铺找到了几根好画笔,林生见她眼里泛光,也暗暗为她开心。

那铺老板并没要高价,算是给他们这些演出队优待。

等到傍晚时分,文化站里说“汇演评比结果要再等一两天才出”,所以他们可以回去了。

柳家湾人把这天当成难得的“闲暇”,散散心,再度踏上返回路线。

坐在牛车上,林生抬头见夜幕降临,孟菲也在车头那儿抱臂闭目养神。

车身颠簸之余,仿佛让这个“约会”也随风而逝,只有两个人心底还默默回味。

“你今儿不算瞎逛吧,回头别忘了写报告给我看。”孟菲忽然睁眼,对林生半带玩笑地说。

林生轻轻一笑:“好,我回去写‘农机观察报告’,再加上南坡和乌窟洼的进展。”

孟菲假意点了点头,却隐隐流露出一抹微笑,似对二人的同行尚算满意,只嘴上仍一本正经:“别想偷懒。”

车队走过山间,夜风带来草木幽香。

社员们略显疲惫却也谈笑不绝,沈兰抱着画板坐在车尾,看那弯弯月亮升在山头上,不知在想什么;邵平倚在一边打盹,怀里还紧握着快板稿。

林生不时瞄向孟菲,见她端坐姿势不变,却呼吸轻缓,显是已经歇着了。

牛车在月色下摇晃行进,周围夜色深沉,一道道山影勾勒成惨淡的剪影。

远方隐隐能看见柳家湾那片沉寂的夜灯,不时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