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敢言求和者,立杀无赦!
萧景辰的话,让在场的大臣们都是陷入了沉思。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是否真的为了梁国的未来考虑过?
是否真的为了梁国的子民考虑过?
萧景辰见状,继续说道:
“朕知道,你们这些人当中,真正害怕的是一旦战败,将会留下千古骂名。
今日朕便告诉你们,朕要主战,一切的骂名都由朕来承担!
但是,朕希望你们能够为了梁国的未来。
为了你们的子孙后代,重新考虑你们的立场。
朕相信,只要君臣团结一心,天下臣民团结一心。
咱们就要么打到赢,要么……就打到死!”
最后这一句,近乎咆哮而出。
在场每一个官员这时都感到无比震撼。
自古以来,灭国最惨的便是皇帝。
官员尚可苟且为官,可皇帝必然是背负千古骂名,任由宰割。
而今连皇帝都这样说了,他们似乎也再无退缩的理由。
“陛下,不是老臣吹嘘,臣手下的儿郎们,个个都是好汉,绝不是任人宰割的孬种,管他什么北狄铁骑,老臣定叫他有来无回!”
赵天驰虽已年过半百,可说话却是中气十足,精神抖擞。
最终,在萧景辰的坚定信念和激昂言辞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文臣也开始站出来支持他的决定。
“好!”
萧景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下方的百官们,沉声说道:
“既然大家都愿意支持朕的决定,那么,咱们君臣一心。
为了梁国的未来,与北狄蛮贼决一死战!”
随着萧景辰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堂上响起了震天的呼喊声:
“为了梁国!”
“与北狄蛮贼决一死战!”
这一刻,整个朝堂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萧景辰趁势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话:
“都听清了!
自即刻起,‘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便是大梁的国策。
任何人,胆敢再有言求和者,立杀无赦!!”
“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应是。
这一次,他们的声音更加坚定,更加整齐划一。
萧景辰看着下方臣子们的反应,心中满意无比。
他知道,今日一战,他已经已经打开了朝堂局面。
为接下来的统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下了朝,萧景辰便又立刻召集赵天驰等各部堂官到玲珑殿议政厅商议军机大事。
他现在要尽快了解梁国的兵力分布情况。
为下一步的军务防御做出计划安排。
听完赵天驰的奏报,萧景辰算是对如今梁国的兵力有了大致了解。
如今梁国天下各有十二军镇,被十二个总督掌控,相当于是十二个节度使。
而这些军镇总督并非全听皇帝的话,说到底,如今的萧景辰还完全不能掌控这十二支军队。
所以,发布进京勤王令是不可行的。
否则,这些兵马贸然入驻京都,搞不好就是引贼入室了。
萧景辰皱起了眉头,这十二军镇的问题确实是他心中的一块大石。
如果不能有效地掌控这些军镇,那么他的皇位,甚至整个梁国的未来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这些家伙,搞不好还会趁着北狄南下,他们先打一波秋风。
召集董卓入京勤王的事,萧景辰可是很清楚的。
“赵老将军,拱卫京都的官兵有多少人?”
“回陛下!”
赵天驰拱手道:
“京北大营一共有三万三千人,南大营一共有一万八千人,东大营共有一万二千人,加上拱卫皇宫的神策卫统领三司总共八千人,整个京都之地,陛下可调配兵力只有近七万人。”
才七万兵力?
相当于说,萧景辰作为皇帝,要想对外主战,除了这七万兵力,还得看别人的脸色。
如今十二军镇里,镇守北疆的荀山河已经倒戈,成了伪军。
这件事说来也是奇葩!
荀山河原本是梁国镇北大将军。
可谁知,北狄使用离间计,散播消息说荀山河已经投靠北狄。
太上皇得知消息后,雷霆大怒,又听信宇文及谗言,便立即下旨将荀山河在京都留守家眷悉数砍头。
于是,荀山河便真的投靠北狄,直接打开纪北关大门,引北狄入关,还自发做了先锋军,领头伐梁。
北狄如虎添翼,瞬间多出九万伪军。
至此,梁国北疆防线完全崩溃,北狄铁骑一路南下,接连攻破大梁三州十五座城池。
除去荀山河的镇北军,其余十一支军镇,必然也在持观望态度。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忠于自己的,萧景辰不敢赌。
可是现在手里可用兵力不到七万,至少还要留守一半拱卫京都。
那就等于说,是让剩下的三万多人去对抗北狄的三十万大军,还有九万伪军?
别闹了!
就算这三万多人全是精锐,面对十几倍兵力,那也没有可能取得胜利。
赵天驰看着萧景辰紧锁的眉头,也明白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他沉思片刻,然后说道:
“陛下,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控制十二军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影响他们。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军饷,改善士兵待遇,来赢得他们的心。”
萧景辰闻言,眼睛一亮,这个方法确实可行。
先把京都可调控的七万兵力,全部提升待遇。
说得直白些,这就是收买人心啊!
即便贵为皇帝,这些面子工作也是必须做的。
zheng治不是打.打杀杀,更不是快意恩仇,zheng治玩的是人心。
“好,那就从提高京都官兵们的军饷开始。”
萧景辰点了点头,立刻同意了:
“记住,我们要让每一个士兵都明白。
他们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更是为了自己的命运而战,而不是为了那些将军而战。”
这个年代,当兵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有口饭吃。
你要对他们说什么保家卫国的理想,那都是假大空的话。
可明面上,这些话还得说,而当然最为紧要的就是提高士兵们的军饷。
思及此,萧景辰又当即下令道:
“赵老将军,立刻传令,朕明日一早要到京都各大防务营,亲自犒赏三军!”
可谁知,萧景辰话音刚落,赵天驰便是脸色一沉:
“陛下,京都防务营,已经拖欠军饷半年了!”
“什么?”
萧景辰顺势起身,一脸肃容:
“为何会拖欠军饷,朕记得户部不是刚发了银子吗?”
赵天驰苦着脸说道:
“陛下,户部补发的是去年的军饷,也只够三个月,如今国库没钱,军饷已经拖欠了半年!”
玛德!
萧景辰在殿中踱着步,心中暗暗沉思。
在他的记忆里大梁朝廷是不缺钱的,尤其那个酷爱艺术的太上皇在位时,搜刮民脂民膏充实国库,所以朝廷应该是很有钱的。
可现在他接手的烂摊子,居然国库没钱,就连军饷都拖欠了半年。
这样搞下去,不等北狄打进来,京都的军队都得先哗变了。
“户部尚书呢?来了没有?”
萧景辰突然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陛下,户部尚书蔡坚已经被杀了!”
“哦,对对对。”
萧景辰一拍额头,这才反应过来,目光又扫过众臣:
“那户部还有官员吗?站出来,朕要认识一下!”
就在这时,一名衣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子闻言站了出来,躬身回礼道:
“陛下,臣乃户部左侍郎余谦!”
萧景辰闻声看去,此人年纪大约三十岁左右,白面有须,神情激昂,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子正义凛然。
此人居然也叫余谦,看起来,还真颇有些两袖清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