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年号开元!
百官们静默不语,等待着雷霆风暴的降临。
然而,萧景辰此时却是释怀的笑了。
当面指责皇帝,这是对皇权的大不敬。
如何看都应当受到责罚。
可对现在的萧景辰来说,反倒是一件好事。
先前铁血手段,斩杀国贼宇文及等一众党羽,是为了巩固皇权。
而孙付佳作为御史,敢于直谏这是他职责所在。
说到底,这是为了朝廷的稳固。
既然打定主意想要做好皇帝,那就应该有这样的朝臣。
虽然这个家伙,让萧景辰很明显感到是在投机。
可他决定将计就计。
“孙爱卿所言有理,朕今日确实迟到了。”
萧景辰微微颔首,声音沉稳地说道:
“但朕并非有意怠慢诸位臣工。
昨夜朕一直在处理一些紧急事务,直到深夜才得以休息,因此今日起床稍晚了一些。
恰逢今早得知抄没家财之事,便又亲自询问了结果,故而如此。
朕对此深感抱歉,也请诸位臣工能够谅解。”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
众官员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会如此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此刻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同一个表情: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小皇帝吗?
就连孙付佳都有些诧异,不过心中却是暗暗舒出一口气。
“既如此,臣接受陛下的道歉!”
孙付佳说罢,拱手一揖,跟着便要回班入列。
萧景辰见状,赶忙将他喊住:
“孙爱卿且慢!”
原本心中还美滋滋的孙付佳心中咚地一下,跌落到了谷底。
这些日子里,孙付佳眼见小皇帝励精图治,颇有圣君风范,便想着也出来挣一点名望。
然后就有了今天他抓住陛下迟到的事由,出来露脸。
可谁知,现在好像出意外了!
孙付佳壮着胆子问道:
“陛下是要责罚臣吗?”
“不,朕要赏你!”
萧景辰轻笑一声,心中鄙夷,脸上却是赞赏的神情:
“孙爱卿敢于直言不讳,实乃朝廷之幸,特赏锦缎一百匹!
诸位臣工,你们都听好了,朝有诤臣不亡其国。
朕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像孙付佳一样,敢于直谏。
只要说得对,朕都会一一采纳!”
萧景辰的声音在空旷的金銮殿上回荡,使得原本有些紧张的孙付佳顿时长长舒出一口气。
他抬头看向萧景辰,只见这位年轻的皇帝正面带微笑看着自己。
只是那眼神中却透露着一种说不出的怪异,让人隐隐有些发毛。
这时御史葛安见孙付佳尝到了甜头,他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身为一个御史,平日里也没露脸的机会。
今日可是好时机啊!
“陛下,臣御史葛安也有一事要参陛下!”
尼X!
又来了!
萧景辰心中暗骂一声龟儿子,脸上却是笑嘻嘻:
“哦,葛爱卿又有什么事,尽管直说。”
葛安见状,立刻胆子也就大了:
“陛下整顿京北大营之际,竟不顾律法,便将京北大营指挥使王成,校尉赵九德、都尉李大茂等一众军官杀了。
陛下如此做,置王法何在?”
萧景辰强压着怒火:
“王成等人聚众淫乱,败坏军纪,朕将他们就地正法,以儆效尤,有何不对?!”
“陛下做得对,但章程礼法不对。”
葛安咬文嚼字,有点享受这样露脸的机会:
“给京北大营发放军饷本应兵部派人去做,陛下却越俎代庖,这置兵部于何地?”
萧景辰解释道:
“朕不过是想代兵部发放军饷,区区小事,葛爱卿也要参朕?”
葛安却不以为然:
“陛下此言差矣!若是什么事都要陛下亲力亲为,那还要我们这些臣子做什么?”
萧景辰:“……”
好嘛!
给了三分颜色就敢开染坊啊!
现在萧景辰算是见识到了御史的厉害了。
可先前,自己已经显示出对孙付佳的大度了。
此时断然不好发飙啊!
萧景辰脑袋转了转,很快就有了。
“哼!说得好啊!
葛御史,朕还要问你呢,如今都要过年了。
京北大营的将士们却还拖欠军饷,身为御史,你就不会上书直谏吗?”
“陛下,那都是户部不给兵部拨款啊……”
“哼!那你就不知道参奏户部吗?
你是不是打量着户部蔡坚的权势,就不敢说话?”
萧景辰冷冷逼问道。
“陛下,臣……”
葛安被萧景辰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弄得面红耳赤,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哼!”
萧景辰不待他开口,又继续追问道:
“你还好意思说朕,身为大梁的官员,朝中出了宇文及这样的奸臣,你们这些御史,还有你们这些文武百官们,一个个都有责任。”
萧景辰的声音不高不低,但每个字都铿锵有力。
好嘛!
一杆子把在场文武百官全都带上了。
这都是葛安惹出来的。
文武百官们一双双冷冽对目光,这时都直直刺向了葛安。
那表情都是一个意思:
你踏马的想露脸,别带上我们啊!
葛安哪里还敢再说,早回到队列中,低下头沉默不语。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看来,还真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啊!
“好了!开始商议朝会吧!”
萧景辰深吸一口气,话锋一转道:
“朕今日有一件大事,事关梁国命运,想要与众卿商议?”
首辅董源这时也想着赶忙转移话题,接言道:
“敢问陛下是何大事?”
萧景辰目光一一扫过众人,一字一句道:
“朕想更改年号,如今的年号为庆和,已然不妥。
不知众卿可有何建议?”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更改年号,这可真是事关梁国命运的大事。
没法子,古代人就信这个。
自汉武帝创建年号以来,这玩意就与国运连在一起了。
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就改了六个年号。
平均四年一个。
可最后的结局,凄惨啊!
当然,宋徽宗还不是最多的。
最多的当属武则天,她在位二十一年,竟然换了十七个年号,平均一年多换一个。
然而,这并未能给她带来长久的国运。
反而留下了诸多争议。
萧景辰心中明白,更改年号虽是一种形式。
但也确实能够激发国民的期待与团结之心,同时展示新皇帝的决心。
他当然并不迷信年号能改变国运。
但他相信,通过此举能够激励朝臣与百姓共同为国家繁荣努力。
“年号乃是国家之象征,应能体现国家之气象、君主之志意。”
萧景辰沉声说道,“朕想以‘开元’为年号,寓意开启新的纪元,共创国家之繁荣。”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又是一阵议论。
不少朝臣开始窃窃私语,互相讨论着这个新年号的含义与影响。
还是首辅董源先站了出来,拱手道:
“陛下,‘开元’二字寓意深远,既体现了陛下励精图治、开创盛世的决心,也寄托了天下百姓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
臣以为,此年号甚好。”
随着董源的表态,其他朝臣也纷纷表示赞同。
萧景辰见众臣皆无异议,心中也感到满意:
“既如此,朕便下旨更改年号为‘开元’。
愿我梁国在‘开元’之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此言一出,百官们手持笏板,齐声高呼:
“陛下英明,大梁昌盛!”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击节赞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