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基,朕不做亡国之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宇文及一党虽然已除,但留下的空缺却是朝廷的紧要之处,不能轻易填补。

人员选择上必须谨慎选择。

萧景辰沉思片刻,望向董源,问道:

“董爱卿有何建议?”

董源微微颔首,缓缓道:

“陛下,老臣以为,此次空缺之职,当以才德兼备者为先,而非只看重门第或关系。

朝廷需要的是能实心实意为陛下,为百姓办事的官员。”

萧景辰听后,心中不禁大赞董源的见识,点了点头道:

“董爱卿所言极是,朕也深以为然。

只是,如何选拔这样的官员,却是个难题。”

董源微微一笑道:

“陛下,老臣有一提议。

不如朝廷特设一科取士,主要在世家门阀中选举出才德兼备之人。

再由陛下亲自任命,安排到各部衙门。”

这摆明了是想让萧景辰借此机会拉拢世家门阀。

可萧景辰却不这样想。

如今要想全民一心主战,不仅要拉拢世家门阀,还得依靠老百姓。

这其实才更是一股不可轻视的战斗力。

世家门阀手中虽然有钱有粮,可真正上战场的人还得是老百姓。

自古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那是因为在古代,当兵被视作为一种低贱的职业。

尤其大梁更是向来重文轻武。

但凡有出路者,都不愿参军。

可历史已经证明无产阶级这股力量有多么强大。

对于萧景辰来说,自然是他需要拉拢的势力。

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提供军人该有的基本保障,提升军人的荣誉感。

他要让天下百姓,以参军为耀!

萧景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缓缓说道:

“董爱卿,朕认为在填补这些空缺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

那就是这些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能有任何的偏私和徇情。”

“陛下英明!”

董源点头称是。

萧景辰颔首,笑道:

“所以朕以为,眼下这批官员不应该局限于世家门阀。”

董源闻言,脸色一变,心中已然猜到皇帝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陛下,自古以来,朝廷官员皆是从世家中选拔而出。

若是突然改变这一传统,恐怕会引起世家们的不满,甚至可能导致朝廷的动荡。”

董源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他深知世家门阀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也明白他们的利益不容小觑。

萧景辰微微一笑,他早就料到董源会有此顾虑。

于是缓缓说道:

“董爱卿所言非虚,世家门阀的势力确实不可小觑。

但朕以为,朝廷的根基在于百姓,而非世家。

只有真正为民着想的官员,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也才能巩固朝廷的统治。

岂不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朝廷便是舟,而这百姓便是水。”

董源双目倏地瞪大,赞叹道:

“陛下这个比方可真是精妙!

老臣佩服!”

萧景辰点了点头,继续道:

“当然,朕并非要完全摒弃世家门阀的官员。

只是,我们需要在选拔官员时,更加考虑到其他人才的选拔。

比如寒门士子,或者那些连寒门也算不上的农家子弟。

只要是才德兼备之士,皆可为朝廷所用。”

董源听后,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明白皇帝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说起来,他就是寒门子弟。

低头沉思片刻,董源抬起头来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老臣受教了。

只是,不知陛下打算如何选拔这些官员呢?”

萧景辰微微一笑,说道:

“朕打算设立一个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有才德、有能力,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为官。”

董源听后,心中一惊。

科举制度?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

萧景辰便将自己所知的,关于科举考试的制度,全盘说了出来。

董源听后,早已激动得气血翻涌。

这科举制若是一旦推行开来,必然将打破世家门阀垄断人才的晋升渠道。

真正把选拔人才的权利,归结到朝廷手中。

如此一来,读书人才真正有了出路。

作为寒门士子,董源太明白科举制的重要性了。

这必然是空绝千古的美谈!

“董爱卿,你以为刚才朕说的科举制如何?”

董源满脸敬佩地看着萧景辰,心中早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激动地说道:

“陛下,此举真是英明!

科举制度一旦实施,必将让天下寒门士子有了出头之日,也为朝廷选拔了真正有才德的官员,实为利国利民之大事!”

此刻,他已然对未来科举制的盛况,充满了无限憧憬和期待。

萧景辰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作为后来者,他当然知道科举制的重大意义。

这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里,相对来说,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了。

故此,萧景辰郑重地说道:

“董爱卿,此事朕便交由内阁全权负责,你就多上点心,先把科举制度的条陈拟定出来,有什么不懂的尽管来问朕。

争取在明年九月,便举行第一场科举秋闱考试。”

董源闻言,心中倍感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陛下放心,老臣定当竭尽全力,确保科举制度的顺利推行。”

“好!你切记住,科举制的宗旨便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招纳天下德才兼备之士,为国所用。”

董源听后,忙躬身道:

“陛下信任,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萧景辰点了点头道:

“另外,朕还有一事要与你商议。”

董源道:“陛下请讲。”

萧景辰道:“如今北狄大军犯境,宇文国贼一心主张议和,朕倒是觉得可以加以利用。”

董源闻言一凛:

“陛下不是主战吗?”

萧景辰道:“朕当然是主战,不过朕想着,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何不利用议和,拖延时日。”

“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派人继续与北狄议和?”

“对,不过朕想着,直接派一位重臣前往北狄国议和,以表我大梁议和决心。”

董源听后,沉思片刻,道:

“陛下此计甚好。”

“董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老臣以为,武安侯忠勇无双,此事非武安侯莫属。”

萧景辰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他深知武安侯秦云的忠诚与勇猛,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然而,对于秦云他心中却有另一番打算。

“董爱卿所言有理,武安侯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但朕想,此事关系重大,非一人之力可为。

朕想着,让齐王一同前往,如此以来,更是表明了我大梁议和决心。”

董源闻言,不禁怔在原地。

齐王乃是太后最钟爱的皇子,只是因为年岁稍幼与帝位无缘。

可现在陛下竟想让齐王前往北狄大营议和,这份心思昭然若揭。

此计好歹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