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8章 漕帮
第三载,郭台仙远赴他乡游历,其间,当地突现一伙窃贼,趁着城中火灾引发的混乱,大肆行窃。当日,共有五户显赫之家遭劫,而这五户人家,均与那位走方郎中交往甚密。...
种种迹象表明,这位走方郎中颇似前来窥探虚实的密探。
熟知走方郎中者众多,青石据此绘得其画像,不惜重金,请当地各路人士协力搜寻。最终,在一豪绅别院中,将其擒获。
此人隐匿身份,改换面目,竟成了那里的贵宾。
擒住此人后,青石顺藤摸瓜,深入调查。此人的嘴比那乞丐还要严实许多。
然而,他所知亦更为广博。
青石终于查清了他的真实身份,郭台仙之名原为假名,其真名乃郭三先。
他确为医者,却非祖辈行医,而是出身漕工家庭,十余岁时被送入医馆学艺,尔后游历四方,成为走方郎中。
如今,其家人已不再从事漕工,而是购置田产,成为小地主,并开设两间店铺。
但深入探查,其家族仍与漕运紧密相连,所售货物皆由漕船运来,与漕帮关系匪浅。
见此,林祥眉宇紧锁,此人竟与漕帮有瓜葛?
漕帮,这一庞然大物,自运河诞生以来便存在,汇聚了众多舵工、水手、纤夫等,既为抱团谋生,也为维护自身利益,逐渐演变成组织严密、成员复杂的民间秘密团体。
林祥自思,他似未曾得罪过漕帮。
他自幼便循规蹈矩,未曾想,幕后黑手竟在他年幼时便已布局。
如此看来,并非他个人得罪了漕帮。
莫非是林家先祖与之结怨?
若真如此,究竟是怎样的深仇大恨,让漕帮时隔多年仍对林家不依不饶?
不,或许贾家也是他们的报复对象。
林祥收回思绪,继续翻阅资料,眉头越皱越紧。
郭三先已毙命。
尽管青石等人小心谨慎,仍未能保住他的性命,显然是有人欲图灭口。
为此,青石等人誓要将功补过,誓要彻查郭三先的底细,以及幕后灭口之人。
林祥沉思片刻,将信件收好,提笔给林如海写信,询问两家先祖是否与漕帮有过节,同时欲向祖母打听,或许她能提供一些线索。
暂时搁置这些纷扰的思绪,林祥又展开另一封信。
此信来自姑苏。
此次秋闱,参考者众多,但林祥的亲朋中,唯有贾琏高中。
表姐夫宋益名落孙山,仅上副榜,消沉一阵后,决定前往京城国子监深造,三年后再战。
姑苏老家的族兄林焕、林焜也参加了今年的秋闱,却未能上榜。一番挣扎后,他们写信给林祥,希望能投奔他,助他一臂之力,待准备充分后再战秋闱。林祥欣然应允。
这无疑是送上门的得力助手。林祥身边缺乏可信赖的亲眷代他交际,之前贾琏在时还能帮忙跑腿,如今他离去,林祥正感孤立无援。此时,林焕、林焜的到来,正是时候。
林祥信件频繁,而另一边,姚通判却度日如年。
“知府大人已卸任,为何新的任命还未下达?”
众人皆知,同知升任知府的可能性极大。一旦他升任,下面自然就有空缺。
姚通判已守候多时,这两年间他如履薄冰,勤勉不懈,且政绩斐然,想来晋升同知之位应是指日可待吧?
他几乎是翘首以盼,除林府中人,就数他最渴望听到林祥升迁的佳音。
虽说林大人年岁尚轻,但谁叫人家是真才实学、凭本事说话呢?“林大人怎就这般沉得住气?”真乃急煞旁人也。
往往坏消息比好消息传得快,因此他们至今尚未得知,那位与他们相处融洽的国公府表少爷科举高中的消息,还是林祥派人前来通报,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上门道贺。
人若不在霖海府,又该如何是好?
但有林大人在,礼物自能稳妥送达贾琏手中。
林祥审视一番,见并无不妥之物,便一并收下。他确实需派人返京,既要送这些物什给贾琏,也要将他在此地留下的人手带回,包括他的贴身侍女与唐氏那名眼线。
如此得力之人,自当物尽其用。
贾琏的侍女江氏,一听闻林祥要送她们回荣国府,顿时笑颜如花,忙不迭地收拾行囊,唐氏亦是满面春风。
贾琏离京前曾许诺,归来便提拔唐氏为大丫鬟。
江氏如今也是大丫鬟之身,唐氏心知,这提拔实则意味着成为通房,她早已盼星星盼月亮般等着贾琏归来。
如今他虽未归,但中举之喜,且她们即将被送入国公府,亦是喜事一桩。...
国公府啊,那可是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江氏见唐氏喜形于色,面上虽不屑,心中却也不免生出一丝危机感。
此刻她无暇顾及这针线房中的狐狸精,更担忧的是荣国府那位当家主母。
听闻她性情泼辣,不知回去后自己是否会遭罪。
只可惜,这段时日她独守空房,未能抓住机会诞下子嗣,若有子女,无论男女,她定能晋升为姨娘……
她们被林祥安排妥当送走,而另一边,贾琏也在回京途中。
因中举之喜,他一度沉醉于欢乐之中,但并未忘记背后暗藏的风险。他询问了青石等人途中的遭遇,虽未查出具体线索,但所历之事绝非虚构。这些若未加小心,轻则受伤错过秋闱,重则可能有断肢残臂、性命之忧。回京路上,他们是否会再次下手?
贾琏不敢赌这未知的风险,若青石等人能护送他回京便好,可惜不能。于是贾琏转而寻求其他北上之人,一打听,恰巧甄家有船欲往京城,两家乃世交,且荣国府已投靠九皇子,算是自家人!
贾琏一提,甄家当即答应同行。
此乃甄家送嫁之船,船上满载各式珍品,细问之下,方知是为未来宁乐郡王妃的嫁妆之一,此番先行运送部分大件至京城。
得知此事,贾琏也不禁对甄家如今的盛况心生艳羡,甄家如今正如日中天,繁荣昌盛。
甄家有一位曾做过太上皇乳母的老夫人,常伴太上皇左右,最受太上皇宠爱的乃是甄太贵妃,其所生的忠靖郡王也时常入宫,于太上皇膝下承欢,时常带着赏赐出宫,底下人亦是跟着沾光不少。前阵子,甄家还承蒙太上皇赐婚,将甄家家主之女许给了宁乐郡王,那可是太上皇兄弟之子。
正因甄家如今这般显赫,即便同船的是荣国府大房嫡子,负责押运的甄家管事也是头昂得高高的,一副施恩于人的模样。
贾琏:“……”
他险些被气笑。
难道他还能去甄家告状不成?那岂不是太不识趣了。
可若就此罢休,他心里又实在憋屈。
贾琏暗暗将甄家记下,因中举而膨胀的心气也瞬间消散。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他们之间的账,日后慢慢算。
待贾琏回到荣国府,府中又是一番欢腾,鞭炮之声震耳欲聋。
贾赦原以为会见到一个意气风发的儿子,却没想到他虽高兴,却并未得意忘形。
贾赦深感意外。
这儿子莫非转了性?怎的变得如此沉稳?
这自然是好事,但贾赦很快便发现,所谓的沉稳不过是错觉,他这儿子分明是飘了,皮子痒了。
因他竟打算只参加明年的春闱,若是不中,便直接谋个官职算了。
如今距春闱不过数月,以他秋闱垫底的名次,想要金榜题名希望渺茫,就这样轻易放弃?
贾赦抄起板子,冷眼瞧着贾琏:“你这段时间要么给我好好读书,明年考个进士回来,要么就继续考,放弃?哼,你老子我虽年岁不小了,但板子还是挥得动的。”
此刻,贾赦早已忘却自己当初的想法。那时,他觉得贾琏能考个秀才便心满意足,可当他真的考了秀才,贾赦又盼着他能中举人,及至他真的中了举人,贾赦又期望他能更进一步,成为进士。
举人虽可做官,他们荣国府也能举荐他,为他谋个好职位,但举人出身,在官场上的前途终归有限,往往五品官便是顶天了。
这怎能满足?他还如此年轻!
贾琏欲哭无泪:“大老爷,您是不是忘了我读书天赋平平?这回能中举人,已是万幸了啊!”若非表弟曾出过类似的题目,他这回能否中举都是个未知数,那不过是省一级的秋闱罢了,而春闱,可是全国范围内的选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