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谋权
“肃静!”一声清喝,如洪钟般在殿内回荡。刹那间,原本喧闹的大殿内落针可闻。
珠帘轻晃,公主云霓款步而出,身姿优雅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手持虎符,目光如炬,声音清朗而有力地问道:“御林军何在?”
“末将在此!”御林军统领疾步上前,单膝跪地,拱手行礼,声若洪雷。
公主目光冷峻,追问:“御林军如今可调集多少人马?”
“回禀公主,御林军可即刻调遣五千人。”御林军统领恭敬应答,不敢有丝毫懈怠。
“本公主下令,自即刻起,封锁皇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着派御林军三千人分别驻守东、西、北三座城门,一千五百人驻守南城门。可有将领愿与御林军统领一同前往城门驻守?”
“末将愿往!”
刚刚出头的秦小将军第一个挺身而出打破了沉默,他身姿挺拔,言辞铿锵。
而反观那些刚刚在殿内言之凿凿的大臣们,此刻一个个低着头,一言不发。
紧接着,又有几位小将也纷纷出列,抱拳请命,气势豪迈。
安顿好守城之事,公主云霓神色稍缓,却依旧透着深沉的忧虑。她深知,皇城之外局势暗潮涌动,此次调兵遣将不过是权宜之计。
“诸位将军,守城之责重于泰山。”公主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皇城安稳,乃国之根本,若有分毫差池,定严惩不贷。”几位小将齐齐抱拳,异口同声道:“谨遵公主令,誓与皇城共存亡!”
待将领们领命而去,公主转身望向一众大臣,目光如冰。“尔等平日里食朝廷俸禄,于朝堂之上高谈阔论,如今国家危难,却无人敢挺身而出。”大臣们闻言,纷纷伏地,头不敢抬。
今日,本公主便不再与诸位计较这些细枝末节。凉国如今所处之境,仿若栖身暗夜,危机四伏,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诸君能于这危急关头,齐聚朝堂,共商御敌之策,这份对凉国的忠诚与担当,犹如暗夜之辰,熠熠生辉,令本公主动容。
然而,本公主深知,肩上之责重于泰山。不仅要为在座诸位的安危着想,更要为我黎氏传承多年的江山社稷,为这大凉国都中那些翘首以盼、将希望寄托于皇室的百姓,殚精竭虑,审慎谋划。
“且看,虎符在此。它承载着的是保家卫国的使命,是守护山河的力量。我既手持此物,自然要肩负责任。”
“御林军剩下的五百人即刻行动,严密封锁宫门。让这宫门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隔绝一切可能的危险与动荡,守护这朝堂内的安宁与秩序。”
“皇帝陛下,请拟旨。”
“今南国兴不义之师,大军压境,朕深感力不从心,难以肩扛主持大局之重任。今顺应时势,将皇位传于大长公主黎裳。望公主能秉承祖训,励精图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保我凉国百姓安康,护我山河永固。钦此!”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震惊与错愕。有几位老臣反应过来,连忙跪地高呼:“陛下不可啊!公主虽聪慧果敢,但此举有违祖制,恐引起朝堂动荡。”
黎裳神色平静,她早已料到会有这般反对之声。她缓缓扫视众人,目光坚定而威严:“诸君莫急,如今敌军压境,时间紧迫,已容不得我们再拘泥于祖制。我若接下这皇位,定当全力以赴,保我凉国百姓平安。”
“倘若事情真到了无法转圜之地我愿为这场纷争做个了结,业果皆由我一人承担,还请诸君护我幼主周全,保我黎家最后血脉,黎裳在此谢过诸位。”
她深深地向大臣们鞠了一躬。
殿内大臣们无言,他们带着敬畏重新审视起这位公主。
一直沉默不语的宰相站了出来,他目光深邃,拱手道:“公主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危急,唯有当机立断,方能应对。老臣愿带头拥护公主登基,共抗外敌。”
“臣愿拥护公主登基。”刚刚一直与黎裳唱反调的吏部尚书此时已是老泪纵横,他被黎裳的气节深深折服,端正身姿朝她行了一礼。
在宰相和吏部侍郎的带动下,大部分大臣也纷纷跪地,表示愿意支持黎裳。而另一部分仍心存疑虑的大臣,在御林军虎视眈眈的目光下,也不敢再言语。
黎裳走上前,从起草诏书的中书舍人手中接过圣旨,郑重地跪下叩谢皇恩。
继而,她从容起身,双手将圣旨高高擎起,以洪亮之音宣告:“自今日始,吾为凉国之主。吾必不辱使命,率众御敌,击退来犯之敌。”
彼时,小皇帝已身心俱疲,在太监的搀扶下,缓缓退入后殿。
临行前,黎裳轻柔地抚摸着小皇帝的头,温言安慰道:“棠儿勿惧,无论发生什么事,姐姐定护你平安。”
言罢,黎裳即刻投身于繁重的政务之中。她深知,这皇位不仅代表着无上的权力,更意味着沉重的责任。
满朝文武难得齐聚一心,共商对敌之策,直到晌午早朝才散去。
夜幕低垂,黎裳于书房中落座,望着桌上堆积如丘的军情战报,眉头紧锁。就在下午,刚刚有探子来报,在皇城二十里外,发现敌军踪迹,她深知,前路艰难险阻,然已无退缩之可能。
书房里还有着上一任凉王的生活痕迹,望着父亲的遗物黎裳出了神。
“父皇,我今日朝堂上做出的决定只是为了保护棠儿,你莫要怪我。”
“若不是父皇你常年横征暴敛,听信小人谗言削弱武将实权,如今朝廷怎么会无可用之将?”
“还有那萧夜阑,我了解他,他心思深沉,隐忍了那么多年归国,如今一朝翻身登历经艰难险阻南国皇位,终究还是会在意当年那件事的。”
“说到底,那件事还是因为而起。”
恰在此时,窗外传来一丝轻微异响,她当即警觉,迅速抽出佩剑,厉声喝道:“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