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震惊
四月底,朱桓踏上了返回定远的旅程,随着马车的前行,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紧张。刚一进入定远县境内,他和下人见才便被眼前的变化震撼到了。
曾经泥泞不堪的黄土路,如今已化身为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显得大气而整洁,阳光照耀下,路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公子,快看!前面的田地……”见才忍不住惊呼,朱桓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心中涌起一阵欣喜。
当车队驶入定远外围,朱桓的目光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仅仅五个月的时间,曾经荒芜的土地已然变成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田地,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然而,距离稍远,朱桓并未能看清他们种植的作物,于是他决定让见才下车去询问。
见才匆匆赶到田间,与正在劳作的农民交谈。不久,他返回马车,面色兴奋:“公子,他们主要正在种植各种蔬菜和五谷杂粮。
县府修了交通要道后,百姓们来回的时间大大减少,纷纷自愿开荒,且这一年内不收税,大家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收成,这极大激励了他们的积极性。”
朱桓听后,心中暗自欣慰,但转念一想,自己引进的玉米、水稻、辣椒、马铃薯等作物却未见踪影,心中不禁升起一丝焦虑。“难道因为没有我的命令,大家就不敢尝试吗?”他自言自语。
四五月已是种植的季节,必须尽快回到定城,尽速下发春种的计划。
随着车队的行进,周围的设施愈加完善,朱桓的心情也愈发激动。
当他们终于抵达定城外围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再度惊愕。
“这城墙居然比京城的还要高!”朱桓心中暗自称奇。外城的城墙高达十二米,均由开采而来的稀有石材如花岗岩和石岩石砌成,厚重而坚固。内城的城墙虽稍矮,却同样气势磅礴,身材挺拔,展现着这座城市的雄伟与气息。
细看之下,城墙上雕刻的花纹精致而富有艺术感,宛如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
“公子,您看这城门,雕刻得如此精美,似乎每一块石头都在向我们讲述定远的故事。”见才感叹道。
朱桓点了点头,心中充满自豪。他知道,这不仅是他所做的一切的结果,更是百姓们共同努力、心手相连的结晶。定远的未来,正如这崭新的城墙一样,展现出无尽的可能与希望。
在他离开定远时,已指示官员对定城进行重新布局。此刻,定城已然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又细分左西、右东四个部分,外城则是为外地人移居而设,显得条理分明。更为壮观的是,外城的城墙高达十二米,内城的城墙则高十米,均由花岗岩和石岩石等稀有材料砌成,巍峨挺拔,气势宏伟。
朱桓走至城门口,拨开马车的窗帘,透过窗帘的缝隙,看到了城墙上那些错落有致的雕刻,仿佛在诉说这座城市的荣耀与历史。
然而,正当朱桓沉浸在这份自豪中时,他却遭遇了一幕戏剧性的场景。守城的士兵见马车驶来,立刻上前拦住了去路,严肃地问道:“进入定城需下马行走!”
朱桓一愣,随即意识到守城士兵并不认识他,心中暗自感到不快,但他迅速调整了情绪,微微一笑,语气温和而坚定:“我是朱桓。”
士兵们面面相觑,显然对于这一身份感到困惑。“朱桓?公子朱桓?不、定远侯!”一名士兵惊呼道。
在这个瞬间,朱桓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并未显得那么不可动摇,连守城的士兵都不认得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挑战,更是对他治理能力的考验。
“我无需证明,你们只需相信我所说的话。”朱桓语气坚决,心中暗想,或许这是一个重新赢得百姓信任的机会。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向这些士兵展示自己的领导力与决心。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透着一种不可动摇的气势,士兵们愣住了,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位不羁的年轻人,是定远的主人,便纷纷让开了道路。
朱桓回到朱府,心中激荡着对未来的希望与规划。在府中整理了一下思绪,便立即召集了定远县的主要官员。
宋翰林、陈思远、黄秋生和陈安相继进入了书房,面带紧张,站在朱桓面前。
“诸位,”朱桓微微一笑,神态中透着一份亲和与信任,“我刚刚回到定远,见到这五个月来你们的努力和成效,感到非常欣慰。县府所做的一切工作,特别是修路和鼓励开荒的措施,真是做得很好,田地里的改变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对此深表感谢。”
四位官员听后,皆面露喜色,纷纷谦逊地低下头,连声道:“大人、不、侯爷过奖,都是属下应做之事。”
朱桓点了点头,接着说道:“现在我们要继续保持这股势头,推动定远农业的发展。我希望各乡镇的乡长、镇长们能尽快来定城开会,讨论关于今春的种植计划以及我引进的新作物。见才,你去安排一下,让他们在明天上午尽快到达。”
“是,公子!”见才立刻恭敬应声,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位有远见的主子身边工作。
朱桓见众官员无不振奋,接着又说:“我还要去外城的农业研究所查看情况,了解我们引进的作物生长得如何。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会议上,能带着务实的计划,推动更广泛的种植与推广。”
几位官员纷纷点头,表示会认真准备,力求不负朱桓的期望。
朱桓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随后他便独自前往外城的农业研究所。
此前,玉米有一百来斤左右,红薯大约六十斤,辣椒有二十斤,马铃薯则在五十斤左右。总体来看,虽然作物生长情况良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走进农业研究所,朱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实验田,心中不禁感到欣慰。他走到每一块田地,仔细观察着作物的生长情况,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计划。工作人员见到朱桓,纷纷上前行礼,恭敬地请他视察。
“请告诉我这些作物的生长情况。”朱桓询问一位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技员。
“公子,按照您此前的方法,但由于是冬季,玉米的产量预计在五十来斤左右,红薯约二十斤,辣椒有十斤,马铃薯则在二十斤左右。总体来看,虽然我们的作物生长情况良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农技员恭敬地回答,神情中透着几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