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盈也想做奸臣
七月初十,一大早,李盈就到了喜安殿,经过了各种检查,得以偏厅等候,到中午才得以召见。
李盈做了几口深呼吸,回忆了一遍面圣流程,跟着引路人到了书房。
进屋、走五步、行礼,听得招呼后,起身,静立。
来之前,张承嗣给做了补*****很随和,只要你像个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个说法太过于模糊,谁知道在你们眼里,怎样才算是个人。
李盈来得不巧了,他刚进屋,上大夫覃历和庶吉士张和就去而复返,又带回了两份文件,不过似乎问题不大,没人让他出去,覃历与张和也只是奇怪地看了他两眼,并没有回避言语。
“陛下,礼部今早送来的。”
这是两份名单。
第一份是讣告,逝者包括在职官员、致仕官员和官员家人。
“守孝……”
有那么一秒,绍宁帝也想守孝,一秒之后,绍宁帝恢复正常,照常例批了,令礼部给去世官员拟定殊荣,发放丧葬费,给守孝官员发放丧礼钱,再把空缺勾出来,让吏部拟名单,择人填补。
第二份名单,是表彰名单,包括节妇与孝子。
这事年初就提了,礼部考差了半年,裁定过没有虚假乱报,确认了最终名单,名单上九成都是节妇,孝子寥寥。
绍宁帝出了会神,忽然问道:“为何古人比今人贤孝。”
“黄香、王祥、李密……皆汉晋人,唐后便鲜有这般孝子之名,覃大夫、张学士,你们都饱读圣人之书,能否给朕解释,为何古人比今人贤孝。”
张和为人古板,当即叹道:“古人比今人贤孝,皆因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昔日……”
张和读书很好,很有文化,对比古今,细数当代失德之处,缅怀过去圣贤时代。
他的缅怀有一定道理,皇权是慢慢集中的,确实在以前某些时期,皇权受到了更大制约,士大夫看起来更潇洒,但这种缅怀,听着就像是想回民国当姨太太的大聪明,没什么智力。
绍宁帝都不看他,礼貌听完,再问覃历,“古人比今人贤孝吗?”
覃历是有智力的,这问法都不一样了,显然是对回答不满,认真思索后,决定开混:“孝心至诚,古今一样。”
绍宁帝又问:“那为什么现今没有孝子之名?”
覃历立时回答,“孝子存于野,陛下可令各州府寻访,定有所获。”
绍宁帝心里不满,默然批了名单,抬头正看到两人身后的李盈,便又问道:“李盈,你是李守中族侄,也是从小读书的,你说说,古人比今人贤孝吗?”
覃历张和这便知道李盈来路。
这个问题的答案,全看出题人,现在,出题人已经把三个选项中的两个排除了。
短暂思索中,李盈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张廷玉是奸臣”,当下便在混与莽之间选择了莽,答道:“古人不如今人孝。”
绍宁帝继续二段问:“那为何现今没有孝子之名?”
“不是没有孝子之名,而是没有知名孝子,当代吏治清明,今人有科举正途,不再需要用故事扬名,以求举孝廉进而入仕,自然就少有知名孝子。”
张和弗然怒道:“一派胡言,至孝古人在你眼中竟只是故事,黄口小儿不知礼法,枉顾圣人教导,当剥去斓衫,革除功名。”
李盈心下寻思还没考呢,就已经被开了。
绍宁帝摆摆手:“张学士稍安,让他说说,什么是以故事扬名。”
李盈组织语言:“世人皆知王祥卧冰求鲤,王母病重,要以鱼入药,这是真的,王祥至孝,去破冰抓鱼,这也是真的,但要说他卧冰,我决然不信。
但凡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凿冰绝对更快,就算没有工具无法凿冰,也可以堆柴放火烤冰,难道体温还能比火焰更热烈了?
可王祥既没有选择效率更高的凿冰,也没有选择智力更高的烤冰,偏偏选择了卧冰,如果这是个憨人也就罢了,但从他后来的人生经历看,这个人是极聪明又有才华的,那便可断定他知道更好的办法,知道但不用,这份心思就很明显了。
王祥的孝是真,可掺杂了别样心思,便不至诚。
今人孝只因孝本身,不含任何私心私利,正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是至诚孝心,所以,今人比古人孝。”
张和犹然摇头:“王祥卧冰,孝心至诚,故冰面自解,鲤鱼跃出,王母因此病愈,这正是上天认可的至孝。”
搞魔法?
李盈当即道:“您这是结果论,圣人论迹不论心,上天确实认可了他卧冰的行为,但我们现在的论题是‘古人与今人孰孝’,正该论心为上,王祥脱衣服时并不知道他会被认可,他心不至诚。”
张和不愿再与李盈说,甩袖道:“小儿诡辩。”
李盈也不再和他说,转向绍宁帝行礼,请裁判员下场。
绍宁帝看着肃容垂手的张和,判罚李盈有罪:“确实诡辩,罚你抄《孝经》十遍。”
《孝经》不到两千字,抄十遍的判罚约等于无。
绍宁帝不等张和抗议,继续道:“张学士言语魏晋风流,你怎么看。”
李盈摇头:“民不知张学士家世,所以只能闭着眼睛看,不过多亏了张学士提供素材,《荒唐言》八月朔刊的漫画我刚刚想好了。”
覃历侧目,他就觉得“李盈”这个名字有点耳熟,现听到《荒唐言》才想起来,这不就是《平账大圣》嘛。
绍宁帝立时来了兴趣,叫取纸笔。
李盈用不惯软笔画画,硬笔刚入宫的时候又被搜走了,让人去拿,好一会才回来。
覃历亲自展纸镇纸,之后站在他的身侧,“我亦好画,小友笔法新奇,我要偷学一番,哈!”
李盈当即画出格子,依旧四格,分别是:一个小童坐在一个盔甲人身边问“父亲,将来我也可以当将军吗”;将军回答:“当然可以。”;小童再问:“那我可以当大将军吗?”;将军遗憾摇头:“不可以,大将军也有自己的儿子。”
题目《魏晋风流》。
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