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医医案学的概念、性质及特点
中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浩如烟海的中医医案,承载着大量医学信息,是一笔宝贵财富。随着历代医案著作的不断发掘,有关医案整理研究逐步深入,在医案记录、编写、研究、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促生了许多新的医案研究方法,为中医医案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中医医案学的概念
自医案诞生伊始,对于医案的研究就从未中断。而中医医案学,就是专注于医案研究的一门学科。早期医案学针对医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医案自身的特点及医案的发展演变;二是依托于医案,从临床实践角度,阐释医家的临床辨证思维特点,为后学提供指导和借鉴。得益于古籍医案研究的成果与积累,近百年来,中医医案的研究进一步发展,研究内容和方向也产生了转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医案的规范化研究 由于以中医为主体的中医医院诞生,使得中医的行医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医案作为医院运行过程中重要的医疗文书,却缺少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规范化要求。这使得在与国际接轨、中西学术交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为了使中医能够在现代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学者们开始进行医案的规范化研究。
2.对医案整理、存档、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中医医案的数目卷帙浩繁、浩如烟海。若缺少科学化的管理,很难高质量、高效率地从这些繁复的资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可以增强医案的信息性、实用性,为科研及教学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3.医案研究方法的构建 面对医案中的海量数据,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数据,更深层次地挖掘出隐藏其中的医家临床经验、疾病诊疗规律,进而提炼医家学术思想,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引入,既往传统的研究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研究需求。构建适宜的研究方法,为中医医案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向,已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综上所述,中医医案学的概念:以中医医案为研究对象,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医案搜集保存、整理管理,分析医家临床经验,归纳疾病诊疗规律,提炼医家学术思想,探讨医案临床思维特征及医案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中医医案学的性质及特点
中医医案是中医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的载体,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真实地反映了中医的本质和面貌。而作为以医案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中医医案学必然反映出医案的性质与特点。
(一)中医医案学的性质
中医医案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自身性质即决定着中医医案学的性质。一方面,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最终反映出的是中医的本质和内涵,其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另一方面,中医医案学又具有社会科学属性。因此,中医医案学的性质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中医思辨性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此中华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医的本质和面貌。“医者,意也”,由于中医脱胎于“易”,使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都彰显着典型的意象思维模式。而中医医案,作为中医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的载体,必然也继承了这一特性。
中医意象思维的思辨性突出反映了意与象的辩证关系,意赋予象某种义理或情感,而对“象”的理性成分进行分析总结的过程,就是对“意”进行挖掘、抽象与提升的过程。“医者,意也”,既要求从医者重视临床实践,深入观察疾病的演变规律,积累感性知识,潜心体悟,并且研究疾病现象背后的本质,同时也要求医者学会思考,善于用心总结经验,深刻体会,领悟表象之后的内涵。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就是意象思辨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门以医案为研究主体的学科,中医医案学也承载着这种特性。由于医案是医家或其门人弟子对既往诊疗过程的再现,其中必然掺杂着著者自身的学术观点。因此在研究医案时,如何在这些描述的文字中寻求有价值的组合,就是立“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提取表面的医案文字,更需要挖掘文字内部所隐藏的含义。其后则是立“意”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对医案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实践对医案内容进行反复思辨,是提取医案中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的关键。最后则是结合上述步骤所收集到的信息,开展进一步的参悟,对医家学术思想和诊治特色进行提取和归纳。
2.社会科学属性 中医医案学分属社会科学,其科学依据在于医案这一事物不仅仅是自然的物体,更是社会的产物。医案的产生是医学乃至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社会现象。史料表明,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医学活动以后,医案及相关的工作即逐步出现、形成和发展起来。中医医案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医医案这一客观社会事物发展演变及医学实践这一社会活动,因此中医医案学无疑属于社会科学。这就要求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既要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用严谨周密、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探寻医案的内在价值,同时还应当考虑历史变迁、文化更迭、社会阶级改变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东方思维注重体悟和领会,而西方思维则重视基于客观事实的逻辑性推理。中医医案学能兼具中医思辨特性与社会科学属性,或许通过本学科的研究及成果应用,能够为今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加速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3.实践与实用性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而又指导实践的;离开实践,科学就不会产生,不能存在,不能发展。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医案学的实践与实用性具有更强烈、更突出、更鲜明的特点。
中医医案学具有实践性,主要是由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所决定的。医案的重要价值在于,其所承载的中医学术思想并最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活动。因此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临床实践服务。通过医案学的研究,可以提炼名医学术思想、探讨医家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特点,有助于后世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拓展医学视野、提升中医思维品质;通过医案学的研究,学者可以分析医家的临床诊疗经验,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的经验积累,提升其诊疗水平;通过医案学的研究,可以归纳疾病诊疗规律,不但有助于临床科学研究,也便于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进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医医案学的实用价值。
中医医案学的理论是需要发展的,但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理论和内容是根据不断发展着的医案研究所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规律性知识,必须紧密地联系实际,为临床实践服务,从实践反馈中吸取营养,不断补充和丰富学科内涵,才能不断推动医案学研究的发展,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二)中医医案学的特点
中医医案学的特点,体现在其所研究的内容上,即注重个体特性和注重创新。
1.注重个体特性 中医医案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固然重视从整体上把握医案的发展脉络,完善中医理论体系,但也同样重视医案乃至医家的个体化特性。
与西医病案的研究不同,中医医案的研究注重个案的个性差异及医家之间的个性差异。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进行临床实践活动,这种诊疗模式虽然是以复杂系统对待人体疾病,但该方法不是将其简化为共性,而是从每个病例皆不可重复的思辨角度来处理问题。因此在数量众多的医案著作中,每每可见不同医家诊治相同的疾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迥异,甚至同一医家治疗同一疾病,针对不同病人的诊疗方法也差异显著。中医医案学的研究认可和注重这种个体特性。正是这种“存异”的学术态度,促进了学科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发展,进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活动。例如现代研究中的专病类研究,就是以单一疾病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古今医案专著中的相关病案,分析每个医家针对此病的诊疗方案,比较其差异所在,最终得到特性鲜明且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如某医家善用某法治疗某种疾病或某医家善用某特定中药治疗某种疾病。
同时,由于中医医案的编写形式大多属于名医个人专著,体现了不同医家的不同临证思维模式。这为研究特定医家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对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潜在影响,使得中医医案学注重个体特性的学术倾向更加明显,如对张景岳、叶天士、吴鞠通等名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的研究,又如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研究等。更深一层,还可以将个体医家置换为某个学术流派,这种“个体特性”的研究可以极大促进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2.注重创新 中医医案重视创新,并以创新为重要的学术追求,可以说医案的精髓就是医家的新发现和在治疗过程中新思想、新方法的实际运用。绝大多数的中医医案均体现了医家的创见与结果,诸多医家引经据典来论证自创理论的合理性,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明确的验证。医案学的研究同样保持这一特点,即“传承而不拘泥于古法,创新而不偏离于经典”。近年来,医案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绩,其中意义较大的便是医案的规范化制定及医案的数据库构建。
现代中医学正处于转型时期,其名词术语、治疗范畴甚至思维模式均与古代有所差异,医案亦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若专注于个性,忽略中医医案的规范化建设,就会造成诊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出现混乱和不统一的状态,进而导致现代医案研究的资料利用率较低、研究成果产出少的问题。因此,现在中医医案学的研究已不局限于医案本身,而是更注重整体上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医案能够更加客观地记录医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规范化的整理研究,可以更加科学系统的利用资源,有理有据地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再应用到实践,使中医学不断完善、发展。
中医医案数量巨大,历时悠久,不同时代的医案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医家的医案也具有不同的特色,至于所记载的内容方面也是复杂多样。相较于日新月异的中医临床实践,传统的医案学研究方法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研究中医医案并使之切实地为中医临床和中医学术发展服务,不仅需要继续遵循传统的研究方法,还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当下中医医案学的研究,创新之处即在于引入了电子信息技术,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手段进行医案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医案中蕴藏的科学内容,使中医理论有所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