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神医药,精究方术
了解了出书对于人类文化、学术与社会发展的意义,让我们反观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中医人出书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似乎有点多余,但凡事就怕认真,如果仔细推究起来,又有几人能把中医出书的目的概说全面呢?
从事图书编辑以来,在与名医大家、学界新锐等各类作者交流过程中,常有人在寒暄之后,煞有介事地说:我想出本书,但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其实,这样的困惑并不少见。毕竟,术业有专攻。从事中医药教学、临床、研究的各类人员,纵然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颇有成就,抑或已跻身名家、大师之列,但对于出书这件事不甚了了,也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专业人员可能手头有不少资料或研究成果,却不知道选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著书立说,以彰显自身的学养或主张。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想写的东西不少,可提起笔来又举棋不定,不知聚焦哪一类读者,或怎样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时候,不妨默默地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出书?我的书要给谁看?
或许,发自内心深处的那个答案,就是解开疑惑之门的钥匙,能帮你确立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并作为出一本书的开始。
在我有限的编辑生涯中,发现中医人出书的目的不外如下几种:
一是学有心得。这里的学,并非单纯的诵读、记忆,而是指继承先人智慧并付诸实践的行为。中医人研读先人著作,认为可启发今人,惠及后世,且不忍私密,传而广之,以《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为典范。个人日积月累的诊疗经验、临床感悟等,记录在案,以《伤寒杂病论》为嚆矢,《脾胃论》《傅青主女科》继之。转述前世医家的观点,糅以个人意见并有所发挥,如李时珍“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出《本草纲目》;朱丹溪“述《金匮》之治法,以证《局方》之未备,间以己意附之于后”,著《格致余论》。以上种种,确能开先河,有创见,为当代后世所尊崇。
所谓医者仁心,“仁者,爱人”。这类医书的作者往往兼具文采、医术与仁心,因而能准确、公正地记录医理药性,阐释治法方剂,将济世活人之志融于字里行间,堪为医界楷模。
二是履职尽责。不管是官方组织编著、修订的医书,还是为整理、传播老师学术思想的医著,都属受人之托而作,用现在的话讲,叫“委托作品”,或“职务作品”。前者如《唐本草》。唐显庆二年,苏敬等上疏朝廷,要求编修新的本草。唐高宗准允此事,指派李、许敬宗等22人集体修撰,历时两年而成。后者如《临证指南医案》。是书虽署叶桂之名,但叶天士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实由其弟子华岫云分门别类,辑而成轶。从承接任务的角度来看,受托者大多并非凡俗之辈。他们或身居要职,或学养不凡,因而深得信赖,其作品自然不可等闲视之。
三是形势所迫。时空流转,古今对出书的需求截然不同。古代中医出书,以前述两种情形为主。而迫于形势出书,恐怕是当代中医才要面临的尴尬。
首先是各种评比表彰。在需要看“实力”的各种比拼中,除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影响因子可观的SCI或核心期刊论文,如果没有像样的大部头著作或者丛书,表格中就会有一个类别空缺,总显得美中不足,有碍观瞻。
其次是项目总结、工作室验收。这一点更是显而易见,是否有相关著作经常被列为考核指标。在某些有话语权的管理人员看来,只有拿出项目负责人署名的著作,专题研究才够分量,研究结果才够可信。
另外,还有职称评定、等级考核。不少医药卫生领域的教学、临床、研究类高级职称,需要以申报人主创的图书封面来背书。甚至,假如著作尚未出版,国家级出版单位提供的书号、选题证明也可作为依据。试想,如果张仲景、陶弘景活在今世,是否还能静心著述?或为了职称评定,草草交稿?抑或效法李时珍,晚年为筹集出版经费、恭请名家做序而辗转奔波?
四是生计使然。古代坊刻出书屡见不鲜。医书作为士人谋生或茶余饭后的兴趣所在,是书坊的主营类别之一。现代中医为生计所迫者寥寥,但为改善生活条件,以出书赚取稿费者间或有之。特别是个别受众广阔、销量喜人的图书,偶尔也能为作者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甚至有一些图书公司、职业写手,瞄准国人在丰衣足食后的健康需求,特别看好中医药防病保健的优势、简便廉验的特色,大有弘扬中医药舍我其谁的气概。于是,中医养生保健图书也就成了有缘人安身立命之所在。
另外,所有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在正式就业前后还必须经历一种或几种考试。获得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要考试,硕博士研究生入学要考试,晋升中级职称也要考试。这些考试对于考生来讲是刚需,对于写书的人来说则是机遇,甚至是生计。
五是以此为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中医药同道中,还真有那么一类人,相信并且热爱本专业,尤其以出书为乐。这不仅有助于传播医道、弘扬中医药文化,而且推己及人,广济众生,可谓做学问的高境界。现实中,有一部分功成名就、退休在家的老专家,或热衷于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的专业人士,在卸去各种考核、职责的压力之后,往往能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迸发出超乎常规的创作热情。他们或郑重,或轻松,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心得、笔记、手稿、照片等,按一定的体例编排整理出来,结集出版,既可悦己,又能化人,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归结起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精神伙伴,中医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载体。出好书,是古往今来中医人或远或近的理想,更是中医药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