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国家级名老中医李鲤做临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系列案例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重视脾胃,寓补于消

李鲤教授认为,坤土为万物之母,四运之轴,五脏之中心,上乘下达,乃升降转运之机枢。脾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达于肝肾。脾胃健旺,可以权衡五脏,灌溉四旁,生心营、养肺气、柔肝血、填肾精。故脾胃健运与否,直接关乎其余四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健则诸脏得养,脾胃虚则诸脏必亏。李杲说:“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并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周慎斋说;“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张景岳云;“凡先天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功,亦可居其强半。”依先贤理论,李老认为:脾胃气衰,或生化无源,营血亏虚而心神失养;或土不生金,聚痰壅肺而见喘咳诸症;或脾虚不能散精于肝,肝血枯槁,土壅木郁,肝失调达;或脾虚土不治水,水湿泛滥,肾阳受伐,关门不利而见水肿诸症。诸脏之病,其因多与脾胃有关,其果多涉及脾胃。药物入口,必先经脾胃消化吸收,始能达于病所,若脾胃衰败,纵有良药亦难奏效。故在立法、组方、用药上需处处顾护脾胃,以脾胃为本。据此,李老在治疗内科杂症的过程中多从中焦脾胃入手,时时不忘保胃气,临床处方均加姜、枣以调中和胃,并注意服药时间,强调汤剂于饭后1~2小时服用,方不致伤胃而影响饮食,且利于药物吸收。李老常言:医生治病用药,应以不伤人脾胃、不影响患者饮食为原则,否则即使医者辨证对路,患者亦难以接受,不能坚持用药,也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疗效。李鲤教授临证处方时对名方保和丸的运用极为广泛,且疗效颇佳。李老据其长期诊治内科杂症的经验,认为现代常见慢性内科疾病多由饮食不节、调摄无度、情志内伤等因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化不畅、代谢障碍,导致痰浊、瘀血等壅积。故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消壅祛滞、化痰活瘀为先。正如《医学心悟》所云:“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保和丸具有和胃理脾、消食开积、化痰散结等多种功效。方中陈皮、半夏、茯苓健脾和胃,化痰止呕;炒莱菔子调气除胀;山楂、神曲消食开积,并能活血化瘀;连翘一味,用之尤妙,不仅能清郁热散结,且如李杲所云: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畅通也。所以李老临证处方对保和丸使用极广,可谓得心应手,加减变化层出不穷。保和丸与养阴血之生脉饮、龟鹿二仙胶等相合应用,则能开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盛,虚证乃可补;与息风平肝、化痰开窍之天麻钩藤饮相合,则可使肝气得以畅达,痰浊瘀滞得以疏通,故痰瘀实邪乃可渐消。保和丸与补益之品相配而无壅滞之弊,与祛邪之剂相伍则能护脾胃而防伤正。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社会竞争的加剧等因素,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病等日益增多,这些都是内科的常见疾病。此类疾病多由饮食不节、调摄无度、情志内伤、静卧少动等因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化不畅,代谢障碍,尤其是脾胃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常,导致痰浊瘀血等壅积而成。不少患者出现了貌似虚弱,但不受其补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七情不舒而致胃纳呆滞者,有嗜食肥甘而中满不化者,有肝气横逆而胃气受戕者,有安逸怠卧而脾气不展者……此际施补,即现腹满、呕逆等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上述情况的治疗,李老认为:当以和中消食为先,藉以除壅滞、开化源。如此则不补气而气渐生,不补血而血渐长,不补肝而肝得养,不补心而心得奉……这种方法以消代补,藉消以补,故称寓补于消。寓补于消法是消法作用的延伸与拓展,扩大了保和丸的适用范围,对中国古代方剂的研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